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帝君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心知肚明

第一百二十三章 心知肚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三人良久才看到太白居的牌子,1块上面写着太白居,13元,2000,购,旁边还有1块同样是购,但是价格却是12.5元。离得不远却是售字牌,上面的价格是14元。董其昌找到书吏,以13元的价格办理了出售手续,书吏办理过后,将那块牌子改成1000股,再次悬挂在上面。三人走出大厅,陶明龄看着董其昌手中2850元银票和20元银元,有些结巴的道:“这……这赚钱也……也太容易了吧。”

董其昌笑道:“咱们是以发行价购买的,赚钱当然很容易,如果不是发行价,也没有这么夸张。这个有涨有跌,有时还要赔钱的。不过现在属于供不应求,还没有出现跌的股票呢。”

焦奇懵懂的道:“人人都在赚钱,这怎么可能?难不成他郕王殿下有聚宝盆,否则哪里能撑得下来!”

董其昌摇头道:“我也不是特别清楚里面的道理,听说大明金山钱庄在这个上面也在赚钱。”

陶明龄瞪大眼睛道:“这怎么可能?钱庄赚钱,朝廷收税,咱们购买者也赚钱,大家都赚钱,难道这钱凭空冒出来的?我觉得不靠谱。这里面怕是有什么说道,以前在街市上也有不少拆白党、黄脚鸡,看似大家都赚钱,然后来个卷包会。”

董其昌笑道:“钱庄资产数百万,这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跑了和尚能跑了庙?再说郕王殿下的目标大家应该心知肚明,哪能出此下策。”

焦奇道:“虽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钱这个东西不可能凭空生出来啊!”

董其昌将手中的钱数出来递给两人道:“证券交易所开办以来,兴起来一个经济学,我也没有看过,有机会大家可以读一读,看看其中的道理到底咋回事。这个咱们不去不说他,今天我出的大头,赚得最多,这税钱就由我出了。”

三人关系较好,焦奇、陶明龄便没有推辞,将董其昌递过来的银票放好。陶明龄看了看天色道:“这太阳已经西落,咱们该回去了。”

董其昌摆手道:“今天晚上不回城,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

陶明龄眼睛闪烁着道:“玄宰,你是知道我向来……”董其昌拉着陶明龄的胳膊往前走道:“我还能不知道,走走。”

这时候旁边几个身着交领窄袖短衫,下着过膝长的短裤的青年人围了上来,但距离足有一米远便停了下来,一个个陪笑道:“客官可要坐车,这是新出的青包车,座位都是软包的,又快又舒服。”

焦奇道:“青包车?”

一名头戴凉帽的青年人笑道:“对,这是京师工坊新出的车子,专门用来拉人。”

董其昌笑道:“上次我来南城还没有这个东西呢。”

凉帽青年人道:“前些日子车子少,客官没有看到也不稀奇,最近车子越来越多,我看不久内城也会有的。”

旁边一个脸上有块青色胎记的青年人道:“内城的大人们出门不是有马车,就是租轿子,我看着青包车也就在南城跑一跑。”

凉帽青年人却有不同意见道:“那轿子又闷又热,速度又不快,咱们青包车跑起来又凉快,速度又快。我觉得内城也会火起来,你们没见到许多轿行的人也跑到南城来,他们来这里还不是看青包车来的。”

董其昌首先上了一辆青包车,刚一坐上去,对焦奇两人道:“这座位和四轮马车差不了多少,你们快试试。”

焦奇上了青包车,颔首道:“真的不错。”

陶明龄坐上去没有评价,而是问道:“小伙子,这车是你的。”

拉车的小伙子道:“这个青包车要100元,我不过是个穷小子,哪里有那么多钱买这个,这个是租来的。最近南城成立了两家车行,专门做这个青包车的生意。”

陶明龄惊讶道:“就这么个车就值100元?”

小伙子拍了拍车子道:“这车都用的好钢,轮子都是铁毂的,座位也是上好的牛皮,能不贵吗?100元一辆还供不应求。”

“那你这一天能赚多少?”

小伙子嘿嘿笑道:“这哪里能说得准,除去这租车的费用,多的时候三五角,少的时候一两角也是有的。”

陶明龄惊讶的道:“嚯,要是按五角算,那你这一年收入岂不是近两百元了,就是按平均来算也将近100元,这一年就赚回这辆车子了。”

小伙子眼睛闪着希望的精光,笑道:“现在车子少,所以赚得多,以后怕是没有这么好的买卖了。三年,希望能够买下一辆青包车,那就给自己干了,不然这一天3角的租车费让人心疼。”

焦奇爽朗的笑道:“那就祝你生意兴隆,尽快拥有自己的青包车。”

青年道:“多谢你的吉言。”

焦奇转向董其昌道:“玄宰,咱们也别耽误这三个小伙子时间了,去哪?”

董其昌道:“去五里铺。”

三个青年闻言不由大喜,那凉帽青年道:“五里铺在城外,路又不是很好走,这一趟每人得三角钱。”

董其昌将一枚银元扔给凉帽青年:“不用找了,走吧。”

“好咧。”

三人得到小费,脚下生风,近10里的路程仅仅用了小半个时辰就到了。下了车,焦奇望着鳞次栉比的房屋、宽阔的街道,不由目瞪口呆。陶明龄用手指指着那些建筑,良久才道:“这里原本不是一个不大的小村子吗,怎么有这么多的建筑。”

董其昌解释道:“这里在去年就渐渐被改成了各式工坊,比如弱侯穿的鞋子就是这里生产的,还有刚才的青包车也是这里生产的。”

三人走在大街上,宽阔的大街上静悄悄的,更无一人,只是周围的工坊中不时传来各式的动静。大明鸿达制镜公司、大明紫金梁帽业公司、大明锦衣公司、大明人力车制造公司、大明纺织设备厂、大明劳力士钟表厂、大明双喜火柴厂……三人一路走过去,各式各样的公司、工厂的牌子在晚霞的辉映下,发出炫目的光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