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战兵团部分部队、炮兵队辖下火铳部队、亲卫队组建一个中军精锐突击部队。该部的临时指挥官,经过慎重选择之后,由第四野战兵团兵团长秦去疾担任。该突击队,将从西南向东北方向实习破坏性突袭,也就是从前线的左翼方向发起进攻,辅助前线的第一野战兵团,彻底击垮敌军侧翼,然后联合第一野战兵团席卷敌军中军部队,彻底击溃敌军。至于这么重要的位置,为何交给秦去疾,这是因为楚行目前颇为欣赏的三位高级指战员,目前都在前线主持大局。尤其是后起之秀,李大虎更是前军的统帅,不可能去动他。而秦去疾,虽然之前,有过一段时间的骄躁,但是被楚行冷藏之后,有所改善,从后期的作战和领兵来看,颇有几分反省的意思。而且秦去疾与其他人完全不同的是,秦去疾从始至终都是楚行的嫡系。是第一代天子门生。跟楚行多多少少有些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而且,秦去疾的作战能力未必就比其他三位虎将差,尤其是其带兵经验丰富,作战能力强,楚行也相信他,所以愿意给他这个机会。接到命令之后的秦去疾,一脸肃容的听着楚行,亲自吩咐他该如何打。并且一再强调让他不得擅自改变作战计划,要时刻注意中军所在的旗语命令时,秦去疾心中万分的感慨。因为楚行的一举一动,都让他想起了虎贲军刚刚创立的时候。那时候,自己还是个只知道三妻四妾,享受人生的娃娃。大哥从始至终都没有变得,变得只有因为一点小成绩,而变得浮夸的自己。他知道,这是大哥给自己的一次机会,能不能把握好,就看他自己了。秦去疾不是瞎子,他能看得出来,大哥已经在扶持虎贲军出身的年轻军官,而老一派则频频被打压,尽管老一派的军官都在努力寻找出路,配合大王。但是他们的极限,也就是副兵团长。而自己的所作所为,虽然让大王极其不满意,但是他依然在重视自己,频频给自己机会。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秦去疾是楚行手把手教出来的,他心里如何不感激楚行,不反思自己的过往呢?所以秦去疾心里非常清楚,那就是自己可以死,但是却绝对不能浪费这一次大王在战机之中给自己寻到的机会。大哥是高高在上的大王不假,他可以想尽一切办法扶持自己,但是他也是要一碗水端平,不让其他人说出闲话来的。他知道,这一次一旦他搞砸了,大哥即便是再想扶持自己,也难了。所以面对楚行的嘱咐,他是听的很仔细,同时还厚着脸皮请钱进那边给他临时调派的几个年轻有为的参谋过来,帮他做临时决策。毕竟这一次作战行动非同小可,他也是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顺利指挥这么多临时抽调出来的部队。这种关乎救民军生死存亡的时刻,钱进肯定是不会拒绝的。当场便从手底下的小参谋之中,挑选了三个年轻有为,思维活跃,且临战经验丰富的参谋给了他。不要看,钱进在救民军体系之中,相当于没有嫡系队伍。但是他需求的人才,楚行都是最为优先供应的。而有了楚行的支持,钱进也可以从军中、讲武堂、文官体系、俘虏的高级军官、地方官员之中,肆无忌惮的招揽和选拔。这些年轻的参谋们,基本上都是读书人出身,而且他们都曾经在讲武堂学习过,且拥有在一线部队服役的经历,并且都最起码要担任过军队的一把手或者二把手。他们一方面是强化救民军的参谋系统,同时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学习,之后还会外派到下面是担任救民军的军事主官。按照目前救民军扩军的架势,这些人放出去后最少也是一个千户。这些人即具备了传统的文化教育,同时又接受过新式的军事教育,从素质上来说,乃至目前救民军里诸多军官里的佼佼者,而且更关键的是,他们现在实际上还处于学习阶段,向旁人学习或者是自行钻研更高深的军事知识。如果说当初虎贲军出身的军官,暂时为救民军撑起了一片天空的话,那么这些本来就是读书人出身,而后又经过一系列军事教育的年轻一代军官,才将会是救民军的未来。有了这几个作战司参谋们在,秦去疾也是安心了不少,当即也是不敢拖延时间,直接就是骑着马去集合部队了。秦去疾的这支中军突击队里,辎重团刚经历了一场残酷的大战,部队的减员不小,而其他几支部队加在一起,勉强有四千五百人。从兵力数量来看,这实际上只能勉强算是一个卫所的兵力配合,但是依然没有办法跟因为频繁分兵,且损耗颇为严重的第一、第二野战兵团相比。秦去疾率军出发后,楚行依旧和之前一样,观看着整个战场!此时战场看上去彷佛双方是进入了胶着阶段,李大虎所统帅的先锋部队,跟明军两万多人对抗过程中,打的非常吃力。因为明军也不是吃素的,人家也有火铳和火炮,人家也会排兵布阵,而且有大量宣府的步卒加入的明军甚至说,战斗力上升了数个档次。楚行这边儿得到的信息,大体上跟他观察的没有太大的区别。目前救民军的主力部队,已经损伤了大致超过三千人,几乎接近一比一的战损比。不过对面的明军也不好受,因为宣府来的侯世禄,比起传统的指挥官来说,还拥有一定的理性。从始至终,都没有让青壮去送死,而是更多的依靠卫所兵和募兵。而之所以给救民军的前线部队造成了这么大的损伤,是因为侯世禄下了死命令,让各中级指挥官派遣出了大量的亲兵和嫡系部队。所以这也造成了一种感觉。那就是打起来,朝廷一直压着救民军打,并且尝试着不断发起攻势。因为侯世禄很清楚,任何一支部队,都有其韧性和极限所在,救民军之所以那么强,是从未有一支部队,给他们造成过极限的压迫感。他就想通过这种压迫感,迫使救民军撤退。而任何一支部队,只要后撤了,就是败亡的开始。但是让侯世禄如何也没有想到的是,他拼劲全力,派出去的兵马,在实际中,并没有推进多少,反而自己一方损失惨重。因为他这一方,损失了也将近三千的兵马。而且这其中,骨干将领的亲兵和募兵是非常多的,不要说前线的将领,就算是后方坐镇的高层,都有些崩溃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