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重生九二之扬帆远航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学期

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学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过完十五就是开学,这个寒假大家似乎都过的很不错,一个个油光满面喜气洋洋。同学们惊讶的发现,宁大班长居然主动和杨帆打招呼了,两人甚至在经管院的教学楼里聊了一路。上学期老死不相往来的二人假期发生了什么?这算是和解了么?  张涛远远跟在后面,脸色阴沉的看着二人,不知道想到了什么,他揉了揉自己的脸,然后快步追了上来。  “海燕啊,刚说要找你呢,真巧就碰到了。杨帆有些日子没看见你了哈。”

“哦,上次见你还是去年的事。”

哈哈哈,两人都笑了。笑完之后杨帆不在意的走了,张涛继续向着宁海燕献殷勤。但是宁海燕脸上刚才那种自然的笑容没有了,取代的是一种习惯的矜持笑容。当然,除了她自己别人大概是分不清这其中的差别的。  上完了英语课,何颖把杨帆叫到了办公室。  “杨帆啊,斯坦福的推荐邀请函大概过两个月就能到。”

“哇!何老师,这么快啊!你太厉害了!”

“那还用说,老师我可是用咱们的中国菜彻底征服了汤普森教授的人,我可给他吹牛了,说咱们中国人做菜各个有一手。你可别让我的牛皮给吹破了哈!”

“放心老师,今年我必修课就是做菜,保准把老师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

“呵呵,你的托福没问题吧。”

“没问题,这个小意思。”

千恩万谢的从何颖这里出来,杨帆想着等自己公司的新产品出来了,一定的那两台过来请何老师试用一下,实在是无以为报啊。  算着日子,自己大概能赶上米国大学秋季开学,得去催催老裴,交换生的名额必须落听了。  华清建筑系号称建筑老八校,建筑学界的天花板,在这里的每一位大师都堪称国宝级人物。  杨帆敲响了裴教授的房门。  “进来把,门没有关。”

杨帆推门进入,还没走近就端端正正的给裴教授拜了个晚年。  裴博看着杨帆故作生气道:“你是来拜年的还是来催债的?拜年来的太晚了,催债来的太早了,我都不喜欢。”

“嘿嘿,裴老师,哪能是来催债呢,您放了心慢工出细活。我就是来看看您,顺便问问那个交换生名额怎么样了?”

一听不是来催稿的,裴大教授面容立即就亲切了,不但招呼杨帆坐下,还有茶水喝,这可让杨帆受宠若惊。  “交换生名额没问题,你想好去哪所学校了?”

“斯坦福。”

“哟呵,你不是奔着米国硅谷去的吧。”

“老师您真是慧眼如炬啊!”

“哼哼,你天天在中关村折腾,这里又号称中国的硅谷,这是有机会了,打算去真正的米国硅谷取经了?”

“是啊,老师,如今米国那边互联网科技蓬勃发展,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兴起了。咱们国家想要弯道超车,就必须抓住这样的契机,所以我要实地的去看一看,这样才能看清楚未来的道路。”

“好!这才是咱们华清人的志向。就冲你这番志向,我就看好你,下半年去么?”

“是啊,秋季开学吧。”

“行我知道了,你那个设计稿再给我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离开了裴教授的办公室,下半年出国的事情算是稳妥了,走之前要把几件大事都推入正轨才能够放心。自己不在国内的日子就要靠老杨同志统揽全局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得把一些发展思路给老爸讲清楚。  黄晓明带了8个人来到京城,杨帆为这次挖人,只付出了100万的年薪和一些安家费用。仅此就把万燕一个亿的研发成果收入囊中,这是血的教训!所以杨帆对科技人才的投入都保持在行业的上层,不但有薪资方面的优势,还在技术研发中心的规则设置上让研发人员也能参与到市场销售的红利分配中。  就像状元郎系列电子词典做为公司利润的主要贡献者,整个研发团队享受到利润百分之五的奖金提成,单这笔奖金的数额就达到了400万。  李富国做为从e100型就开始参与设计的主创人员,光他一人奖金就分了260万。一夜暴富成为了华清园里隐藏的钻石王老五,这让他的老师张学斌都狠狠的羡慕了一把。  又如萧南,虽然是后面才加入团队的人员,也因为在e300大屏上做出了主要贡献,分得了8万奖金,这比他一年的薪水还要多。  黄晓明是有备而来,只用了三天就组装出一台拧在空铁架上的样机。杨帆看的也真是无语,这玩意如果抛开了机芯和解码板,就是一堆零件拼凑。哪怕是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工人,拆装上几回就能弄出影碟机来。  黄晓明按开了电源,画面有些简陋,不过清晰的5秒启航VCD开机logo已经显示在电视画面上了。之后便是碟片播放的操作画面,杨帆试播了两张碟片,都达到了万燕vcd的水准。  演示完之后,杨帆给黄晓明提出了要求:“首先要重新做一个播放功能菜单,在视觉效果布局方面再优化一下;其次是在解码板和机芯之间的控制系统上,老黄你要下点功夫。既然咱们已经突破了外围技术,那就尽快开发出快速检索、快进快退、固定倍速快播慢播等跳读播放功能;三是对解码芯片的帧数尝试着做一些优化,看看能不能在画质上有所改善,获的更加清晰的画面。”

黄晓明认真的思索了一会,然后说道:“界面好说,其它两项可能都需要些时间。我明天就把技术规划文件做好,然后安排人开始研究。”

“可以,如果技术力量不够就找刘全,咱们的技术研发中心那边还有大把的技术力量等待着课题。你把梳理出来的技术难点可以放到研发中心框架下去尝试解决。”

“老板,我明白了。”

想到六所高校四十多位专家教授,上百名硕士博士生的队伍在启航的激励机制下汇集,黄晓明的头皮都麻了!  这才是刚开始,一但启航的研究中心大楼建好了,那这些技术力量又会有多少会在启航沉淀下来呢,这是真正的底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