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五年四月十九,长安。又到了上朝时间,李世民正襟危坐在太极殿的龙椅上,身边站着侍候的一众太监和侍女,以及暗中还有一些侍卫,这是在保护李世民同时也是维护大殿上的秩序。而文武大臣们则是坐在下方的垫子上,最靠近李世民的也有两三米远。而职位、地位越高的,距离李世民就越近。早朝开始了,君臣又开始朝堂议事。当朝会开到一半的时候,殿外有侍卫匆匆忙忙地跑了进来,启禀道:“陛下,辽东急报。”
“启禀皇上,莒国公从新城传回奏报,言及李正已答应与我大唐结盟,但是他有几个条件需要陛下答应。”
侍卫说完后,把文书传递给太监,太监再把文书交到了李世民的手上。李世民看完唐俭的奏报,心中忍不住一阵诧异,不过很快缓过神来,微微一笑道:“这李正要与我大唐平分高句丽,说是要以鸭渌水为界,还要求以后大唐不得插手他跟新罗和百济的战事。众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启禀皇上,高句丽立国数百年,披甲数十万,虽历经前隋炀帝多次亲征,却始终未伤其根本!并且我朝刚刚击败突厥不久,国库空虚,臣建议应徐徐图之,不可妄动刀兵!”
魏征的话刚说完,还不等李二回话,程咬金便出来了。程咬金不屑地打量了一下魏征,说道:“陛下,老程以为既然这李正都能一个月内连破三城,我大唐实力比李正强千倍万倍,岂可落后于人,俺老程愿为先锋,只需要陛下拨给俺老程五万人,我必为陛下擒回泉盖苏文那老贼回来。”
李靖作为大唐军神,自然也愿意对高句丽动兵,于是便出列,慷慨陈词地说道:“陛下,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高句丽兴起于汉未三国,至此已立国数百年,其国户口百万,披甲数十万,其国内百姓以农耕为主,不似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若置之不理任由其发展下去,他日必为我大唐之患。”
“陛下,臣反对卫国公之言。”
李靖刚说完,御史崔德便脸色不善地说道,仿佛现在出兵的是李世民一般,劝谏道:“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天下才刚稳定不久,妄动兵戈恐为不祥。再者陛下仁德布于四海,当以怀柔政策,方显我朝胸怀。”
“哦,那依崔爱卿之见,该当如何?”
李世民虽然看不惯这些世家官员的嘴脸,却还是装作若无其事地询问道。李世民心想,你们这些世家官员真的是搅屎棍,什么东西都要横插一脚,若不是朕手上人才太少,岂能容得下你们在此放肆?“回禀陛下,臣建议我大唐应按兵不动,先看高句丽人如何应对,再行讨论是否出兵。”
说完后,崔德对李世民施了一礼,退了回去。“臣等附议。”
一众世家官员也一起劝告李二不要出兵。这时,户部尚书戴胄也忧心忡忡地说道:“臣也不同意出兵剿匪之策。”
“是何缘由?”
李世民看戴胄也和这些世家官员沆瀣一气,心中不爽,不过却没有表现出来,只是皱着眉头轻声问道。“禀陛下明鉴,上一年朝廷对突厥用兵,兵马早已疲惫不堪,如今国库已几近亏空,加之近年来天灾不断,百姓急需休养生息。此时出兵,实属不智,望陛下明察。”
戴胄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向李二耐心地解释道,同时不断的用眼睛偷偷瞄着皇帝,想要观察他的反应。“嗯,众爱卿的想法朕已经知道了,是否出兵暂且搁置不议,那李正欲向我军售卖一万柄乌磁钢打造的达玛士革刀和一万张新型复合弓用以征战,作价十五万贯银钱和三十万石粮草,诸卿以为如何?”
李世民点了点头,暗地里留意群臣百官的反应,又开始询问道。旁边的御前侍卫早已把那达玛士革刀和复合弓带上,河间郡王李孝恭是个爱刀之人,最喜收集各种名贵刀剑,于是便喜形于色地上前说道:“陛下,臣平素最喜收藏刀剑,可否让臣看看。”
“皇叔若有兴趣,自然可以一看,来人啊,把宝刀交给皇叔。”
李世民也频为敬重这位宗室出身的将军,于是便由着他了。李孝恭接过宝刀,“嗖”地一声从刀鞘中抽出达玛士革刀,只见一条黑如墨水般的刀身冷气森森,刀刃上仿佛凝结着一点寒光似的不停的流动着,更增加了锋利的凉意,一看就知道是一把好刀。一众武将都眼巴巴地看着李孝恭手中的刀,都恨不得都这把达玛士革刀据为己有,若不是正在上朝,有的人兴许已经动手抢夺了。李绩也是眼前一亮,于是便从容自若地上前说道:“陛下,若是李正愿以一万柄达玛士革刀装备我军,足以令我大唐兵马如虎添翼,还有那个复合弓传言可以亳不费力地连射数十箭,再配合李正军的新型投石器,若以其协助我军攻城,当可所向披靡。”
李世民闻言便一脸为难地说:“但是莒国公可是说了,只有我大唐与之结盟,李正才会低价售卖此等利器。”
魏征此时又横插一脚地说:“可是这李正却要求我大唐从此不能干涉其与新罗百济之间的事,百济且不理会,但新罗却是我大唐属国,若他日新罗向我大唐求救,当如之奈何?”
李靖对此却是付之一笑,说道:“陛下,臣认为此事待日后再说,此乃天赐我大唐之良机,若错失良机,必会抱憾终生,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疚,大唐与高句丽之间必有一战,不如尽早解决,切不可遗祸子孙。”
李靖说完后,一众武将也是纷纷请战,誓要与高句丽一决生死。看到手下将领战意汹涌,李世民终于是下定了决心,他也想灭亡高句丽收复辽东,给自已的继任者扫除后患,于是便神气十足地下旨道,“下旨,以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江、淮、岭、硖兵三万,长安、洛阳募士三千,从莱州走海路向平壤进军。以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五万,以及兰、河二州归降的胡人,向辽东进军。”
李世民让人下完旨意后,想了一下,又说:“朕决定御驾亲征,领中军两万,程知节、尉迟恭、李道宗、牛进达、候君集、长孙无忌等尽皆随行。命太子监国,房玄龄、魏征、李靖等从旁协助,并督办钱粮物资供应前线,五月初一正式出兵。”
李二乾坤独断,直接不理会一众御史,直达下达了进军辽东的命令。“臣等遵旨。”
见李世民执意东征,连圣旨都下了,世家官员们虽然心中不愿,但也只能乖乖听令。到了五月初一,十万大军皆已准备妥当,在长安城外祭旗后,便一路浩浩荡荡地开往了李正所在的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