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9年上半年开始到现在,宋文镜跟着商少华学艺也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有大半的时间都是在做一些基础性的学习。即使偶尔雕刻成品,也是那种较为简单的东西。技艺这东西,从来没有速成的方法,只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方得始终。此时,在宋文镜与张星彤闲聊之中,两位老人家也从屋内走了出来。同时张文远的手中还抱着一只根雕,应该是前段时间商少华所雕刻。“少华,麻烦你了,我儿子还特意交代向你表示感谢。本来他是打算亲自过来一趟的,可最近会议太多,实在走不开,就让我孙女代表他过来一下。”
对于张文远的儿子张建波,宋文镜知之甚少。只知道在省委组织部工作,具体干嘛的,老爷子没说,宋文镜也不会多问。两人属于忘年之交,更多的则是因为共同的爱好,而相识相知,并不想牵扯其他。“文远,我们这么多年的交情,当初建波小的时候,还在我怀里撒尿呢。现在想要个根雕,我这个做叔叔的,求之不得。怎么还这么客气呢。”
商少华摆摆手,表示着拒绝。听到此言,张文远倒也是有些感慨。时光一去不复返,当初两人还意气奋发,如今都已经垂垂老矣。“建波这孩子,从小跟我后面,也对古玩以及这些艺术品颇为喜欢。可他毕竟是政府官员,有时候也不方便去特意的收集,要不然就容易让别人钻了空子。这次得知你回来了,才特意打电话嘱咐我。”
张文远手中的根雕,从材料上来说,倒也并不显得珍贵,更多的是因为造型独特。再加上商少华的鬼斧神工,如此一来,倒也称得上是一件精品之作。宋文镜很是羡慕师傅的手艺,可又没有办法。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期望将来能有一天也能得到这样的高度。商少华听着老朋友的恭维,倒是有些乐不可支。现在的他大部分的雕刻都是闲暇之余,自己雕刻着收藏,很少会拿去出售或者送人。也就是张文远这样的朋友还能够请得动他。拿他自己的话,都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还不知道有几年可活。能有个徒弟传承衣钵就已经足够,其他的都是浮云。两位老人家还在闲聊,宋文镜、张星彤倒也没有打岔。宋文镜是喜欢听两位老人家叙说过往,而张星彤毕竟才十六岁,对于他们所说之事毫无兴趣,只在一旁对那些雕刻所用的工具拨弄着,略显无聊。就在这时,张文远好像突然想起一事,转身对着宋文镜说道:“文镜,我得到消息,说是金陵市今年将开苏省文物总商店了,有时间你倒是可以去转转啊。”
文物商店?今年开设?宋文镜对于这个消息,倒是有些诧异,但更多的还是一份惊喜。对于文物商店,很多人并不了解。但对于古玩圈内人,却并不是很陌生。早在五十年代,就已经有了相关方面的产业。那时候还是采用行业内公私合营的方式进行经营,后来到了六十年代,才全部改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事业单位。作为国家收集社会上流散文物的收购站,并且统一规划到文化局负责管理。当时,全国范围内,也就一共六家商店,如松江市古玩总店、京城市文物商店、川省文物总店等等。其主要的功能就是收集社会上流散文物,提供给博物馆、研究单位或者学校作为陈列展览和研究对象;同时也提供国内需求,并且适当的组织出口创收外汇。到了七十后期年代,又有关于加强文物管理和保护的相关文件出台,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管理、收购、出口。于是,各地纷纷成立国有文物商店。但可惜的是,作为文化大省,苏省直到1990年才开始成立相关的单位。国家曾经在1981年颁发的《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私人收藏的文物可以有文化部门收购,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文物的收购业务。也就是说,至少目前而言,私人交易文物其实是属于违法的范畴之内。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条规定渐渐地失去了效应。宋文镜很清楚的记得一桩当时轰动全国的事情。在五十年代初期,一位背井离乡的乡绅,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苏省广陵市。本身这件事并算不上大事,可意外的是这位乡绅带回来了一件价值连城的梅瓶。乡绅很清楚这件元代景德镇梅瓶的价值,所以他并没有跟任何人提及此事。毕竟怀璧其罪的道理,他是知道的。后来,乡绅不甚染病,不久将离开人世。而在他去世之前,特意将妻子叫到床边,跟他交代了这件梅瓶的来历,并希望她能够妥善保管,将来再传给子孙。妻子得知梅瓶的价值之后,一直处在惶惶不安之中。七十年代,她知道一旦有人知道了她家竟然藏有此物,那么他们一家子也就不要指望还能有好日子过下去。于是,她想到了一策,自己偷偷的用墨汁反复的涂抹这只元代梅瓶。原本蓝色的梅瓶,顿时变成灰不溜秋的普通瓶子。而它,也因此逃过了一劫,得以保存。到了八十年代初期,家道中落的乡绅家,贫困潦倒。于是乡绅唯一的儿子就打起了这只梅瓶的主意。在他将这只梅瓶外在的墨汁洗刷干净之后,就直接卖到了当时的文物部门,价值为18元钱。相当于他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只不过,当时的所谓的文物部门,很多人其实并不懂文物。甚至还有一些退伍人员没处安置,而直接被分配到文化部门或者一些国营商店。于是,这样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也就只能在仓库的角落布满灰尘。后来,1990年苏省文物总店开张,这件文物也被摆上了货架,放在了一个角落之中,标价180元。直到1991年,在一个偶然之间,才被受邀来参观的一位博物馆专家认出。这件梅瓶正是元代景德镇出品的“霁蓝釉白龙纹梅瓶”,而且还是同类元代梅瓶造型最大的一只。当然,其最终归宿也自然是回到了博物馆。后人曾经给这只梅瓶估价为3亿人民币。这样一件大事,自然会广为宣传。而作为文物的爱好者,宋文镜也从当时的报纸当中得知了此事,并且还多次与人探讨。因此,当张文远亿提及文物商店开业,他立刻就想到了此事。这绝对是一个捡大漏的好机会,而且根本没有人会知道,这样一件宝物竟然会被蒙尘。只要文物商店开业,自己直接过去,神不知鬼不觉买下此物,那么这件价值连城之宝物就将属于他宋文镜。“老爷子,你还知道文物商店具体开业的时间,到时候我还真想过去看看,如果有不错的东西,我打算买下来作为自己的私人珍藏。”
宋文镜掩饰着自己内心的激动,询问着张文远。这件事,他暂时不打算告知任何人,哪怕是张文远、商少华也是如此。至少在自己没有自保之力之前,肯定不能泄露一点口风出去。道理与那位乡绅一样,怀璧其罪。“听说是十月份,但具体日期到时候报纸上应该会提前公布消息。你稍加注意就知道了。而且不仅仅是省城要开总店,听说咱们舒州这边,将来可能也要成立文物商店,具体时间,那就不知道了。”
张文远略作思考,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