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午后交给皇帝,结果被杜公公一打扰,这封信就被李泰扔到了桌子上。当时云海追着李泰出去了,屋子里只剩下个刚会走路没多久的李欣,他手上拿着甜糕,弄得手上都是糖和油,他抓起信封蹭手。李欣正抱着信封胡蹭,忽然有人来传帝王口谕,说是要请陈王殿下前去见驾,于是乎这封信就这么提前到了李世民的手里。一字字、一行行地看下去,真的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李泰没有隐瞒也没有狡辩,他坦然地承认他去灵州就是想把陆清带回来。他也知道自己私逃有错,他恳求阿爹允许他任性这么一回。李世民看完信肠子都跟着打结,一面为儿子的坦诚而感慨,一面为陆清的境遇而无奈。狠下心也就狠一回,留下隐患那就真的是后患无穷了。李世民虽然能够理解李泰的感情,却也还坚持着自己的想法。现在不一样了,李泰一天的工夫头发就白了,真的要是杀了陆清,李泰能不能未老先衰?杀陆清是为李泰好,把李泰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还是为李泰好吗?李泰已经长大了,他的事该交给他自己做主了,就像他曾经说的“既然让他坐在太子的位置上,就该相信他能当好一个太子。”
。更何况陆清能不能成为李泰的隐患还是个未知数,目前只是一种猜测而已,要不要这么武断地冤杀他呢?李世民开始动摇了,陆清想成为李泰的隐患也没那么容易,首先他得回来才行,回不来什么都是白说。其次他回来以后还得在朝堂上做高官,到时候他要是真的怀有异心,李泰未必糊涂到舍江山去保他,也未必就镇不住他。有没有必要这么郑重其事地拿他当大唐的公敌一样对待?伤了儿子的心,值得吗?李世民打了个响指,陈文抱着拂尘,倒腾着小碎步,快速地来到床前。陈文躬身一揖,说道:“陛下,一切都准备好了。”
“先待命吧。”
李世民幽幽一声长叹:“朕还没想好,要不就放陆清一条生路,怎么样?”
陈文头也没抬地应付了一句:“陛下说好便好。”
眼瞅着李泰愁得头发都白了,李世民是真的心疼了,他知道李泰的内心有多空虚,从小到大李泰在感情上都是处于饥渴状态的。不到一周岁就被过继出去,从小就没有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过孤苦伶仃的日子。九岁才重新回到父母身边,却和家里的人格格不入,跟谁都是一副目高于顶的样子。李世民知道他就是从内心里渴望亲情,又害怕别人不拿他当家人,他就故意摆出一张臭脸来,装作我不在乎你们任何人的样子。李世民也没有别的办法,就拼命地宠着他,给他封地给他钱,希望他能体会到父爱,能对这个家有认同感。任凭李世民怎么努力也是起不到什么作用,李泰自己不肯主动融入,其他的皇子女们也都不肯主动迁就。直到长孙皇后过世,李泰性情大变,这帮孩子才真正变得懂事起来,才知道相互关爱。那时李泰已经十六岁了,对亲情的渴望远不如对友情的渴望更深,而他的亲王身份注定了难以交到真心相对的朋友。陆清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李泰心灵的空虚,他们性情相合、无话不谈,日子久了陆清几乎成了李泰的精神依赖。如果说长孙无忌是李世民最好的朋友,陆清则是李泰唯一的朋友。除了长孙无忌,李世民还有很多的铁哥们,多得双手加双脚都数不过来,即使如此李世民对长孙无忌下得去手吗?李世民对长孙无忌不满意的地方太多了,他要是下得去手,别说一个长孙无忌,就是十个八个长孙无忌也杀光了。将心比心地想自己对长孙无忌下不去手,逼着李泰对陆清下手,他就下得去手吗?李世民坐着觉得有些累了,便干脆躺了下来,不用去上朝,随便睡大觉的日子多么地幸福,何苦想太多的事?陈文伸手拉上床幔,李世民手肘拄着床又半坐了起来,陈文刚要劝皇帝好好睡吧,李世民压低了声音地说道:“朕病得又急又凶当让百官知晓。”
陈文微微愣了一下,随即轻轻地点了点头,李世民方才满意地躺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