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君临晚明 > 第四章崇祯登基

第四章崇祯登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到了登基的日子,朱由检意气风发的从翠儿身边挣脱下床,沐浴更衣后在王承恩等人的伴随下离开了王府,此时正值清晨,街道上没有几个百姓,一队人马士气昂扬的走向紫禁城,转角前最后一次回望信王府,朱由检不舍的凝望许久,这个生活了几年的王府就再也不是自己的家了,随即坚定的扭过头去,再次向前行。皇宫门口张广利带着大批侍卫跪着迎接新皇,皇宫内外的魏忠贤势力已被消除殆尽,此刻全换成了王府亲信。当到了奉天殿,就意味着这场登基大典正式拉开了序幕。此时的奉天殿一尘不染无比崭新,殿门两侧的侍卫面容严肃,佩刀在手眼睛随时盯着殿外之人,如有不测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新皇。皇宫内部更是布置得十分豪奢,大殿上挂着金玉珠宝,四面墙壁上挂着锦绣的绸缎和金丝挂带。崇祯皇帝身着一袭黄色锦袍,头戴金冠,身姿挺拔。他的身后跟随着一群宫女和太监,带着登基大典所需的皇家器皿,这些都是为了祭祀祖先,以示尊敬和感恩,要祖先的在天之灵保佑大明朝国祚永存。随着钟鸣鼓乐声响起,崇祯皇帝缓步走进了大殿,整个大殿内顿时除了奏乐声与脚步声再无其他响声。文武百官纷纷向崇祯皇帝行跪拜礼,向他表达着恭顺和各自的忠心。崇祯皇帝慢慢走到了殿内整个殿堂顿时安静了下来。他年轻的外表之下,神态庄重,目光深邃,让人感觉到他即将准备好承担起整个国家的重担,为大明这艘大船指引前进的方向。随着登基仪式的进行,崇祯皇帝开始进行祭祀仪式,为先祖和神灵祈求保佑。这时,一阵礼炮声响起,京城内万民齐呼万岁,整个紫禁城都环绕着对崇祯皇帝的庆贺,这样的盛事彰显了大明的国威,刹那间仿佛大明还是那个寰宇无敌的天朝上国。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崇祯皇帝向群臣表现出了他的果敢和坚定,他的气质和自信令人印象深刻。“吾即承天命,念兹在兹,即位于今日。天下万民,望久已久,吾感重任,不敢有懈……”随着崇祯皇帝念完登基诏书,这一刻,整个紫禁城的人都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乾清宫早朝。在众臣的恭贺之词说完后,崇祯皇帝让一旁的王承恩诵读了一份诏书,诏书内容主要是将朝中群臣与阉党狼狈为奸者一一清算,原首辅顾秉谦、工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崔呈秀、工部尚书吴淳夫、兵部尚书田吉、太常卿倪文焕、左副都御史李夔龙。左都督田尔耕、锦衣卫都指挥佥事许显纯、锦衣卫指挥崔应元等等所谓的“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全部处死,举族抄家发配。这一雷霆手段震得群臣一时无人敢劝阻,于是王承恩趁热打铁拿出第二份诏书。内容主要是对朝中要职的任免,擢升孙承宗任礼部尚书亦是内阁首辅,杨嗣昌为兵部尚书,周延儒任吏部尚书,温体仁任户部尚书,朱大典任工部尚书,钱谦益任刑部尚书;袁崇焕任蓟辽总督,洪承畴任川陕三边总督,卢象升任湖广总督,陈奇瑜任河南总督。原六部尚书均赐太傅、太保,但实际上失去了实权。这一份诏书更是如晴天霹雳一般打在了群臣的内心,当下朝中大臣纷纷劝谏请求崇祯帝收回成命,而深知此时拖得越久越容易夜长梦多,故直接让王承恩宣布退朝,想要让群臣知难而退,这本是深受礼教传统束缚的崇祯皇帝做不出来的,但此时崇祯深知乱世需快刀斩乱麻,凭借着记忆中的历史来在登基初始为自己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下朝后的崇祯首先去了皇后那里,知晓朝堂上所发生的一切后,周皇后对此忧心忡忡,觉得崇祯皇帝此举操之过急,且未经群臣朝议,对往后群臣和皇帝的关系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并劝崇祯皇帝徐徐图之。“够了,太祖皇帝有祖制,后宫不得干政,皇后今后不要跟朕说这些了!”

“臣妾无意干政,只是……”崇祯皇帝本来因顶住压力做出了一系列自认绝佳的任命而来的大好心情,被周皇后的劝说搞得不上不下,负气挥袖离开了坤宁宫,去了袁贵妃那里。袁贵妃本是信王时期所纳侍妾,心灵手巧又姿容绝美,且与周皇后关系颇好,袁贵妃听了崇祯对今日上朝和刚刚在皇后那里经历的诉说后,并没有劝说,而是选择了投其所好的夸赞崇祯帝任人的果敢,并解释说皇后也只是担心,并非故意顶撞陛下,希望皇帝不要生皇后的气。再是这样一番温香软玉地厮磨后,崇祯皇帝终于平复了心情,面带笑容离开了袁贵妃的住所。本来还要去看望田贵妃,但身体上有些疲累便直接回到了寝宫歇息,这田贵妃本是街头卖艺女子,英气飒爽,也是去年新纳的侍妾,只不过在同周皇后和袁贵妃的相处上做的很糟糕,在崇祯目前的一后二妃中的处境是最不好的一个。可能是因为自身的特殊性,自天启七年开始,还没有让任何一个女子怀孕,而目前的唯一一个女儿还体弱多病,找郎中看后说恐怕难以根治,尽管崇祯一改往日不好女色的性格,对于自己的妻妾甚至是丫鬟也常有过密之举,但仍旧没有起色,故在王承恩请求填充秀女入宫时崇祯并未拦阻。回到位于乾清宫后的寝宫后,崇祯回想今日的官职任命,孙承宗作为天启帝师,在资历和能力上都能够服众,作为首辅也有把控百官的魄力,不说两袖清风但在朝中绝对算得上是个清官,用孙承宗来做首辅是一个相对稳妥的安排。周延儒、杨嗣昌二人,是崇祯皇帝凭借记忆中的印象而选取,在由王承恩取来二人的文卷后,崇祯皇帝对二人的能力均认可,在一定时间内对朝堂的活力有些益处,相信这二人能够提出诸多正面的建议。而温体仁、朱大典、钱谦益三人,因曾和阉党有着些不清不楚的联系,这便是最为群臣诟病的地方,本以为魏忠贤死后阉党已经不复存在,可随着崇祯皇帝任用王承恩、徐应元、高起潜、曹化淳等太监,令群臣担忧阉党东山再起,而任用温体仁、朱大典、钱谦益三人,更是在挑战百官敏感的神经。在崇祯皇帝的想法中,他并不认为一党独大是个好事情,只有在群臣之中安排一些不和的因素,才能更便于皇权对朝堂的控制。在擢拔的几位总督里面,卢象升和陈奇瑜自不必说,身份背景和自身才干皆是上品,洪承畴在此时绝无降清的可能,有自己坐镇京城的情况下,绝不会因催促求战重蹈松锦之战的覆辙。而问题最大的则是袁崇焕了,这个人物是忠是奸仍旧有极大争议,说是忠臣呢,擅杀皮岛毛文龙导致再无人能够在后金背后进行战略袭扰,从此皇太极可以专心攻明,加上不停调令尾随皇太极至北京城甚至想大军进城,产生了极坏的政治影响;而说是奸臣,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又是实打实存在,千里带兵奔袭直抵北京城下血战敌军也是悍不畏死。崇祯皇帝决定召袁崇焕在赴任前先入京,亲自给予一些提点和警告,希望能用自己的信任来引导袁崇焕将督师之路走的稳稳的,以免袁崇焕在没有人掣肘的情况下过于放纵自身,给大明的战事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这期间崇祯皇帝命徐应元将锦衣卫机构裁撤老弱,强干弱枝,自上而下完成一次整顿,并在各地建立常备联络点,用来随时传递消息至京城。强令其务必要在一年内完成,否则将难以处理京城对地方的掌控越来越弱的局面,看着徐应元有些为难的面色,崇祯在内心第一次对这个陪伴着自己许久的太监感到了失望。在等待袁崇焕的日子里,崇祯皇帝在上朝的时候提出了开收商业税、开放海禁以及解除宗藩禁令三个议题,果不其然当即受到了百官的一致反对,除了对宗藩之事抵制态度不大之外,其他两件事尽管崇祯皇帝耐着性子给众臣讲述大明财政的困难以及施行后的好处,但一旦皇帝的态度不坚决,那么朝臣就会吵个不停,最终的结果就是吵了几天一事无成。崇祯皇帝对于像之前一样的强硬手段并不赞成,目前和群臣的关系已经很僵,不能再一味地强硬。也曾召集六部尚书单独商讨,可六人也是含糊其辞,并不明确的表明自身意愿,在崇祯给予暗示的情况下仍不愿主动提议,最后崇祯皇帝也只能无奈的告诉六人日后再议,而崇祯也先把精力用来处理更重要的事情。袁崇焕要抵京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