到这里,赵策英想要达到的目的,李皓便已经清楚了。 说到底,这还是自己改变了兖王之乱的结果,这才造成的变化,因为赵祯还活着。 导致赵宗全无法立即继位,再加上太子之位的迟迟不册封,让本就谨慎的赵宗全更为忧虑。 再加上如今赵允初前来汴京的举动,进一步的加剧了赵宗全的不安,他认为赵祯可能打算变更储君之位。 所以便想借着这场婚事,尽快融入到汴京官宦世家的体系中,借此为自己掌握到一些筹码,能加重在赵祯心目中的地位。 另外这里面恐怕也包含了对赵祯的试探,想借此确认在赵祯心中,是否真的起了别样的心思。 要是这事能成,且赵祯没有出面阻止的意思,那证明至少在目前为止,赵祯没动易储的心思。 但要是赵祯真的出面阻止,赵宗全恐怕就要准备自己的退路了。 心思转动之下,李皓回复道:“这些时日,我一直都在三司忙着,早出晚归的。 还真没听说过你说的这个消息,不过外放的皇室宗亲,只要得了大宗正司的通允,想要回京办事也是正常的,这也没什么可在意的。”
听到李皓这话,赵策英自然不满意,于是进一步挑明道:“若是一般时候自然无碍,可在这个时候,赵允初突然回京,未免有些巧合了吧。 今日我来找你,也是想让你帮着出出主意。”
听了这话,李皓明白赵策英这是想让自己帮忙,也是让自己展露下态度。 但李皓可不想就这么下水,插手到储位之争的事上,反正现在自己的后台是赵祯,马上又要与英国公结亲。 到时不管是谁继位,自己都能稳坐钓鱼台,实在没必要就这么陷进去。 不过想着与赵策英的交情,再不会触及自己的情况下,李皓还是给出了个主意:“说起来宗亲的事,都是由大宗正司来管,上次同判大宗正事安国公赵从古不就一道去了禹州。 听说他和皇子的交情就挺不错的,要想知道这事的真假,不妨去他那打听打听。 若是没有大宗正司的通允,外放的宗藩子弟无故回京,追究起来可是项重罪。”
听到这话,赵策英眼前一亮,心中感慨,自己和父亲也是急昏了头,竟一心想着在朝中积蓄能量,试图稳定局面。 却忘了这个在朝中或许没有多少话语权,却能管束天下宗室的大宗正司。 于是连忙说道:“今日提点之恩,策英必不敢忘。”
说完便要赶紧回去与赵宗全商量,看如何劝服赵从古帮忙。 不过在临走前,倒是还不忘叮嘱李皓,要与顾廷烨沟通的事。 只是事有轻重,对于告知顾廷烨的事,李皓一时也没放在心上,想着什么时候碰到随口一说就是。 李皓现在在意的还是赵允初的事,毕竟如今的大好局面,李皓只想顺风顺水的过下去。 已经拼过一次命,得来了如今和以后的大把富贵,李皓可不想在横生枝节。 于是便打算去找人问个明白,而且李皓比起赵宗全一家的处境可要好的多,至少自己在朝中还是有可以仰仗的人。 这不,等李皓到了三司之后,特意找到了欧阳修咨询此事。 刚等李皓说完,欧阳修猜出了缘由,问道:“是不是赵策英找到你说了什么?”
看欧阳修一猜就中,李皓也不隐瞒:“叔父就是聪明,昨夜赵策英匆匆来了我府上,和我说了此事,还提及想要跟宁远侯府结亲的事。”
欧阳修听后问道:“那你有答应了他什么?”
李皓说道:“在叔父眼里,我就那么糊涂,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我还是知道的。 只不过碍于情面,我还是给他支了招,让他去找安国公。”
听了这话,欧阳修低头想了一下,马上就明白了李皓的用意,说道:“你小子倒是精明,这倒也个办法。 不过以后这件事,你不要掺和太深了,但是与赵策英的关系还是可以保持下去。”
这里李皓就明白了欧阳修的意思,看来这次赵宗全的位置,是不会有变化了。 随即又问道:“那这次赵允初来京,是不是官家召来的,官家到底有没有易储的心思。”
欧阳修回道:“官家动没动心思,我不知道,但赵允初绝无可能成为储君。”
听到这里,李皓很是惊讶,不明白欧阳修为什么能肯定这事。 但继续追问下去,欧阳修却不回答了,李皓估计其中肯定是有什么隐秘,不方便再说,便没再追问。 而是又问道:“那这太子之位怎么办,若是一直这个样子,只怕已经安定了的朝堂,会再起波澜,难道叔父和两位大相公就没想着管管。”
欧阳修说道:“你以为两位大相公就没有劝过!官家执意不肯,我们又能如何。 现在总归是立了皇子的,皇位传承有序也能保证。 至于稳定,朝堂上有两位大相公把持,军中也有英国公和宁远侯盯着,出不了什么事。”
听到这话,李皓还是感觉欧阳修想的太乐观了,当年兖王之乱前,估计他们也都是这么想的,但最后不还是出了乱子。 不过对于这事,李皓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便不打算掺和,于是就和欧阳修告辞,回去整理自己的账目了。 之后李皓大部分时间都窝在三司里面,深居简出,一直花了有近三个月,李皓才终于忙完了账目的清算工作。 这期间李皓还花了些时间,关注了下赵允初的事,在得知他在半道上就被安国公出面,打发回去之后,也就收回了心思,全然忘记了曾经答应过别人的事。 一直到李皓把这些账目整理成册,全部交到欧阳修手上。 看到李皓带着账册前来,欧阳修没有急着查看,而是先问道:“你统算完这些账目,可有什么心得。”
李皓说道:“朝廷没钱了,我把近三年的账目一一清点,发现在账目上,虽然朝廷所征收的税款是逐年增加。 但在各项支出上,增长的速度却远远要比税赋增加的速度快的多。 而后我又去翻了一下往年的账册,发现这种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从庆历年间就已经存在了,只是近些年越加明显而已。 尤其是这两年,甚至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若再不想办法加以扭转,恐怕事情就真的不妙了。”
听到这个,欧阳修也没惊讶,而是说道:“那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李皓答道:“具体想法我暂时没有想好,但无非只有开源节流这两条路。 但这事牵连的是朝政大局,当年范文正公的庆历新政,本意也是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不还是遇到重重阻碍,导致新政实行一年多,便匆匆结束。”
听到这个,欧阳修想起了当年,在范文正公领导下,一同为革除朝廷弊端,励志改革的事情。 沉默了一会,说道:“是啊,这事是有些难办,但再难办也是需要人去做的。 你接下来的日子,不妨也来想想,尽快做个方案出来给我。”
李皓听后一口答应下来,反正后续王安石的变法措施,李皓还记得。 这次正好可以回去整理一下,只是关于这其中一部分激进的做法,李皓还要做下删减。 毕竟在王安石变法时,像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一帮人可都是反对派,自己不能触这个霉头。 不过这次,显然欧阳修没打算继续压榨李皓,说到:“这一段时间你也忙的也辛苦了,我给你三天的假,现在回家休息下吧。”
听到欧阳修要给自己放假,李皓还是很高兴的,再与欧阳修告辞之后,便直接就回府了。 只是老天爷显然没打算让李皓舒心,才刚休息了一天,赵策英便听说了消息,过来找李皓了。 这次来,赵策英主要是来找表示感谢的,因为李皓的主意,还真把赵允初给堵回去了,而后赵从古也答应会支持赵宗全,并帮着处理宗室问题。 当然为此,赵宗全也答应了赵从古不少条件,但这事总归对于赵宗全是有利的。 而在感谢之余,赵策英又问起李皓:“当初我和你说的事情,你有没有和顾廷烨说过。”
听到这话,李皓顿时愣了一下,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三司的事情,早把这一节给忘到脑后去了。 而且赵宗全的危机也已经解除,李皓还以为他们家就放弃这个主意了。 只不过现在赵策英既然问到了,那肯定是不能实话实说的,于是试探道:“哦,这事啊,我已经和他说过了。 怎么,这都两三个月了,你们俩还没说上话?”
赵策英也没怀疑,回道:“没有啊,这些日子一来,我都在帮着父亲处理事情,也一直没有时间去找顾廷烨。 而且他在皇宫里面,我又不好直接去找他。 不过既然这样,趁着我这几天有空,便去宁远侯府寻他,商量一下吧。”
听到这两人还没碰上,李皓就放心下来,说道:“你最好还是私底下和顾廷烨先说说,他要是不认,你在侯府说了,可真就下不来台了。 而且顾家几房可不和睦,这事成了还好,要是没成,让顾家四房、五房的人,再给你传了出去,你家的颜面准备往哪摆。”
赵策英一想,觉得李皓说的也对,于是说道:“既然这样,那还是你帮着约下顾廷烨,到时我来和他谈这事。”
李皓答应道:“也行,不过顾廷烨毕竟是卫戍皇宫的,不能随时离宫。 我来看看吧,看到时什么时候他有空,或者到时我让他去找你。”
确认了这事,赵策英说道:“好,那这事还是拜托你了。”
说完便打算拉着李皓前去吃酒,不过李皓拒绝道:“吃酒就暂时算了,这几日虽说是在家休息,但欧阳学士还给我安排了事情,暂时没时间。 等我忙完这个事吧,到时我来请你,另外顾廷烨你放心,我肯定帮你约好。”
听到李皓是有公务要忙,赵策英便也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就告辞了。 等到赵策英离开,李皓才送了口气,正好还没休息好,便准备回屋接着躺着。 但没等一会,顾廷烨也来登门拜访,这下可把李皓吓着,生怕他在路上遇到赵策英,到时自己的谎话,可就败露了。 不过等问清楚,就顾廷烨一人前来,赵策英没跟着时,李皓才终于舒了口气。 随后让人把顾廷烨领进院子,才起身去见他。 见到顾廷烨,李皓先发问道:“你今日没在皇宫值守,怎么有空跑我这来了。”
听到这话,顾廷烨说道:“这不是听说你在家中休息嘛,我特意休沐一日,来找你的。”
李皓问道:“还特意休沐,说,你找我,是有什么事要我办的。”
顾廷烨没好气的说:“我找你,难不成就只是办事,你在心里就这么看我。”
李皓回道:“是嘛,那就好。不过今日你正好来了,我倒是有件事要和你说说。”
然后,李皓就把赵宗权一家想将小沈氏嫁给顾廷烨的事,给讲了一遍。 当然在这其中,李皓是把自己给刨了干净。 结果顾廷烨听后很是惊讶:“你说的是真的,他们还有这个打算,你不是在框我吧。”
李皓肯定的回复:“当然了,赵策英刚刚来我这,就是说这事的,和你也就前后脚。 其实这事,我觉得你可以好好考虑一下,和赵宗全一家结亲,好处还是有的。 日后等他登基,他可就是你姐夫了。”
顾廷烨说道:“算了吧,我也没想粘他家的光,这事你帮我给推掉。”
李皓说道:“这是你的事,我怎么去推。而且就算你不想沾他家的光,也不能为了这事,得罪他们吧。”
对于这个,顾廷烨还是认同的,于是说道:“这事既然还没挑明,那就有回旋的余地,看来我得抓紧了。 你这边,暂时就说没有见过我,把这事拖的越久越好。”
李皓答应:“好,这事我尽量帮你拖着,你自己的事,尽快处理吧。”
得了李皓的答复,顾廷烨便离开了。 而院子里面的李皓,这时也挺高兴的,至少这一段时间,这两人都暂时不会烦着自己了。 接下来,李皓也没有了困意,便去到书房,把纸墨笔砚给拿了出来。 开始思考要如何总结王安石变法的教训,解决三冗危机,其中尤其是对改革重点,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保甲法等众多举措。 要从中筛选出利弊,将激进之法剔除,改以较为温和的方法,这样才能更适合如今的大宋。 只是后世对王安石变法的总结,未必是如今适合的东西,尤其是李皓没有过地方施政经验,对很多东西都不太了解。 恐怕真要总结问题,还得找到当年庆历新政的一些资料。 不过欧阳修当年就是亲自参加过新政的人,李皓对于这个也不担心,到时可以直接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