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唐东北王 > 第421章:尚书房谈话

第421章:尚书房谈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天一早,安江顺携妻子与三个孩子进宫觐见李隆基,当然了今日进宫主要是以私人身份,送自己的妻子回娘家,今日没有早朝,李隆基一早就在自己的书房等着女儿一家来看自己。斜靠在龙椅上,李隆基心中默默回想自己已经有多久没有见到自己最宠爱的大女儿了,这女儿长大了也就留不住了,想到这儿李隆基又想到了安江顺的问题,原本同意李月婵嫁给安江顺是想着可以拉拢一个青年将才,谁曾想到这安江顺在整个帝国百姓心中的威望是越来越高,等红薯玉米这些作物推广,安江顺对许多大唐百姓便有活命之恩。到时候全天只知道安江顺其名而不知他李隆基,这可不符合李隆基的心理预期。安江顺又掌兵二三十万,皆是百战精锐,而朝廷数次大战下来中央的军队所剩不到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加之安江顺又与众多实权武将交好,这些都是令李隆基忌惮的事情,不过安江顺是帝国功臣,刚封的冠军侯,李隆基还不能对安江顺下手,至少明面上不行,不然他就会在史书上留下鸟尽良弓藏,卸磨杀驴的骂名,这也不是立志超越历代先帝做一个明君的李隆基想要的结果。好在他最宠爱的公主和安江顺结为连理,这给了李隆基实施迂回战略的空间。“陛下,长公主和冠军侯一家五口殿外求见。”

高力士走到李隆基身旁轻声说到,李隆基迅速坐起身对高力士说到:“快让他们进来。”

“参见圣人,圣人金安。”

“女儿拜见父皇。”

三个孩子第一次见到李隆基有些害怕,一旁的李月婵赶紧教到三个孩子:“快见过祖父,给祖父磕头。”

“采萱(承武)拜见祖父,祝祖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李隆基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也不能免俗,隔代亲放在谁身上那都一样,更别说刚才三个孩子刚才还祝他寿比南山,这话谁不爱听啊,李隆基那是龙颜大悦:“好孩子,好孩子,快,快来祖父这儿。”

“女婿啊,小儿子取名了吗?”

李隆基随意的问到,李月婵抢先回答到:“父皇已经取了,夫君给孩子取名安守义,希望孩子长大了能恪守忠义。”

“安守义?这个名字好,这名字好。”

李隆基顿时开心的说到,同时心里也暗自点了点头,安江顺给自己孩子取这样一个名字未尝不是在暗示旁人,他安江顺是一个恪守忠义的人,这也是在向李隆基表示忠诚嘛,虽然这样的表示略微有些苍白。“贤婿啊,我听闻汝治下没有推广红薯,这是怎么回事呀?”

“回陛下…”李隆基打断安江顺,“诶,现在只有一家人,不必这么拘谨,随意点儿,随意点儿。”

安江顺点点头然后说到:“岳父大人,北方气候寒冷,冬天又长,加上许多地方土壤之中水很多,栽种红薯收获不多,而唐文海此前从新大陆还带回来一种名为玉米汁作物,这玉米在北方土地种植收获就很丰富了,这一次我也带了一百石玉米种回长安,以岳父大人名义推广,让百姓有更多食物选择,百姓吃高兴了,自然就会感激岳父大人恩德,感激朝廷,效忠朝廷。”

“没想到你领兵打仗之将军对农业也如此了解,看样子当年让你去治理北方是选对人了啊。”

“岳父大人谬赞了,小婿这点儿微末本领心中还是有数的,这些只不过都是运气罢了,若不是小婿在安西征战一次偶然遇到了一个来自塞外的探险家,也不会知道在遥远的海外还有一片大陆,这大陆上竟有红薯玉米等奇物,据说还有一种名为马铃薯之作物,唐文海都尉在新大陆并未发现,此前唐文海都尉领兵第二次出海时,小婿已命令他此次要尽全力寻找马铃薯以及其他可以引入我大唐之作物,丰富我大唐百姓之食谱!”

“很好,不知道贤婿所说那位探险家现今何处?姓甚名甚啊?”

“那人乃秦人,还在大食人更西之地,叫做什么亚历山大。”

安江顺在心中默默的对亚历山大致歉,一时半会儿实在是编不出来名字只能借用大帝你的名字了,希望将来到了地下你不会找我麻烦。“据他所说,此时亚历山大已经回到故乡去了。”

“世上竟然有如此奇人,难道他们就不怕危险吗?”

“回陛下,亚历山大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做人终有一死,但凡死之前能做到常人所不能做到之事,能去到常人所不能去之地,那便是英雄。”

李隆基生来便是身份高贵的皇族子弟,就算成为皇帝之前生活艰苦那也只是相对的,至少像安江顺嘴中的亚历山大这样的人的生活他是想都不敢想,而且亚历山大的这一句话也戳中了李隆基的内心,“好,说的好啊!”

“朕自登基以来便想着一定要超越前代的先帝们,如今我大唐扩疆土万里,百姓安居乐业,四边再无边患,待日后朕到了地下也能自豪的面对历代先帝了。”

“陛下,天下百姓其实要求很简单,他们大部分人只希望自己能过上稳定富足的生活,红薯和玉米的逐渐普及,绝大部分百姓不再为吃饱饭而发愁,天下定已。”

“可那些世家也会趁机牟利,朕心中有些担忧啊。”

李隆基趁着机会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当然他担忧的还不止世家大族,还有安江顺这样的地方实权派。李隆基不提,安江顺也乐得装糊涂,安江顺说到:“陛下,臣有一计。”

“月婵,你带着三个孩子去宫中转转,晚膳就留在宫中用膳。”

本来是亲人团聚,父女亲情的时刻最终还是变成了男人之间的正事儿,李月婵无奈的摇摇头,自己的父皇还有夫君关系复杂啊,她夹在中间也只能尽量让翁婿两人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不过这说正事儿的时候,她一节女人还是离开的好。等李月婵带着孩子离开后,李隆基这才让安江顺继续说下去:“贤婿,你继续。”

“陛下,臣建议核查土地、户籍!”

安江顺对李隆基说到:“自帝国建立以来,许多世家大族官僚掌握地方权力隐瞒人口耕地数量中饱私囊之现象屡禁不止,臣认为朝廷应当重新核查土地,而且此次核查土地户籍之前陛下还需诏令天下凡是朝廷登记在册之户口土地交税三十抽一!不过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家中土地必须有一半种植红薯和玉米!”

“而所收田税全部折算为谷子或玉米等易于存储之粮食征收。”

“三十税一?会不会太低了?”

李隆基有些担心,他知道安江顺建议低赋税的意图,但是这三十抽一会不会太低了一些,安江顺摇摇头:“陛下且放心,这红薯与玉米产量如此之高,纵然是三十抽一实际上朝廷可征得税收较之前实则更多,且臣此策还未说完。”

“商业历来是朝廷较为忽视的一面,臣建议朝廷要放开商业限制,加大与周边各邦贸易,从而获取商税,商税不收粮食,征收白银黄金或者直接征收货物抵税,而商税,臣建议十五抽一或二十抽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朝廷也需要根据地方货物以及商户类型之不同区分征税,利多者多收,利少者少收甚至于不收。”

……“朝廷还可以建立钱庄,让商户将自己的钱财存进朝廷,开具证明,他们可以在天下任何一个郡县的钱庄取出钱财,而朝廷只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即可……,如果商户愿意将钱财存上半年或者一年他们还可以得到少量利息,而在这个时间段里朝廷就可以利用这笔钱做其他的事情……只要能够形成一个循环,朝廷就不必再为短期内缺少钱财而发愁。”

安江顺和李隆基在尚书房谈了很久,一直快到晚膳时间,安江顺这才停下了自己的朝前经济常识灌输,可以说安江顺所说的这些知识打破了李隆基的固有认知,但安江顺也不得不佩服李隆基,这些经济学知识一部分李隆基没有听懂,但是这并不妨碍李隆基看出其中利国利民的好处,当然具体怎么实施还需要更为详细的计划才能够实行。如果不是因为时机确实不成熟,安江顺都想直接建议李隆基发行纸币了,然而考虑到封建朝廷的局限性,安江顺最终放弃了这个打算,如果在现有的经济水平之下发行纸币最终只会害了百姓得不偿失,这不是他的初衷,他的初衷是方便天下百姓,促进商业流通。只不过安江顺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他今日的这一番表演,让李隆基坚定了将安江顺留在身边的打算,反正现在大唐周围也没有什么构成威胁的敌人了,李隆基打算干脆就让安江顺留在长安,让安江顺任户部尚书令金紫光禄大夫负开始大唐经济改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