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看孩子对作品归属的态度比较严谨,我于是很认真地告诉孩子:“我怀疑,下面的两首诗,我认为作者是难以确定的。”
“哪两首?”
孩子追问。
“一首是现在所见的传为义净所写的诗。”我将那首诗给孩子拿得近了一些,让孩子看清楚上面的字。
“这首诗很像是对《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这本书的总结,也很像是对世人的一种劝诫。”我指着上面的文字,逐一读着,分析着,“我不愿意相信这是义净的作品,是因为这首作品如果是义净所写,那么,我认为义净的心境,只能匹敌一个饱经岁月磨砺的有文化素养的老人。可事实上,义净是高僧,他的心境当真只是这种状态?”
我不相信。 “为什么不能呢?”
孩子问。
“因为,义净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从小是生活在道教文化浓郁的家庭中,接受了比较多的道教思想熏陶,尤其对庄子有着较多的理解和认识。这本身就让义净在孩提时代,和其他人的状态不完全一样。”我分析道,“早慧的义净,在七岁的时候便进入了土窟寺中修行,跟随的师父无论是善遇法师还是慧智禅师,都是特别难能可贵的高僧。跟随在这样的高僧身边学习,义净的思维境界提升应该远远超越我们这些在世俗社会中生存和发炸的普通学者。正因为如此,我不认为义净会这么写诗。”
“那你为什么会认为是武则天写的呢?”
孩子问道。
“其实,我说像是武则天写的,倒不如说,传为义净所写的这首诗,和传为武则天所写的另一首诗,属于同一个目的而创作的。”我说。
说着,我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人们习惯将它称为“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它是什么意思呀?”孩子问我。
我很惭愧,知道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还远远不足以让我特别精准地解释这一段话的含义,于是,我只“照本宣科”地进行了一番解释。 “无上甚深微妙法”是对佛教经典著作的赞扬,说的是没有什么比得上那么深奥不可测、那么微妙不可思议的佛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是在提醒所有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只有有福分的人,生活在人间,才有机会听闻佛法并修行。 “我今见闻得受持”是在说,既然人身难得今已得,既然佛法难闻今已闻,那就从现在开始好好地追求与研究佛法,依照佛教的教法奉行与修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是在说,希望能彻底了解如来的真实教理,通过信、解、行、证,趣入佛所教导的真实不虚的意义。 孩子听了,拍手说道:“这首比刚才那首还好!”我笑了:“是的,这首诗,一千多年来,还没有能替换掉它的作品。”
孩子问:“啊?那不是和《沁园春·雪》一样,他人难以超越?”
我欣慰地看着孩子:“是的,难以超越,至少至今无人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