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 > 短歌行4

短歌行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水镜之下的众人并不太能懂“八卦”具体是什么意思,有些通晓奇门的人甚至在思考八卦易数和这首诗有什么关系。但是水镜中的语气颇有些玩味,他们模模糊糊觉得可能是有什么乐子,一下子兴趣就来了,纷纷支起耳朵。

  正是夜幕之时,有的人家摆上了晚饭,兴致勃勃地等着水镜里的“八卦”下饭,结果下一秒就听到水镜里说:

  【至于这个八卦说法是什么,我们把剩下的就说完了一起讲。】

  诸天万朝的老祖宗们:......

  就这?就这?

  刘彻愤而将一颗果脯放到案上,咬着牙没好气道:“在朕的面前还敢卖关子,当真是无礼至极!”

  卫青看着自家陛下气得想打人的样子,忍着笑出言提醒道:“陛下,楚姑娘并不知晓我等的存在。”

  怎么算在您面前卖关子呢?

  刘彻听了表情一滞,随即更加不爽了,有气没处撒,真是憋屈!但是提醒他的人是卫青,他也没法儿发火,只好狠狠地瞪了一眼水镜。

  下次的作业朕不交了!

  老祖宗们有一种深深地被戏耍了的感觉,如果在现场,高低得喝声倒彩扔几把菜叶。

  如果楚棠知道这一切的话一定会大呼冤枉,她只是想浅浅地卖个关子留一个悬念,顺便给后面的主题分析做铺垫,真的不是故意戏耍听众啊!

  尤其听众还是她的老祖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里是一句写景。月明星稀的夜晚,乌鸦纷纷南飞,找寻依托,绕着大树飞了好多圈,不知道可以栖息在哪些树枝上呢?按照老板一贯的心机,大家一听就明白他的言下之意了吧!】

  水镜之下,元稹收回目光笑着摇头,挑眉和对面的人打趣:“乐天可明白魏武帝的心机?”

  白居易但笑,学着他的样子挑眉反问:“微之可明白?”

  见好友不接话茬,元稹也不在意,看着水镜里早已熟稔于心的诗句,回答道:

  “汉末诸雄鼎立,天下才士好比这彷徨无归乌鹊,欲寻明主,却无所适从,魏武此句,却是在提醒他们要择善木而栖。”

  至于“善木”是谁,不言而喻。

  白居易起身,负手仰头,似是在看水镜上的诗句,又似是透过它们看到了遥远的三国风云。

  “乌鹊南飞、何枝可依的岂止是天下才士?汉末动乱,北地人口大量迁移,这几句未尝没有《却东西门行》的哀感啊。”

  《却东西门行》是曹操的另一首乐府诗,写征夫怀乡之感,暗含人民流离迁徙之叹,乌鹊南飞的彷徨,未尝不是人民流离的惶恐。

  元稹听懂了他的意思,低头也是一叹:“乱世征伐,黎庶难安,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白居易摇摇头:“不单单是乱世,如今也不见得升平,积弊已多,百姓深受其苦啊”

  他突然看向元稹,目光灼灼,似有一往无前的豪气:“诗之用,兴观群怨,不如我们将所见问题写在诗中,或许也可警示陛下?”

  元稹拍掌:“好,我们也效仿三百篇,来个以诗讽谏!”

  【从“青青子衿”到“何枝可依”,曹操反复吟咏,抒发思贤之情,这就是他的第二层忧思,忧贤才难得。

  最后几句披肝沥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前面一句是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其人,故能成其众。”

  意思是说,大海不拒绝天下水流,所以汪洋无际;高山不拒绝一土一石,所以博大巍峨;圣明的君主不满足于麾下的才士,所以才有彬彬之盛。读过《管子》的贤才一看就明白他的意思了,所以还是那句话,这是在求贤,也是在选贤。】

  秦朝。

  嬴政眼神微眯,这几句表达的意思他很熟悉,来自一份谏书。

  始皇陛下深沉锐利的眼神若有若无扫过阶下的李斯。

  当年,韩国派水工郑国到秦修灌溉渠,阴谋消耗大秦国力,事发之后,宗室唯恐来秦的客卿都是为了离间秦国,故而请命,希望他驱逐一切客卿。李斯是楚人,也在驱逐之列,故而上书劝谏。

  书中李斯历数秦国先君因客致强的故事,又直言他重物轻人,最后劝言: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恕,故能明其德。意思就是脱胎于上面那几句。

  他读罢觉得气势纵横,卓有见地,故而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放弃了逐客之令,并重用李斯,封他为廷尉。

  想到这里,他倒愈发能理解曹操诗中的情感了,无论统一诸国还是治理天下,都要有贤才驱使,方可游刃有余。

  【顺便提一下,《管子》的这几句话大家可以做个积累,下册学到李斯的《谏逐客书》大家会觉得似曾相识的。】

  李斯心里抖了一下,悄悄擦了一把汗。刚刚陛下看过来的眼神他不是没发现,他也想起了自己当年写的那封谏书。没有了当时事出危急的勇气,再想起来竟然有几分后怕,毕竟里面有两段相当于指着陛下的鼻子骂啊!

  当时陛下没有处罚他,甚至收回成命,他愈发觉得秦王明辨是非,可图大业,于是尽心辅佐,助他灭六国而定天下,创统一大业,当年那谏书早被选择性忽略了,结果这时候被水镜点出来,听意思是后面还要专门评讲。

  李斯表示:......

  虽然他很高兴自己的作品可以流传到后世并成为学子们学习的范本,但他并不想在自家陛下面前被公开处刑啊喂!

  按理说供奉于秦多年,李斯也明白始皇陛下不是小心眼的人,不然当年也不会采纳他的意见了,但是......看着上首玄衣肃立威严深重的帝王,他低下头。

  别问,问就是敬畏。

  【最后一句大家非常熟悉,借用了周公的典故。周公礼遇贤才,一饭而三吐哺。曹操在这里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同时又以“天下归心”,表明自己的最终目的——他想要结束汉末动乱,使天下再次恢复统一。这就是曹操的第三重忧思,忧天下未定。】

  嬴政微不可察地点头:确有壮心。

  刘彻撇撇嘴,挟天子以令诸侯还不是乱臣贼子吗?以及汉末动乱到底是什么能不能讲清楚!

  李世民敲着桌子认真评价:做将帅,曹操的能力绰绰有余,但要想以此做天下之主,却是显得有些不足了。

  朱元璋想起元末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所见所感,赞同地点点头:天下未定百姓就难逃苦难,可惜曹操的愿望是实现不了喽!

  水镜画面变换,将三重忧思分列一侧,继续讲到。

  【课文的主要内容大家都明白了,下面我们来试图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境,曹操写这首诗有具体场景吗?他的目标读者是否有具体指向,他希望目标读者看到后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

  曹植眼中闪过一丝兴趣,猜测道:“应是父亲驻军之时宴饮所作吧?”

  北宋。

  苏辙支着下巴问他哥:“兄长,你觉得这首诗作于何种情境?”

  苏轼看了他一眼,笑道:“当时景况难以推断,若依我来看的话,当在赤壁之战前夕,魏武作意锐不可当啊!”

  元末明初。

  罗贯中在书斋门口听水镜大谈《短歌行》,他最近恰好在翻三国史料,想要写一部演义作品,根据他目前查阅的资料来看,这首诗应该作于赤壁之战前,嗯,就定在正式开战前夕吧!也好安排情节。

  他又叹了口气,听水镜中这后世女子的话,似是对曹操颇为欣赏,然而如今蒙元主政,汉人深受其难,人心思汉,曹魏一脉终究是落了下乘。

  【解决第一个问题实际就是要弄明白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界大致有5种说法,主要集中赤壁之战前和赤壁之战后。】

  曹操猛然一惊,他眼下即与孙刘联军在赤壁隔江对垒,水镜言明此次战役,不知是否会泄露相关战机。

  隔壁的周瑜、诸葛亮等人也谨慎起来,紧紧盯着空中的水镜。

  【比如说,苏轼在《赤壁赋》里就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显然是认为在赤壁之战前;还有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也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定在大战前夕。】

  突然被点到名的苏轼愣了一下,对面的苏辙顿了顿,试探性地开口:“兄长,水镜中说的是你吧?”

  苏轼有些懵:“是吧?我也不能确定,我还没写《赤壁赋》呢!”

  被书名拍一脸的罗贯中:......

  我刚想出来的情节就被剧透了???

  早已被剧透的高明隔空发来安慰:同是天涯沦落人,好在写的书后世留名了不是?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写于建安十五年左右,曹操最没作为最低落的时期,希望有新人来助他应对困境。】

  曹营倏然静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