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项羽KK >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20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20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巨鹿之战 章邯、王离 约40万 项羽 约20万 项羽 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秦以十月为岁首,秦二世二年为前209年十月至前208年后九月,该年闰月),秦军上将军章邯打败并杀死楚地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率20余万秦军北上攻赵,并调原驻上郡的王离部20万秦军南下,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当时秦军十分强大,救赵诸军驻扎在巨鹿城北,没有人敢前去迎战。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后九月(闰月),楚怀王以卿子冠军宋义为上将军,鲁公项羽为次将,亚父范增为末将,率军数万北上以解巨鹿之困。楚国援赵大军进至安阳(现在山东曹县东南)后,宋义称最好等秦赵两败俱伤后楚军再收渔人之利,故逗留46天不前进。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一月(秦二世三年为前208年十月至前207年九月),项羽痛斥宋义并杀死了他。楚怀王遂封项羽为上将军,并令英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项羽先派遣部将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为先锋,渡过黄河(一说为漳水),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亲率全部主力渡河(一说为漳水),并下令全军将士破釜沉舟,每人只携带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之决心。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楚军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九战九捷,大败秦军。齐、燕、魏等各路救赵军队皆作壁上观,待楚军大破秦军时,纷纷也冲出营垒助战,最后俘获了秦军统帅王离,杀死秦将苏角,迫使秦将涉间自杀。巨鹿之困因而得解。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有积极推动意义的。但是秦王朝建立后,对人民实施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赋役繁重,刑政暴虐,使得“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汉书·贾山传》),全国出现“褚衣塞路,囹圄满市”的恐怖局面,这就导致了社会矛盾的全面激化。终于在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至公元前209年九月)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九月,项梁、项羽和刘邦相继在吴中(今江苏苏州)、沛县(今属江苏徐州)聚众起义。被秦所灭亡的六国旧贵族也乘机起兵,出现了天下反秦的形势。秦王朝统治者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进行垂死挣扎,调动军队,镇压农民起义。其中最为凶悍的一支,便是少府章邯统率的部队。陈胜吴广派遣西进的周文部队逼近咸阳时,秦朝一时来不及调集军队抵抗,少府章邯向秦二世建议,赦免骊山刑徒及人奴产子并将其武装,以抵御义军,二世准奏,并以章邯为主将。章邯军作为秦军的主力,与农民军凶狠拼杀,首先镇压了陈胜、吴广起义军,旋即击灭齐王田儋、魏王咎等武装势力,接着其又调转兵锋,扑向项梁等人率领的楚地起义军主力。陈胜吴广牺牲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项梁召集各路义军在薛县(今山东滕县东南)计议,并接受谋士范增建议,立楚怀王之孙熊心的为王,仍称楚怀王,并定都盱台(即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秦二世二年八月,项梁为救齐国相国田荣,率领楚军大败秦军于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同月,刘邦、项羽也在城阳(亦做成阳,今山东甄城东南)、雍丘(今河南杞县)等地打败秦军,斩杀秦三川郡郡守李由于雍丘。项梁于东阿击败章邯后,请赵军、齐军前来会合共击章邯。但齐国相国田荣因为楚国收留了其政敌田假(战国末代齐王田建之弟,田假在章邯击杀田荣的堂兄、齐国前国王田儋后被齐民立为齐王,又被田荣击败逃楚),因此拒绝发兵援助曾在东阿救过自己一次的项梁。而赵国因内乱(赵将李良在秦将诱惑下反叛),也未出兵援助项梁,导致项梁兵力孤单。秦二世二年九月,章邯利用项梁小胜后轻敌麻痹的弱点,在大批来援的秦军支持下,发动突然袭击,大败楚军于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杀死项梁,使起义军遭受一次重大的挫折。章邯破项梁军后,认为楚军主力已被消灭,于是就渡河北上攻打赵国。章邯攻占邯郸后将邯郸城夷平,迁徙其民于河内(指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即秦河内郡一带)。赵王赵歇与赵相张耳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秦朝派王离率边防军约20万包围巨鹿。章邯攻占邯郸后,驻兵棘原(邑名,在漳水以南),在巨鹿以南筑甬道,以运粮供给王离军。赵将陈余率兵数万驻军于巨鹿之北,但是不敢也无力解围。赵歇粮少兵单,危在旦夕,乃遣使求救于各反秦诸侯。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项梁牺牲后,楚怀王熊心毅然挺身而出,从偏东南方向的盱台(今江苏盱眙东北)北上迁都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史记·项羽本纪》中称“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但彭城显然比盱台更靠北、更接近秦军主力,因而更危险,说怀王北上是因为恐惧是有点说不通的。楚怀王的北上,应该是显示出了其勇于担当的一面。)怀王与起义军首领在彭城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刘邦率领向西直指关中。另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楚军主力北上救赵。怀王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先进入并平定关中就封为关中王)。除楚军外,秦二世三年十月(前208年10月),燕国也发兵派燕将臧荼救赵。齐国相国田荣(时齐王为田儋之子田巿但大权掌握在田荣手中),因为赵国之前容留其政敌田角、田间(被田荣击败的前齐王田假的相国和大将),因此拒绝发兵援赵。但秦二世三年十月,齐将田都叛田荣,私自发兵救赵;秦二世三年十二月,战国末代齐王田建之孙田安南下济北郡私自率军跟从楚军前往救赵。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魏国国王魏豹来援赵国。宋义率楚军北上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后,却停留46日不再前进,引起项羽的不满。项羽认为应该与赵国里应外合击破秦军,催促宋义进兵。宋义却主张让秦赵互斗至两败俱伤时再乘渔人之利,说:“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通“疲”),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宋义还讽刺项羽道:“披甲执戈上阵冲杀,我不如你;但坐下来运筹策划,你不如我。”

并且下令军中:“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宋义还派遣其子宋襄到齐国去当相国,并送子一直送到无盐(今山东东平东南),饮酒大会宾客。当时天寒大雨,士卒饥寒交迫。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现)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秦二世三年(秦二世三年为前208年十月至前207年九月)十一月,项羽盛怒之下斩杀宋义,并声称宋义私通齐国意图谋反,自己奉楚王密令杀之。诸将无不畏惧服从项羽,并尊奉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又派人追杀宋义之子宋襄,在齐国境内追上并杀了他。随后项羽命楚将桓楚将情况报告怀王,怀王承认既成事实,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并命英布和蒲将军两支楚军也归其指挥。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月至公元前207年九月)十二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黄河(一说为漳水),立刻派遣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过河,援救巨鹿。二将渡河后初战小胜,赵将陈余又催促进兵。接着,项羽率领全军渡过黄河,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包围了王离军队。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经过九次激烈战斗(其中“九”不一定是指实数而是指多次),秦二世三年端月(即正月,秦避始皇讳改正月为端月),楚军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以上见《史记·项羽本纪》)另据《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称:“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巨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

再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记载:“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下,诸侯将皆属项羽;二世三年端月(即正月),虏秦将王离”。(秦以十月为岁首)由《张耳陈余列传》可知,项羽的楚军在围攻王离时,巨鹿周边的诸侯援军也都参战,才取得了俘虏王离、迫使涉间自杀的重大战绩。王离20万军队的覆灭,并非单靠数万楚军一家之力。据《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也可知,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下,诸侯将就皆属项羽;彻底消灭王离军并虏获王离,是在下一个月,即端月(一月),这时已经归属项羽的诸侯军队不可能未参加最终彻底歼灭并俘虏王离的战斗。《史记·项羽本纪》出于文学手法为了突出项羽,没有写诸侯军在彻底消灭王离军一事上的作用,但是在《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中,司马迁则补上了诸侯军共同参加消灭王离这一点。这是《史记》中常见的互见手法。先前秦军王离猛攻巨鹿城,城中粮尽兵少,危在旦夕,赵相张耳一再催促城外的赵将陈余解围,并以两人数十年的交情逼迫。赵将陈余无奈,派5000士兵尝试攻击秦军围城部队,结果全军覆没。当时,各国将领来救赵国的有十余路人马,赵相张耳之子张敖也北收代郡之兵万余屯于巨鹿城北,可是他们害怕秦军强大,都扎下营寨,不敢跟秦军交锋。项羽攻击秦军时,听到楚军震天动地的喊杀声,诸侯军都挤在壁垒上看。他们瞧见楚军以一当十、横冲直撞地与秦军作战的情景,吓得伸着舌头,屏住了气。等到项羽打垮了秦军,请他们到军营来相见的时候,他们都跪在地下爬着进去,连头也不敢抬起来。(《史记·项羽本纪》云: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从此,项羽实际上成了各路反秦军的首领,各路诸侯军均服从项羽号令。巨鹿解围后,章邯军在棘原(巨鹿南),项羽军驻漳水之南,两军对峙,秦军破釜沉舟的连续失败使章邯不见信于秦朝廷,秦二世数次派人责问章邯。秦二世三年二月,项羽抓住时机,派军击秦军于漳水南岸,章邯军退却。秦二世三年四月,章邯派部将司马欣向秦廷请求指示并求援。司马欣到咸阳,在宫外司马门前等候了三日,赵高也不见,有不信任之意。司马欣恐惧,于是从小路逃回,而不敢走来时的大路。赵高果然派兵从大路追赶。司马欣潜回棘原,劝章邯早图良谋。赵将陈余也致书章邯,以秦将白起、蒙恬功多却被诛之事劝说章邯。章邯渐渐动摇,六月,派部下始成至项羽军中联络,想订立和约,但没有成功。项羽军粮少,为尽快彻底打破章邯的幻想,派蒲将军率军日夜兼程渡三户津(古漳水渡口,今河北滋县西南),断秦军归路,自率主力再次大败秦军。紧接着项羽又在污水上大破章邯。在项羽的沉重打击下,章邯走投无路,不得不于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七月在洹水南殷墟(今河南安阳)率其部众20万投降项羽。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并封司马欣为上将军,率领投降的秦军为前锋先行。汉元年(公元前207年十月至公元前206年九月)十一月,项羽率军行至新安(今河南渑池东)。以前秦朝时,诸侯军队中的军官士兵因为服徭役和屯戍,在路过关中时,经常被关中秦人羞辱慢待。现在秦军投降诸侯军后,出于报复心理,诸侯军也像对待奴仆一样使唤、轻侮秦军士卒。秦军士卒因此产生不满和异动。项羽等人担心秦朝降军生变,在新安城南将20万降兵全部坑杀,只留下雍王章邯、上将军司马欣、都尉董翳三人。(由此也可知,章邯后来率领的与东方诸侯作战的士兵,应该已经不是最初的骊山刑徒和人奴产子,而是以关中秦人为主了。)但是项羽坑杀秦军20万于新安之事,也有很多历史学家表示怀疑,因为以项羽当时的兵力(据《汉书·项籍传》记载当时“羽将诸侯兵三十余万”),在冷兵器年代,很难在一夜之间坑杀或用其他方法杀死20万并未被解除武装的秦军。否定新安杀降的人认为,这件事很可能是汉朝建立后为抹黑项羽而编造的。与项羽北上救赵、俘虏王离、迫降章邯的同时,刘邦趁秦军主力被牵制在河北,也乘虚自率一军向西进发,首先进入关中。秦二世三年(前208年)十月,刘邦军于城阳(亦做成阳,今山东甄城东南)附近击败秦东郡尉和王离军一部。(此时宋义、项羽所率楚军在安阳)。秦二世三年(前208年)十二月,刘邦军至栗(今河南夏邑北),收编了两支义军并于秦军交战获胜。(此时项羽军在巨鹿大破王离军)。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二月,刘邦与彭越会合攻击昌邑(今山东巨野南),不克;又用郦食其计,克陈留,得大量粮食并扩军。(此时项羽在漳水南岸击退章邯军)。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三月,刘邦攻开封不克,又与秦将杨熊先后战于白马(县名,今河南滑县东)、曲遇(邑名,今河南中牟境内)东,大破之,杨熊逃至秦荥阳,被二世使者斩杀。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四月,刘邦屠颍阳(今河南许昌市西南);并与张良再次相遇,用其计略韩地;为争夺入关中的首功,北上攻平阴(今河南孟津东北)绝黄河渡口,阻止诸侯盟军赵将司马卬渡河。(此时章邯派司马欣回咸阳向秦庭请示并求援。)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七月,刘邦用张良计,降秦南阳郡,封南阳郡守吕齮为殷侯。(此时章邯于殷墟投降项羽。)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赵高杀秦二世,刘邦攻破入秦要道武关(今陕西商南县东南)。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九月,赵高立子婴为秦王,子婴杀赵高;刘邦攻破峣关(今陕西蓝田东南)和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南)。汉元年(前207年)十月,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入咸阳。(时项羽率诸侯联军西行掠地,至河南。)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以较少兵力破秦将王离边防军二十万,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史籍记载《史记·项羽本纪》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 史记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闲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陈余为将,将卒数万人而军钜鹿之北,此所谓河北之军也。楚兵已破于定陶,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以吕臣为司徒,以其父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译文章邯击败了项梁军队以后,认为楚国的兵力不足为虑,于是引兵渡过黄河(北上)攻打赵国,大败赵军。此时,赵歇为赵王,陈余为上将军,张耳任相国,都逃进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闲包围巨鹿,章邯自己驻军在巨鹿南面,修筑通道,给驻军运送粮食。陈余为上将军,率军几万人驻扎在巨鹿北面,这就是所谓河北之军。楚军已经在定陶被(秦军)击破,楚怀王很恐惧,从吁胎迁都来到彭城,合并项羽、吕臣二支军队,亲自担任统帅。以吕臣为司徒,以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以沛公刘邦为砀郡守,封为武安侯 范增,统率砀郡之兵。当初,宋义所遇到的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正在楚军中,见了楚王说:“宋义断定武信君兵必败,过了几天,果然失败了。军队还没有出战,就看到了兵败的征兆,这真可以说是懂得用兵。”

楚怀王召见宋义,与他议事,非常喜欢他。因此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出兵救赵。其他将领都为宋义部属,号为卿子冠军。楚军行到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再前进。项羽对宋义说:“我听说秦军在巨鹿围住赵王,我们应该尽快带兵渡过黄河,楚军攻打他们的外围,赵军在里面响应,必定可以击破秦军。”

宋义说:“不对,拍击牛身上的虻虫,不可以消灭毛里藏的虮虱。现在秦国进攻赵国,打胜了,军队一定疲惫,我们可以趁他们的疲惫之机;打不胜,我们就率领大军,擂鼓长驱西向,必定推翻秦朝,所以不如先让秦赵相斗。披甲胄,执兵器,宋义我不如你,但坐下来运用策略,你不如我宋义。”

于是给军中下达命令说:“势如猛虎,违逆如羊,性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者,一律斩首。”

于是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王,亲自送到无盐,大宴宾客。当时天寒大雨,士兵冻饿交加。项羽说:“正当合力攻秦,我们却久留而不前进。今年收成不好,百姓穷困,士卒只能吃芋头、豆子,军中无存粮,他却大宴宾客,不肯引兵渡黄河从赵国取粮食,与赵国合力攻打秦国,却说‘趁着他们疲惫。’凭秦朝的强盛,攻打新建立的赵国,势必破赵。赵国破灭,秦更强大,还有什么秦兵疲惫的机会可乘?况且我们楚兵新近失败,楚王坐不安席,集中全国之兵交予上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现在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去钻营私利,不是安定社稷的臣子。”

项羽早晨去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帐中斩下了宋义的头,在军中发布命令说:“宋义与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杀掉他!”

这时,诸将都畏服,不敢有异议。大家都说:“首先拥立楚王的,是将军家,现在又是将军诛杀了乱臣贼子。”

于是拥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追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杀了他。又派桓楚去向楚怀王报告。怀王于是传令让项羽担任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项羽属下。项羽杀死卿子冠军宋义以后,威名传遍楚国,并在诸侯中传颂。(项羽)就派遣当阳君、蒲将军带领两万楚兵渡过黄河去救巨鹿。战斗取得了一些胜利,陈余又请兵出战。项羽就引兵全部渡过黄河,把船沉入河中,砸破做饭的锅,烧了住处,只带三天的干粮,用以表示一定战死,不准备再回来(的决心)。在这时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相遇,打了多次战斗,断绝了他们的(运粮的)通道,打败了他们,杀死苏角,活捉了王离。涉间不肯投降楚军,自焚而死。这时,楚兵为诸侯军中最强大的。在城下的有十余支救巨鹿的诸侯军,没有敢放纵自己的军队的。到楚军进攻秦军时,诸将都在营垒上观看。楚军战士没有一个不是以一当十的,楚兵呼声震动天地,诸侯军没有哪个不恐惧。在这时就攻破了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军的将领,他们进入辕门,都跪在地上前行,不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开始为诸侯中的上将军,诸侯都听从他了。《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章邯军钜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钜鹿。钜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馀,陈馀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数月,张耳大怒,怨陈馀,使张黡、陈泽往让陈馀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茍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

陈馀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馀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

张黡、陈泽曰:“事已急,要以俱死立信,安知后虑!”

陈馀曰:“吾死顾以为无益。必如公言。”

乃使五千人令张黡、陈泽先尝秦军,至皆没。当是时,燕、齐、楚闻赵急,皆来救。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馀人,来,皆壁馀旁,未敢击秦。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闲自杀。卒存钜鹿者,楚力也。《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求楚怀王孙,得之民闲,立为楚王。秦二世二年八月,救东阿破秦军,乘胜至定陶,项梁有骄色。秦二世二年九月,章邯破杀项梁于定陶,项羽恐,还军彭城。秦二世二年后九月(闰月),秦军围歇钜鹿,陈余出收兵;怀王封项羽于鲁,为次将,属宋义,北救赵。秦二世三年十月,章邯破邯郸,徙其民于河内。秦二世三年十一月,羽矫杀宋义,将其兵渡河救钜鹿。秦二世三年十二月,大破秦军钜鹿下,诸侯将皆属项羽;(魏国)豹救赵。秦二世三年端月(一月),虏秦将王离。秦二世三年二月,攻破章邯,章邯军却。秦二世三年四月,楚急攻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归秦请兵,赵高让之。秦二世三年五月,赵高欲诛欣,欣恐,亡走,告章邯谋叛秦。秦二世三年六月,章邯与楚约降,未定,项羽许而击之。秦二世三年七月,项羽与章邯期殷虚,章邯等已降,与盟,以邯为雍王。秦二世三年八月,以秦降都尉翳、长史欣为上将,将秦降军。汉元年十月,项羽将诸侯兵四十余万,行略地,西至于河南。汉元年十一月,羽诈羽)至关中,诛秦王子婴,屠烧咸阳。分天下,立诸侯。司马光《资治通鉴》二世皇帝下 二年(项)梁闻陈王定死,召诸别将会薛计事,沛公亦往焉。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

于是项梁然其言,乃求得楚怀王孙心于民间,为人牧羊。夏,六月,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望也。陈婴为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眙。项梁自号为武信君。……章邯已破陈王,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魏王使周市出,请救于齐、楚。齐王儋及楚将项它皆将兵随市救魏。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楚军于临济下,杀齐王及周市。魏王咎为其民约降,约定,自烧杀。其弟豹亡走楚,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齐田荣收其兄儋馀兵,东走东阿,章邯追围之。齐人闻齐王儋死,乃立故齐王建之弟假为王,田角为相,角弟间为将,以距诸侯。秋,七月,大霖雨。武信君(项梁)引兵攻亢父,闻田荣之急,乃引兵击破章邯军东阿下,章邯走而西。田荣引兵东归齐。武信君独追北,使项羽、沛公别攻城阳,屠之。楚军军濮阳东,复与章邯战,又破之。章邯复振,守濮阳,环水。沛公、项羽去,攻定陶。八月,田荣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田角亡走赵。田间前救赵,因留不敢归。田荣乃立儋子市为齐王,荣相之,田横为将,平齐地。章邯兵益盛,项梁数使使告齐、赵发兵共击章邯。田荣曰:“楚杀田假,赵杀角、间,乃出兵。”

楚、赵不许。田荣怒,终不肯出兵。……项梁已破章邯于东阿,引兵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沛公又与秦军战于雍丘,大破之,斩李由。项梁益轻秦,有骄色。宋义谏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馀乃使宋义使于齐,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

曰:“然。”

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二世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时连雨,自七月至九月。项羽、沛公攻外黄未下,去,攻陈留。闻武信君死,士卒恐,乃与将军吕臣引兵而东,徙怀王自盱眙都彭城。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魏豹下魏二十馀城,楚怀王立豹为魏王。后九月,楚怀王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武安侯,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章邯已破项梁,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大破之。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张耳与赵王歇走入巨鹿城,王离围之。陈馀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巨鹿北。章邯军巨鹿南棘原。赵数请救于楚。高陵君显在楚,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初,楚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之杀项梁,奋势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慓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怀王乃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以伐秦。沛公道砀,至阳城与杠里,攻秦壁,破其二军。二世皇帝下 三年冬,十月,齐将田都畔田荣,助楚救赵。沛公攻破东郡尉于成武。宋义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秦围赵急,宜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疲,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运筹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有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半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举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也!”

十一月,项羽晨朝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籍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羽为上将军。十二月,沛公引兵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四千馀人,并之;与魏将皇欣、武满军合攻秦军,破之。故齐王建孙安下济北,从项羽救赵。章邯筑甬道属河,饷王离。王离兵食多,急攻巨鹿。巨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馀。陈馀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数月,张耳大怒,怨陈馀,使张黡、陈泽往让陈馀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

陈馀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且馀所以不俱死,欲为赵王、张君报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

张黡、陈泽要以俱死,乃使黡、泽将五千人先尝秦军,至,皆没。当是时,齐师、燕师皆来救赵,张敖亦北收代兵,得万馀人,来,皆壁馀旁,未敢击秦。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乃遣当阳君、薄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章邯引兵却。诸侯兵乃敢进击秦军,遂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军。救巨鹿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于是赵王歇及张耳乃得出巨鹿城谢诸侯。张耳与陈馀相见,责让陈馀以不肯救赵;及问张黡、陈泽所在,疑陈馀杀之,数以问馀。馀怒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印哉?”

乃脱解印绶,推予张耳,张耳亦愕不受。陈馀起如厕。客有说张耳曰:“臣闻‘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今陈将军与君印,君不受,反天不祥,急取之!”

张耳乃佩其印,收其麾下。而陈馀还,亦望张耳不让,遂趋出,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赵王歇还信都。 王离军既没,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

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郤,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戮乎?”

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军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污水上,大破之。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

军吏皆曰:“善。”

项羽乃与期洹水殷虚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项羽既定河北,率诸侯兵欲西入关。先是,诸侯吏卒、繇使、屯戍过秦中者,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章邯以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怨,窃言曰:“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今能入关破秦,大善;即不能,诸侯虏吾属而东,秦又尽诛吾父母妻子,奈何?”

诸将微闻其计,以告项羽。项羽召黥布、蒲将军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司马迁笔下的项羽我们无法忘记项羽这个人物,我们无法绕开司马迁和他的呕心之作《史记》而去谈项羽。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由一个下相的“不学”小儿,由一个普通的军人成为反秦盟军中高级将领乃至领导者司马迁,他意气风发、勇不可拒,他蛮横崇武、任性自我,他一步步滑向自己和别人编织的圈套,走向死亡。今天,在众多的文化典籍与影视戏剧作品中,项羽依旧叱咤风云、鲜活驰走,我们为这个悲剧化了的英雄人物怜惜愤慨、喟叹诅咒。或然,我们仍旧只是生活在那个风起云涌,金戈铁马,英雄与蚁民无异的时代。唐代刘知几说:“史有三长:才、学、识”,“而司马迁就是同时具备这三项素质的少有伟大历史家”,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的求实态度和勇敢大无畏精神刻画评析了项羽这个历史人物。按照《史记》体例,从《五帝本纪》到《孝武本纪》,这十二本纪记载对象多为帝王。项羽并没有完成帝业,但司马迁能够从历史客观实际出发,找准了在秦末汉初这阶段历史中,是项羽支配着当时的政权与时局,“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可见司马迁是正确地分析出了项羽的历史功绩与时代推进作用的,正如清代郭嵩焘在《史记札记·卷一》中指出:“案秦灭,项羽主盟,分裂天下,以封王侯,皆羽为之,实行天子之权,例当为《本纪》”。创作于汉王朝鼎盛时期的《史记》,并不受封建统治者“成王败寇”观点所局限,并不因项羽的失败而降低甚至否定其历史功绩,可以看出司马迁那种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同时,司马迁在肯定并赞扬项羽在亡秦中地位与作用时,也辨证指斥了项羽妄图凭一己之私智和武力征服天下的错误,“自矜攻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另外,对项羽的自我开脱自以为是更是严加批判,对项羽“天亡我,非用兵之罪”的天命观,强力评曰“岂不谬哉”,指出其失败原因在人不在天,悲剧根源在于其自身的缺陷。司马迁是热爱项羽的,尚奇的个性和敏感多想象的心理特征让他深深被项羽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吸引住,他甚至不愿在《项羽本纪》中暴露这个已逝去的英雄太多的缺憾。于是往往在其他人物传记中以其他人物的立场和口吻对项羽加以评述,如《高祖本纪》中“汉王数项羽罪十”,中间严斥项羽背恩负义,弑义帝而自立,残暴无情,屠城害民等事情;而在汉初大臣陈平、韩信等人的传记中,更是直接对项羽的行为举止待人接物方面加以评价,指出他性格的矛盾,不善用人等缺点,往往议论中肯,褒扬分明。在项羽形象塑造上,司马迁更是“全神付之”,每时每刻都倾注自己全部的热情和精力,用自己最杰出的艺术才华来打造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在《史记》中,项羽的形象和有关人物事迹除了集中在《项羽本纪》外,其他人物传记中也多有涉及,从《高祖本纪》到《樊郦滕灌列传》,关涉篇章十余篇,这些篇章对《项羽本纪》中项羽形象加以补充完善丰满。这种旁见侧出的记叙方式,不仅加强了项羽这一人物的鲜活性,更使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特征逼真而又清晰。亡秦三年,楚汉争战四年,仅楚汉大战七十余次,小战四十余次,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简单交代小战情况,而用力写了三次大的战况: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这三个事件不仅是项羽一生事业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楚汉之际斗争最为激烈影响特别大的事件,正如郑板桥言道:“《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有此数段耳”。项羽一生成败变化与个性全随此三件事而出,当然这三件大事时间上的绵长性与空间上紧凑性所形成张力,也强化了项羽这个威武人物的高峙感和仓促之间“卒亡其国”的悲剧感。司马迁在选取事例表现项羽性格和开展故事叙述上,着重于对传奇性情节的追求,例如项羽“重瞳子”,“力能扛鼎”,以及见秦始皇游江南而发的感慨“彼可取而代之”,还有对他不学书等细节的详加刻画,还有在彭城、成皋、荥阳等战役中对项羽英雄事迹的刻画都增添了人物个性。此外项羽在败亡途中作的《垓下歌》以及和乌江亭长对白等细节都过分离奇,甚至可能为杜撰,但却让后人深信不疑,也大大增加了项羽这一人物的魅力。在表现项羽的性格上,太史公更是喜欢用对比手法表现,如巨鹿之战前,项羽的勇者无惧,宋义的胆小慎微;巨鹿之战后,项羽与刘邦对比,更是不断并反复出现。在项羽的自身个性对比上,司马迁也是用不同笔调加以渲染,时而言语呕呕,时而叱咤喑呜。垓下围中项羽所作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呜咽悲慨,凄凉动人,完全是项羽本人经历和他面对失败的心路写照,“英雄气短,儿女情深,千古有心人莫不下涕”,从中可以看出项羽在战场勇猛杀人如麻以外深情至切的另外一面。这种多面烘托,多维透视手法使得项羽这个人可谓霸者与情者形象具备,丰满多姿,这也是千百年来项羽受人关爱与敬仰的的原因之一。可以说,项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第一个有血有肉的多重性格的鲜明人物形象。同时,我们更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从一开始,太史公都是从悲剧角度写项羽,整个《项羽本纪》无时无刻不笼罩着浓郁的悲剧氛围。英雄不可一世,英雄顶天立地,英雄叱咤风云,英雄又在瞬间走向死亡。而司马迁之所以这样极力描写,与他个人的命运也不无关至。因李陵案而蒙受宫刑之辱而更加发奋撰写《史记》,内心忧愤而苦痛,即使在《孝武本纪》中也毫不隐讳汉武帝晚年荒唐。而司马迁写项羽至死不渡江,至死不投降,不如说在写自己那颗高傲而顽强,甚至伤痛透底的心,所以他对项羽的“天之亡我”大加批判,对其因不愿蒙羞而自杀充满同情和佩服。感谢司马迁,他让项羽散发无穷魅力;感谢项羽,他为司马迁增添了无限光辉和后世人对他的无限景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