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2年,秦淮河畔的江宁城,连续发生了三件大事儿。每一件都让人汗毛直竖,心生寒意。这第一桩事儿,是一件凶杀迷案。这个案子不仅充满疑问,更关键的是疯狂无比。云游四海的道人天一,在一个晚上,潜入辰坤诊所,将郎中詹圣栋与杨九英连捅数刀致死。然后,又将两人面孔砸烂,让人无法辨认其本来面目。仵作依据衣物穿着以及亲属事后辨认,还是确定了死者的身份。正当县衙焦头烂额之际,城内白萍河下游,又发现了教书先生马士谨的尸体,他同样身中数刀,面孔也被砸烂。与他同行的二岁女儿马悦雪也离奇失踪。县令朱运谦根据作案手法,将两个案子并案侦察,发出悬赏布告,全力通缉凶手天一。由于其作案手段极其恶劣,江宁官民同仇敌忾,发誓要将天一碎尸万段。然而,日日搜捕,又夜夜盘查,那天一道人却似人间蒸发一样,毫无痕迹。发往各地的协查通告都返回了消息,同样没有天一的任何影子。这天一就像一个恶鬼,在很长的时间里,扼住了江宁人的咽喉,让人呼吸不畅,谈之咬牙。这第二桩事儿,却是一起恶鬼盗尸案。由于长时间抓捕不到天一,县太爷只好让受害人家属将死者入土埋葬。下葬的当天晚上,狂风挟着暴雨席卷了江宁。大量年岁已久的房屋倒塌,大树连根拔起,渔船翻沉,死伤不下数十人。人们怀揣恐惧,私下里纷纷传说,这是死者冤魂恨意难消,这才联合起来,兴风作浪,惩罚江宁。第二天,风雨停下来后,有人发现马士谨的墓已经被掘开,尸体消失不见了!这个消息须臾之间,全城皆知。人们纷纷猜测着其中的原因,其中不乏一些神鬼的想像。很快,就有人传出靠谱的消息来。那晚,有兵士正在东城门轮值,他缩着脖子在城墙的岗楼上避雨。突然,一个闪电,照亮了整片坟地。在暴雨中,一个披头散发的恶鬼,径直来到马士谨墓前。等闪电再次照亮,那恶鬼已经掘开坟墓,正在仰天狂啸。那兵士目瞪口呆,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待他回过神来,周围已经陷入一片黑暗。只有凄厉的叫声在他耳边经久不息。那兵士吓破了胆,待要想跑,却发现双腿已经不听使唤了。闪电再次照亮,那恶鬼扛着尸体,沿着城南小路,消失在暴风雨中。至于去了哪里,又有谁知道呢?但很快,就有人猜测出了恶鬼的去向。那就是城南废弃的白萍庵。为什么这么肯定呢?这与历史上一场饥民暴动有关。几十年前,周边饥民暴动,事后,在江宁的刑场杀了一批又一批。那血将白萍河都染红了。自此之后,人们就传言,这些被杀的饥民,死后阎王爷不肯收。他们呢,也不想去报道,纷纷聚在一起,藏在废弃的白萍庵里,夜间经常窜出来索人性命。白萍庵荒废多年,却一直没有人敢踏进庵里半步。那恶鬼抗着尸体去白萍庵,板上钉钉。很快,这种猜测就被越来越多的人验证。因为,自此之后,每逢风雨之夜,经过的人们,都会听到白萍庵里有厉鬼在嚎叫,那嚎叫与坟地的盗尸鬼并无二致。那嚎叫一样的凌厉,尖锐,充满恨意,又经久不息。传着传着,人们又变了方向。说当年饥民暴动,就是这马士谨举报给官府的。天一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因为他本来就不是人,而是鬼。他就是派来索马士谨性命的。一个鬼,又如何能找的到呢?有人产生疑问。那詹氏夫妇日常行医救人,与饥民并无什么联系,为什么也被索了命呢?那人却说,医者多懂一些还魂驱邪之术,把詹氏夫妇先带走,是不让他们救马士谨。这样的解释多多少少有些牵强,但毕竟整个故事能一路顺下来了,并且,只要去掉詹氏夫妇这个漏洞,倒也合情合理。人们愿意相信完整的故事。也故意忽略掉那些不合理的部分。古往今来,不都是如此吗?这第三桩事儿,却是一件暴死案。这桩案子的主角,便是江宁县令朱运谦。因为牵扯到官府中人,知道其中详情的人并不多。只是传言,这朱运谦去了一趟白玉楼,回家之后就突然暴死。这白玉楼是江宁第一楼。这个第一,并不是指它的高度,而是名气。说的更直白一些,是女人的名气。要想见识秦淮河畔的风流绝色,你只要进一趟白玉楼就足以了。正因为如此,达官贵人们对白玉楼,那可是趋之若鹜。至于一般百姓,也只是背后猜测一下,很多人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进去。当然,没钱是最主要的原因。朱运谦暴死同样被归结到了白萍庵的恶鬼身上。据说,朱县令曾参与了对饥民的杀戮。但也有人说,朱运谦迟迟没有抓到凶手,死掉的詹氏夫妇和马士谨对他的工作不满意,乔装成白玉楼的妓女,趁他玩乐之际,在他身上施了咒,导致他猝死。随即,就有人提出异议,说杨九英本为女子,她可以乔装,但剩下的两个大老爷们,怎么可能乔装成风华绝代的女子呢?有人就讥笑说,既为鬼,自然可以随意变换身形,又有什么不可以呢?这三件事儿,看上去好像都有联系,又好像都没有联系。在很长的时间里,它们主宰了江宁人的茶余饭后。每次说起来,尽管人人都瑟瑟发抖,但还是想往其中极力添加一些新的想像。好像唯有那样,才能标识自己不凡的见识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三桩事儿的细节还是被人们淡忘了。唯有恶鬼接连索命的故事,却一直流传下来。当然,这细节是被人们故意忘掉,还是人们善于遗忘,没有人关心,结果还不是一样?时间就是这么个东西,会磨平一切,直至消失。当然,最主要的是人们对待时间的观念。要想生活过的去,就得善于忘记。千百年来,人们唯一学会的生活教训,便是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