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完成偷袭还是很容易的。 无他,通讯联络困难耳。 于是,敌对双方也不会在遮蔽消息上通痛下功夫——当然了,中华帝国除外。 故此,当乞塔德亲自带着大量的船只在靠近布纳雷附近的海岸登陆时,还在布纳雷城吟诵着精美的波斯诗歌的奥斯曼大军的统帅、科普鲁律家族的代表、帝国大维齐尔拉吉普还一无所知。 在他的想法里,虽然敌人取得了黑海的制海权,但在靠近布纳雷的地方并没有大型港口,一时半会儿是不会过来的,他们想要过来就必须经陆路。 何况,这里的布贾克诺盖人都是忠于奥斯曼帝国的,若有风吹草动,他们是会主动向他禀报的。 但他千算万算却忽略了住在敖德萨鞑靼城的布贾克汗马吉德。 当自己放在外面的七千诺盖骑兵被特鲁琴人横扫一空,自己亲弟弟的脑袋也被垒在城外时,马吉德就知道大势已去,便痛痛快快投降了。 于是,这次来到这里的除了特鲁琴骑兵,还有这位马吉德! 有马吉德的存在,乞塔德的舰队就算在某个小鱼港停靠,并在那里大肆扩建临时码头也不会有人去通报拉吉普。 进而,当乞塔德率领近卫师抵近布纳雷时,拉吉普放在外面的西帕西游骑才探知。 游骑也见到了马吉德,于是他留在布纳雷城的亲眷就遭了殃。 其实,这一幕是乞塔德不愿意见到的,在他的构想中,取得德涅斯特河以东的土地就可以了,如果再将布贾克的领地也握在手里,奥斯曼人绝对会跟自己不眠不休地拼命——领地已经接近奥斯曼本土了,他们没有理由不拼命。 不过,当他见到马吉德看见自己亲眷的人头从布纳雷城抛出来时并没有太多悲伤时,便知道他最关切的亲眷显然都在敖德萨,留在这里的人并不是他最关心的,甚至还有可能是他的敌人。 参考奥斯曼人对付克里米亚汗国格莱家族的动作就可见一斑,马吉德家族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跟他一条心。 此时的布纳雷城还是以前希腊人建造的土石结构的建筑,无非是后来奥斯曼人在其周围的城角圆筒建筑上加了穹顶而已。 两万大军自然不可能全部住在城里,不过在拉吉普身边还有两千他认为最可靠的西帕西贵族骑兵,以及三千长期效忠于科普鲁律家族的耶尼切里。 科普鲁律家族来自阿尔巴尼亚,这些耶尼切里显然有不少阿尔巴尼亚基督徒出身者。 另外的一万五千大军全部驻扎在城外。 拉吉普虽然不通军事,但也晓得保护自己的道理,在西帕西的首领、帝国第二大家族伊尔马兹的带领下,已经在城外布置了两道牢固的防线。 最外围的防线是七千耶尼切里,统领是色雷斯人、帝国第三大贵族特罗普。 他们虽然不善战事,但却为了保命在在防线之外挖掘了两道壕沟,因为身边还有两万押运粮草的黑白奴隶,自然没有缺乏挖沟人员之虞。 在拉吉普、伊尔马兹、特罗普眼里,有着欧洲能征惯战的弗雷德以及在非洲大杀四方的穆斯塔法带领,没准不用西帕西和耶尼切里出动就收复敖德萨了。 在真实的历史上,再过几年,奥斯曼人再与俄国人对峙时,他手下的人员更多,几乎有十万之巨,依旧在数量较少的俄军面前不战自溃。 如果没有欧洲诸国的掣肘,俄军早就击败奥斯曼,收复伊斯坦布尔了。 这是题外话,不说也罢。 这就是时下真实的奥斯曼军队,一支不亚于明末、清末官军的军队,如果他们拥有一位合格的统帅还是有一战之力的,毕竟他们在十六世纪就拥有了火器,还有大致合格,直到眼下才慢慢衰落的海军。 但如同明军一样,一旦出战,大军统帅必定是大维齐尔、维齐尔这样的文官,看来东西方君主的平衡之法殊途同归。 而鞑靼骑兵就是大清的蒙古骑兵,那是他们最后的荣光。 布纳雷位于萨拉塔河西岸,以南就是广袤的萨西克潟湖,两岸只有为数不多的小鱼港,而在萨拉塔河上并没有桥梁,想要架设浮桥,按照拉吉普等人的想法,他们很快就会知道的。 于是,当乞塔德的舰队在萨西克潟湖附近的渔港停下并将近卫师放下来时,这些人还在悠哉乐哉。 马吉德是唯一一位被封为汗王的诺盖大酋,虽然他主要住在敖德萨,但在布纳雷还是有大量布贾克贵族的,得知马吉德“通敌”后,惊惧交加的拉吉普当即将城里的贵族屠杀一空,并将他们的妻女全部占为己有。 近卫师逼近了布纳雷! 布纳雷附近,由于萨拉塔河的泛滥,其北面、东面、南面都是一大片沼泽地,只有西边有不大的通道,拉吉普等人选择在这里驻扎看来也是费了心思的。 不过对于乞塔德来说,只要封住了东面,就能将拉吉普的大军牢牢地锁在里面。 虽然拉吉普在得知乞塔德大军到来时,厚着脸皮向伊斯坦布尔派出了求援快马,但他也知道自己可能等不到那一日了。 不过,帝国排名前三的三大家族代表人物都在这里,他们都与苏丹家族深度联姻,又互相联姻,也是不会轻易投降的。 西帕西、耶尼切里虽然已经腐朽了,但毕竟是帝国的荣光,加上虔诚的信仰,拉吉普准备就在这里与乞塔德大战一场。 布纳雷城。 原本属于马吉德的大宅里,穿着白色丝绸长袍,上面绣着红黄黑绿四色金线,戴着厚厚大头巾,上面同样缀着四色金线,六十一岁的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拉吉普.科普鲁律正一脸愁容地坐在马吉德以前的会客室里。 在他的下首,也坐着一老一少。 老者叫彼得雷乌斯,却是一个希腊犹太人,是拉吉普的管家兼财政秘书,此时的拉吉普还兼着帝国财政大臣的职务,实际上都是这位犹太人在打理。 当然了,这样的人虽然备受拉吉普信仰,但显然也只能待在幕后,这次大军出动的调动、粮草筹划以及四处联络都是此人在进行。 年轻的叫纳赛尔.科普鲁律,是拉吉普最信任的侄子,也是将来家族可能取代他的位置的人。 说起这纳赛尔,他是奥斯曼帝国时下少见的开明之人,他十几岁就到了帝国的亲密盟友法国留学,不但学习了最新的海陆军军官学校的知识,还学到了最新的自然科学知识。 为了拉拢这位盟友,法国国王甚至让他跟着自己的财政秘书学习“治国之道”(路易十五在自己的老师兼首席大臣佛勒里死后就亲自打理财政事务了)。 不过,虽然在法国学习了所谓的“治国之道”,但此时的法国也是一个烂摊子,财政状况每况愈下,何况他并不是一国国王,不可能向彼得大帝那样从欧洲学成归来后就立即进行轰轰烈烈的大改革,苏丹也不允许他这样做。 而他的伯父拉吉普更没有什么治国之道,无非是凭着祖先的余荫当上了大维齐尔而已。 于是,原本一直在路上口若悬河,大谈特谈如何击败特鲁琴人的纳赛尔此时就闭嘴了,不但闭嘴了,原本白皙的面庞也青的可怕——显然是吓坏了。 倒是那位犹太人管家(表面上是伊教徒)看起来还是镇定自若。 眼下正是他在向拉吉普陈述建议。 “大维齐尔,我们有两万大军,还是帝国最精锐的西帕西和耶尼切里,又依托坚固的城墙和防御设施,大军的粮草、弹药也多半在这里,加上布纳雷城的储藏,支撑个半年都不成问题” “届时苏丹的大军一到,特鲁琴蛮子必定......” “轰......” 在突厥语里,由于其祖先与中原王朝有过接触,也有类似于“望风披靡”这样的词汇,当他正要将此话说出来时,城外的一阵猛烈的炮响将他打断了。 “轰......” “轰......” 乞塔德坐船来到这里,为了不让消息走脱,显然不会携带沉重的火炮,最重也就是三百斤重的野战炮,最多的自然是王国如今正在大规模使用的迫击炮。 拉吉普等人虽然怯于战事,但修建起防御工事来一点也不马虎,在城外,他们让两万奴隶用木头、石块、砖块、泥土垒起了一道高约两米的厚墙,并在墙上设置了火炮。 想要攻破这道土墙,若是光用以前的两三百斤的短管火炮撞击显然是不行的,不过在拥有了这个世界上独一份的迫击炮后就不是问题了。 在先后试射了三轮后,特鲁琴军的大小迫击炮开始密集轰击了,这种能够越过土墙爆炸的炮弹奥斯曼人显然没有见过,一个小时以后,特鲁琴军就突破了一段土墙,然后利用步枪、手枪、手榴弹、轻便火炮的优势突破了耶尼切里的盾牌阵。 一日过后,最外围那段土墙就全部掌握在特鲁琴军手里了。 不过,在两道土墙之间还有多条可以通行的通道,里面防线的西帕西骑兵见状倒也没有犹豫,立即从四面八方扑了过来。 可惜的是,此时特鲁琴军已经在第一道防线上架起了大量的短管火炮,一阵散弹轰击过后,西帕西骑兵留下一地的马尸、骑兵尸体后不得不退了回去。 第二轮大规模迫击炮轰击开始了。 这下里面的西帕西骑兵待不住了。 此时,乞塔德已经命人在第一道防线里面垒起了高高的瞭望台,瞭望手已经将西帕西骑兵的各个驻地观察的清清楚楚,按照乞塔德传授给他们的观测法确定后告诉了各个炮手。 迫击炮轰击了半小时后,西帕西骑兵全部向城里逃亡。 第三旅旅长苏赫带着一个旅的骑兵紧追不舍,这种场景是特鲁琴骑兵最乐意见到的,用步枪在后面从容射杀西帕西骑兵。 布纳雷只是一座小城,城门也很小,而城外的西帕西、耶尼切里还有近万,在近万人的拼命拥挤之下,那座小小的城门竟然一下垮塌了! 拉吉普虽然修建了两道防线,但显然是没有心思修葺城墙的,而布纳雷只是布贾克汗马吉德的驻地之一,也显然是不会像奥斯曼人、克里米亚人那样大兴土木的。 这里只是一座城墙高达一丈,用石块、泥土混合垒起了的城堡,大门也只有一丈宽,在大量人员的拥挤之下那里经受得住? 于是,特鲁琴军在迫击炮的掩护之下奔上了城墙,然后利用连发手枪、步枪的优势在半日内攻占了城墙! 时近黄昏,布纳雷一片昏暗。 虽然不愿意投降,但此时的拉吉普也知道大势已去。 此时,被马吉德召唤而来的布贾克骑兵进城了。 又是一番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