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啼笑之间 > 第三十一章 废除科考制度

第三十一章 废除科考制度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带来了更加深重的灾难,中国教育界首先对中国政府上千年的科考取仕制度提出了质疑,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所研究的知识过于陈旧,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才是直接导致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科举考试制度自隋朝开科,无疑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推动了中国政治的革新,成了中国历朝历代为朝廷选拔优秀人才的主要形式。中国人要进入上层社会的群体,想出人头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国家出力做贡献,参加朝廷安排的科举考试,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便是最主要最便捷的出路。中国人读书是为了进入仕途,目的就是做官,只有做了官,才能为自家光宗耀祖,才能有机会治理一方,施展自己的才华,为朝廷建功立业。科举考试的内容对于读书人就至关重要了,读书人必须按照科举考试的内容和范围去学习,去准备,不敢有半点儿的偏差,它关系着读书人一生的前程。

到了清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就是八股文和试帖诗。无论乡试、会试、还是殿试,一律使用八股文,童试首场、乡试首场、会试首场是在四书中抽取词句为考试题,乡试第二场、会试第二场,则从五经中抽取词句为题,要求考生必须沿着两千多年前圣贤人说这些词句的思路,模仿他们当时的语气去写作,美其名曰,代圣贤立言。八股文是用一种特定的文体阐述儒家经义的论述文,文章写法格式严格,每篇文章必须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语句写的长与短、声调用的缓与急、文字使用的多与少、忌讳的字和词有没有出现、文章布局有无失当之处等等,直接关系着举子科考文章的优下,更是关系着举子一生的前途与命运。

除了科举考试要考八股文,参加考试的举子还要写好一手馆阁体的毛笔字,这也是科举考试的重中之重。写不好馆阁体,任凭你经纶满腹,胸怀治国济世之才,兴国安邦之策,不论你锦绣文章写得多有文彩,内容多有远见,阅卷官怕是连看也不看,就直接出围了。馆阁体是科举考试的专用文体,特别注重字体的端庄恭整,笔迹要求圆而顺滑,细而均匀,墨迹黑而明亮,读书之人在专心学习四书五经的同时,无不下大功夫去临摹馆阁体。读书人在学校学习,四书五经是科举考试的固定教材,教师讲授严格遵循四书五经的内容,不敢有半点偏差,否则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就要误人子弟。

读书人经过十年刻苦读书,又经名师亲传,可谓是满腹经纶,博古通今,从乡试、会试、到殿试三征五战,文字楷法圆润秀美,文章写的风生水起,锦上生花,在万千考生中出类拔萃,可称得上巍科进士,翰园奇才。却有许多人不知杜甫、苏轼生为哪朝之人,汉祖、唐宗是何朝的帝王,世界、欧洲、亚洲,不知为何物,至于财政、民生、外交更是一概不知。

大清王朝面对着外国强敌对中国领土和财富日益疯狂的掠夺,以及中国更加落后的局面,众多深受外国强敌欺侮而觉醒的官员和有识之士纷纷向朝廷进计献策。他们认为当今的中国之所以落后,主要是科学技术的落后,科学技术之所以落后,主要是中国的教育制度落后,没有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这一连串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造成的。中国要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只能从读书人开始,必须改变读书人读书的目的,改革教材,把读书人从读书做官的思想中解救出来,把读书人从四书五经的陈词滥调中解救出来。让读书人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就涉及到了国家政体的改革,涉及到读书人思想的转变,要改变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困难程度可想而知。为了不再受外国列强的侵略,为了大清王朝的千秋大业,不少大臣和有识之士不断上奏朝廷,大声疾呼,要求废除在中国实行了千年的科考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学习洋人的科学技术。他们认为,在中国实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考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阻碍了中国各个方面的进步,中国知识分子的落后,是直接导致中国落后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有学习洋人的先进技术,使中国的科学技术跟上去,中国的人才是关键。只有培养出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人才,才能制造出自己的铁船利炮、先进机器,大清王朝的基业才能稳固,中国人才能不受外国人的欺负,才能有资格与世界列强比肩而坐。

一时间,大清朝野热闹起来了,朝廷中的保守派也提出了非常强烈的抗议:“废除千年的科考制度,朝廷何以择优选仕?没有优秀的栋梁之才,何以支撑大清帝国的大厦?大清王朝何以传承?”

有人愤怒的高呼:“天下万千读书之人,历经十年苦读,为的是在科举考试中考取优异成绩,迎接朝廷的筛选,为大清王朝出力,如今废除科举考试,读书人的出路在哪里?朝廷的栋梁又怎样去选?”

有人辩解:“西方国家没有科考制度,读书人不惟以做官为出路,他们学习文化、学习科学技术,热心于革新创造,造出的铁船,能远涉重洋,无所不至;造出的枪炮在很远处就能射杀敌人;造出的机器能替代人工作,效率更高。”

也有人嗤之以鼻:“那不过是些巫术杂技,不值一提。我们的四书五经传承两千余年,真正是盖世的治国之道、治家之道、做人之道啊,为人扔掉孔孟之道,书生不读四书五经,人心何以维系?国家依何治理?靠洋人的雕虫小技?荒唐至极,真乃不可理喻也。没有了孔孟之道,人没有了信仰,人心必乱,人何以为人?巍巍大清王朝又何以生存?”

面对着大清王朝是走向兴盛,还是走向衰败,改革派大臣与保守派大臣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两种思想猛烈冲撞,震动了大清朝野,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从京师到边塞,从城镇到乡村,从官员到百姓,无人无处不在关心着科举考试制度的兴与废。官员不知废除了科举考试,如何择优取仕,未来的官员又从何而来。老百姓不知废除科考后,官员凭什么去做官,担心的是社会将会乱成个啥样子。读书人更是像坠入万里的云雾之中,不知所措,废除了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断了读书人的念想,读书人便失去了生活的希望。读书人不能参加朝廷组织的科举考试,上不能为朝廷效兴国安邦之能,下不能以华章锦绣夺魁,光宗耀祖,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呢?他们为之烦恼,为之无奈,他们痛心地哭,他们声嘶力竭地高喊,他们写奏章纷纷上诉,他们组织起来游行示威,到官府去请愿,他们坚决反对废科举,兴西学,他们心系大清朝廷,关注朝廷的兴衰。

然而,为了大清江山的千秋稳固,顺应时代的发展,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于1905年9月2日批准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上奏的《请废科举折》,颁诏《清帝谕令停科考以广学校》,宣布1906年废除科举考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