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万府。万安良是钦犯。五城兵马司和刑部的人不敢怠慢,早就各自派人把万府里三层外三层的围了起来。只等锦衣卫派人来查抄。贺六领着老胡和五十名力士来到万府门前。所谓的万府,只不过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四合院。与万安良正三品大员的显赫身份相比,这座四合院实在是寒酸的很。老胡对贺六说:“百户大人啊,看来万安良真如别人说的那样,是个…清官。可惜这人脑子一根筋,得罪了皇上,得罪了严首辅。”
嘉靖帝今年年初动用国帑修建朝天观。这朝天观一修就是大半年,耗费了国库六十万两银子。万安良在朝天观完工、嘉靖帝敬天祈福那天上奏疏劝谏。这大大的触了嘉靖帝的霉头。他的那道奏疏里,竟然有一句“君道不正,臣道不明。”
这不是在骂皇上是昏君,内阁的辅臣们都是小人么?嘉靖帝勃然大怒。首辅严嵩是何等聪明的人?他知道,皇上现在缺一个处置万安良的理由。严嵩让自己的党羽联名上书,参万安良纳贿,导致香火税损失巨万。礼部右侍郎管着天下庙宇、道观的香火税。大明税制,道观、庙宇所受捐赠的香火银,十中取一作为香火税上交礼部。泰山脚下的那些大道观、五台山下的那些大庙宇,哪家一年不收个成百上千笔富商士绅的捐赠?具体收了多少捐赠,谁也说不清。那些大庙宇的主持,大道观的道长,有些是看破功名利禄的得道高人,有些却如视财如命的商贾一般。向主管香火税的礼部官员行一些好处,譬如把十万两捐赠大笔一挥改成一万两,主持、道长们就能将九千两银子放进自家荷包。香火税,一向是一笔糊涂账。既然上几任礼部右侍郎可以因为这个赚的盆满钵满,严党自然也可以污蔑万安良受贿,导致香火税损失巨万。反正是糊涂账,香火税是真损失还是假损失,只不过是上奏折的人上嘴皮一磕,下嘴皮一碰的事儿。嘉靖帝本就对万安良不满,顺手推舟准了严党的奏折,将万安良打入诏狱。万安良是公认的清官,下狱的罪名却是纳贿。这真是莫名其妙。朝廷最近几年就是这样,自从严阁老掌了权,就总是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儿。贺六进入万府,先把这四合院的十二间房子粗粗转了一遍。老胡则坐在四合院中央的石凳子上,从怀里掏出一个锡酒壶,喝了一口酒。旁边垂手侍立的一个五城兵马司指挥拍上了老胡的马屁:“上差好兴致。今儿查抄罪官万安良的府邸,看来没个一天功夫是完不了事。中午我去福仙楼给您弄一桌好菜,再弄上两壶上等的醉八仙老酒,您看如何?”
五城兵马司下设十个指挥。指挥是正七品,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老胡这个锦衣卫小旗却是从八品。从品级上说,五成兵马司指挥比老胡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可老胡身上穿着锦衣卫的虎皮,五成兵马司的这个指挥只能对他毕恭毕敬。老胡并不吃这指挥的马屁。他抬手指了指四合院的堂屋:“你瞅瞅这寒酸的四合院。抄这么屁大点地方,用得着一天么?我看两个时辰就够了。就不劳指挥大人费心准备我们的午饭了。”
贺六在堂屋里朝着老胡喊:“老胡,把罪官的家眷们带过来。”
老胡领着罪官家眷来到贺六面前。万安良这位正三品大员的家眷,一共就五个人。京城其他的六部侍郎、尚书,谁家没有个几十口子仆人、丫鬟?七十老母,四十的糟糠妻,十六的儿子,十四的胖丫鬟,六十岁的贴身老仆人。这就是万安良的所有家眷了。贺六对五个人说道:“罪官的财产都藏匿在了哪里,告诉我,省的受皮肉之苦。”
老仆人叹了口气答道:“唉,我们老爷的财产,全在他卧房床后那个大箱子里放着呢。”
贺六和老胡来到万安良的卧房。卧房的床后果然有一个大箱子。这大箱子上挂着一只破烂的铜锁。贺六对老胡说:“请清白箱。”
老胡将清白箱从院子里背到卧房中。贺六打开清白箱,里面是玲琅满目的各种精巧器具。贺六拿出一把黄铜制的样式古怪的钥匙,插进那把破烂铜锁的锁眼里。“咔!”
铜锁弹开了。老胡上手,将床后大木箱子里的东西一一放在床上。两件挂着补丁的长衫,一双破官靴、七八吊铜钱、还有一个用布包着的画轴。这便是正三品大员万安良的所有家财。老胡和贺六对视一眼。老胡说:“娘的,万安良这官当的也忒不明白了!一个正三品大员,就用这么几件破玩意压箱底?”
贺六展开那画轴。刘镇抚使之前所言不虚,果真是那卷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贺六仔细的看着这图。老胡不懂书画:“一卷破画而已,有什么好看的?”
贺六大笑:“一卷破画?老胡你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这画如果是真的,拿到城东端古斋去,能换十万两银子!”
老胡糊涂了:“不是说万安良是个清官么?怎么会有值十万两银子的画?”
贺六说:“把他那仆人叫来,问问他。”
老仆人来到卧房。贺六指了指《清明上河图》,问那老仆人:“那画的来历你知道么?”
仆人答道:“知道。”
仆人竹筒倒豆子般的讲述着这卷《清明上河图》的来历:万安良的父亲万庸,本是江南的书香大族出身。家里颇有些资产。万庸酷爱书画,人称画痴。他的一大半家财,都用来搜罗名家字画了。弘治年间,有人找到了万庸,说要卖给他宋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张口就是四万两银子。万庸见了此画茶饭不思。他变卖了家里一千亩良田、祖传宅院、数十年积攒的几十幅名家字画,这才凑够了四万之数,将《清明上河图》买下。万庸死后,《清明上河图》传给了儿子万安良。贺六听后点了点头:“哦,若是真的清明上河图,还真是见可以传代的宝物,可惜,这画是假的。”
“什么?假的?我们家老太爷是江南的书画大家!怎么可能花四万银子买一幅假画?”
仆人失声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