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队长怕王文华吃不消,就说:“你去车上码垛吧!”
王文华一想,既然是酿造厂装卸工了,干什么不踏踏实实干一回?于是,就学着几个小伙子的样子,把玉米袋子扛在肩上。
一看王文华干活实在,小伙子们回来的路上就开始与他聊天了。有人说:“我们当装卸工是为了将来开车,你为了什么?”王文华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县委宣传部的。就说:“我也是想开车呀!”
旁边的一个大个子就自作聪明地说:“我说嘛,不想开车谁干这种活儿?他也是有司机梦想啊!”
王文华就笑,心里话,开这解放牌车算什么?在部队,我早就开过大炮牵引车了! 中午来到食堂吃饭,王文华看到车间工人都吃玉米面窝窝头,只有装卸工们都买馒头吃。觉得奇怪。 一个卖饭的炊事员看到王文华是生面孔,就说:“装卸工挣钱多,干活累,不吃好一点怎么行?”
于是,王文华也买了馒头,还买了一份叫苜蓿肉的高档菜。
心里话,在农村,不过年,谁家舍得吃馒头?谁家舍得吃肉?在这里,干点累活就可以吃好的。这种事,上哪儿讲理去? 下午,王文华还想与装卸工一块干活,韩主任却来找他,说是领他去看宿舍。王文华这才想起,自己还没有住处呢!就跟着韩主任来到大运河岸下的一片平房区。 找到了一个标识了“酿造厂职工宿舍”的牌子面前,韩主任领着王文华来到一个院子里。院门口写了“管理科”三个字。 韩主任领王文华进屋子里,喊叫一声“管理员!”一个中年妇女答应着跑出来,迎接韩主任。韩主任就说:“来了一个复员军人,给个好一点的房间。”
管理员就拿着房子台账翻看了一气,说道:“302房间刚刚搬走,家具都是现成的,住那里吧!”
韩主任就看看王文华。王文华马上说:“行!就这里吧!”
然后,管理员就把房间钥匙交给王文华。韩主任领他来到302房间,果然很干净。里面的桌子、凳子一应俱全,连床都像是新的一样。 其实,作为写作者,有桌子凳子足矣!其他的都算是奢饰品了!想到能住这样的宿舍,还多亏韩主任关照。 于是,在回来的路上,就去旁边的副食品商店买了一条“趵突泉”烟送给韩主任,说是一点小意思,见面礼。韩主任说了一声:“让你破费了!”
就把烟揣起来。
王文华觉得,这县城工厂,好像是连队,人们实实在在,不像大机关那些人,假惺惺的,你想送一点礼物,半天也送不出去。让人心里觉得别扭。 下班后,王文华骑了那一辆宣传部公用自行车连队自己的302房间,就是心旷神怡,不由得一时兴起,来到了大运河岸上。 武城县城,建在大运河岸边,过去,曾经是皇家漕运的大码头。王文华想,那时候,大运河里波涛滚滚,白帆点点。一定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线吧! 可惜,现在的大运河,已经干干涸了多年,现在只能靠一点点雨水维持自己一条河的形象了。 可是,尽管这样,王文华还是觉得很幸运,自己在部队浴血奋战那么多年,却因为赵顺子捣乱,连提干也没有份儿。 那时候,王文华曾十分愤恨自己的家乡。什么怀念啊!梦回故乡啊!这些情怀他从来就没有过。现在,自己复原回家,就进入到县委宣传部工作了。难道说,这不是人生之大幸吗? 原以为,朱部长会通过一系列的考验,才会留下自己。没想到,自己一报道,朱部长就把自己的招工手续办了,让自己吃了一颗定心丸。 难道说,这不是一种大爱,或者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信任么?想到这里,又想到了县武装部徐部长,觉得自己真是幸运,复原回家,碰到的都是好人。 而自己在部队,虽然也遇到了于干事、陈副团长、许五号那样的好人,但是,面对赵顺子、梁佛印的捣乱和诬陷,他们毫无办法。 而自己回到家里,虽然遇到了赵顺子对自己的劫杀,但是,与徐部长推荐自己到县委宣传部工作比起来,他那种小爬虫又算得了什么? 自己毕竟是逃出农村,永远也不会去掏大粪了!又一想,多亏赵顺子利令智昏,让自己去干这种脏活,让自己有了发泄、报仇的机会。 不然的话,自己哪里有机会,能够把一勺子大粪扣到赵顺子的头上?想一想赵顺子被扣了一勺子大粪却不敢张嘴喊叫的狼狈样子,王文华几次都偷偷地笑出声来。 可是,这样,就算是报了自己的一箭之仇了?想到这里,王文华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决定复原回家的初心:一是进入到体制内工作,而是干掉赵顺子。 而现在的自己,已经进入到体制内工作了,那么,下一步,就是干掉赵顺子了。赵顺子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现在,自己离开了王庄,他坏不到自己的头上了。 可是,在村支书的位置上,他还可以坏别人。这种人,只要活在世界上,随时随地都会害人。况且,自己的未婚妻被他儿子撬了去,至今还没有让他得到应有的惩罚呢! 自己的战友弄断了他一条腿,只是一次小小的警告。而且这一次警告竟然会成了他去部队上访,破坏自己代理团长转正的理由,看来,赵家人的罪行还远远没有彻底地清算。 自己切不可以为进入到县委宣传部工作,就可以放过他了。 王文华一边想,一边在河堤上溜达。走到前面十几米的道口,看到一个小商亭,上面写了“武城县副食品公司岸上服务部”几个字。 王文华走上前,看到这里的商品主要是烟、酒、点心,禁不住掏出钱,买了一盒烟。就想,这个地方人烟稀少,怎么也设了一个商业网点呢? 当时,时髦的政治口号是“为人民服务”,商业更是把为人民服务当做自己的宗旨,挣钱倒是其次。凡是人多的地方,都有商业网点。可是,这里的网点,为谁服务呢? (第一卷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