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赵孝成王英烈传 > 第十章 赵太后怒斥群臣

第十章 赵太后怒斥群臣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虞卿、鲁仲连,辞别齐王田法章,并肩走出大殿。鲁仲连走出大殿,神色极其放松,抬头看着天空,叫苦道:“怎么倒霉的事,都给我遇见了。”

虞卿看着他刨了一个坑,把自己埋了,还怨天尤人,忍不住大笑。鲁仲连见他笑得太过分,喊道:“你笑什么。”

“活该。”

虞卿骂道:“谁叫你出的这个馊主意。”

鲁仲连被对方的话,憋出内伤,也不与他争个高下。翌日,鲁仲奉齐王之命,去了赵国,并在宫中见到了赵王丹和赵太后。鲁仲连见了赵太后,行礼道:“外臣鲁仲连,拜见太后。”

虞卿也道:“臣,拜见太后。”

“不必多礼。”

赵太后抬手道:“请坐。”

“虞卿,出使齐国,辛苦了。你也坐。”

鲁仲连、虞卿回礼,纷纷落座。赵太后问道:“齐王,身体怎么样。”

“回太后,吾王身体安好。这是吾王让我送给太后的国书,这是吾王的家书。”

鲁仲连却没想到赵太后第一句话不是问齐、赵结盟,对抗秦国之事。反而是关心齐王的身体。

“这我就放心了。”

赵太后接过家书和国书,也不启封,又道:“齐国的收成怎么样?百姓过得,好不好?齐王过得好不好?”

赵太后三问,却先问收成,再问百姓,最后才问齐王。鲁仲连听了有些不高兴,却依旧平静地答道:“外臣奉吾王之命,前来邯郸向太后问好。太后不先问吾王,却先问收成、百姓。外臣愚钝,太后怎能把低贱者放在前头,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

“话不是这样的说。”

赵太后心平气和地道:“没有收成,靠什么养活百姓。百姓过不下去了,国家岂能安稳。没有百姓,怎会有君王。哪有舍弃根本而问末节的呢。”

“太后所言甚是,是外臣鄙陋。”

鲁仲连见赵太后所说,包含了儒家孔仲尼之说‘民贵君轻’,又有儒家孟轲‘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赵太后之言,倒是让他无法反驳。

赵太后笑了笑,能和母国的人说话,这种感觉真好,又问道:“我听说齐国有位隐士叫钟离子,他替君王养活百姓,为什么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

鲁仲连答不上来,愧色道:“太后所说,外臣不是很清楚。”

赵太后也不为难他,又问道:“我还听说,齐国有位叫叶阳子。他主张怜恤鳏寡孤独,救济穷困不足,替齐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不加以任用?”

“吾王用人之道,外臣不敢过问。太后所言,外臣不是很清楚。”

鲁仲连脸色难堪,却也不发作。毕竟赵太后说的,却是在理。

赵太后也没觉得那里不对,认为是在唠嗑着家常,又问道:“我还听说,齐国北宫家有个女儿,叫什么来着。”

鲁仲连接话道:“婴。”

“对,就是她。”

赵太后问道:“至老不嫁,以养父母。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齐王褒奖?”

鲁仲连答不上来,也就闭口不说话。

赵太后想了想,又道:“於陵子仲,还活着吗?”

鲁仲连来赵,还见过他,回道:“活得好好的。”

赵太后脸色突变,问道:“这个人,怎么还能让他活着。”

鲁仲连不知赵太后为何会变色,故作糊涂道:“赵太后这话是什么意思,外臣听不明白。”

赵太后怒道:“此人,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齐王怎能让他活着。”

鲁仲连倒是知道这样的人是靠什么,立足齐宫,却不明说,无奈道:“外臣不敢问,也不敢说。”

“齐王,真的是老糊涂不成。钟离子、叶阳子,为国为民的贤者,不得重用。北宫之女,孝道不被表彰。却重用子仲这样误国之人。”

赵太后埋怨道:“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恢复先祖的千秋基业呢?”

鲁仲连听赵太后之言,明锐地发现。赵太后深在赵国,却洞悉齐国政治民情,更了解齐王。还能明察贤愚是非,又懂得爱民。眼前这位太后,也不简单啊!难怪赵惠文王甍逝后,赵国诸臣会让赵太后主政。

如此看来,赵太后还是一位,能听臣下意见,还有远见卓识,又能和睦相处。鲁仲连想不明白,为何赵国臣子,会害怕这位太后呢?

赵太后见自己说的太多,歉意道:“很久没有看见故国来人,就多说了几句。这位使者,可别嫌弃我这个老太婆唠叨。”

鲁仲连真诚道:“能够听到赵太后这番言论,臣,不枉此行。臣也会将赵太后这些话,转达给吾王。”

“我一个妇道人家,胡说八道。你也别当真。”

赵太后说着,拆开家书。赵太后见着齐王的字迹,想起齐国那些事,眼角有些湿润。赵太后稳定心神,又拿起齐国的国书看了看,神色骤变。

鲁仲连也察觉到赵太后神色不对,用眼神询问虞卿。虞卿却装作没看见,因为他就知道,赵太后得知让长安君去齐为质就会是这种表情。若非鲁仲连这个外臣在,赵太后定会勃然大怒。

赵太后放下国书,抑制心中不快。她怎能让齐使窥探出赵国的朝政,还有自己的态度,语调温和道:“齐使,你辛苦了。先下去歇息。”

鲁仲连感觉到气氛不对,行礼之后,逃之夭夭。

鲁仲连走后,赵太后压下心中地不快,问道:“虞卿,鲁仲连是什么人。”

“他是齐国,狄邑人。”

虞卿本以为赵太后看了国书,会大发雷霆,没想到赵太后会问鲁仲连是什么人。

赵太后问道:“他官居几何。”

虞卿道:“他是齐王的客卿,但爱云游,不爱在朝堂为官。此次去齐国,我也没想到会遇见他。”

“哦。还有这样的人。”

赵太后对齐使充满了兴致,又道:“此人有何能耐。”

“臣只知道他助安平君复兴齐国,一书下聊城。”

虞卿将自己知道的,以最简短的语句,说了出来。

“哦。如此说来,此人不简单啊!”

赵太后听了,更来了兴致,“我倒想听听,他是如何助安平君复兴齐国。他又是如何一书下聊城。”

平原君与齐国打交道也不少,见赵太后想知道鲁仲连之事,接话道:“太后,此人,我也略有所知。安平君田单,以即墨为据点,以火牛阵解了燕国数年围城之危。又以摧枯拉朽之势,收复失地。安平君所到之处,皆叛燕归齐。然,安平君也遇到难题。”

赵太后问道:“什么难题。”

平原君道:“安平君收复失地,兵峰抵达狄邑,打了三个月都打不下来。”

“狄邑是座小城,安平君竟然久攻不下。”

赵王丹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平原君道:“具体原因,我也不知道。”

赵太后问道:“虞卿,你可知道。”

虞卿答道:“臣只知道,安平君攻狄邑,三月不克。鲁仲连求见安平君,并教他破敌之策。鲁仲连对安平君说了几句,狄邑就被攻克了。”

“他说了什么,竟能助安平君攻克狄邑。”

赵太后也觉得此人能耐也太大了,安平君用武力打了三个月都打不下来,却听了对方几句话就攻破了狄邑。

虞卿也不知道鲁仲连说了什么,他也没问,摇头表示不知。平原君接话道:“他说了什么,我们不知道。但他说的那些话,对安平君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安平君攻克狄邑的关键。”

赵太后点了点头,也认为此人对安平君很重要,又问道:“一书下聊城,又是怎么回事。”

平原君答道:“安平君攻克狄邑,又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收复疆土。抵达聊城,却又攻不克,损兵折将。”

赵太后对母国的聊城,甚至了解,问道:“聊城是小城,怎能阻挡安平君。”

平原君知赵太后不懂军阵,替她解惑道:“太后有所不知,守卫聊城的主将是乐英。”

赵太后问道:“乐英乃何人,竟能阻挡安平君。”

乐乘见赵太后问起此人,忙道:“他是望诸君乐毅的侄子。”

乐毅曾在赵武灵王麾下为官,后沙丘宫变,离赵、奔魏、亡燕。燕昭王以他为上将军率五国联军伐齐,扬威诸侯。后,燕昭王甍逝,燕惠王换将,安国君田单才能扭转局势,破了燕军。燕惠王换将之举,也导致伐齐大业落空。乐毅不愿效忠燕惠王,逃亡赵国。赵惠文王见乐毅有才,封他为望诸君。

“我就说安平君攻不克聊城,原来是遇到乐氏族人。”

乐毅之名,赵太后岂有不知,又问道:“后来,安平君是如何攻克聊城。”

平原君接话道:“也是鲁仲连的功劳。”

赵太后见又是此人立下大功,问道:“他做了什么,连能征善战的乐氏一族,都不是他的对手。”

虞卿答道:“他写了一封信,并用箭射到聊城城内。”

平原君续道:“此乃攻心为上。”

“好厉害的手段。”

赵太后又道:“他信中写了什么。”

平原君见太后看着自己,回道:“他先谆谆告诫乐英等燕将,死守孤城是非忠、非勇、非智之举,又言及归燕、降齐的利弊,循循善诱。他还说愚蠢的人才会‘行小节、死小耻。’又以燕惠王昏聩,胡乱换将,导致乐毅逃走,燕国数年之功溃败,以乱军心。并劝诱乐英以小节,而成终身之名。以小耻,而立累世之功,放弃聊城。”

赵太后赞叹道:“好犀利的言词,不仅看清局势,还掌控了敌我双方的心里,还能循循善诱,以乱其心。”

“可不是吗?”

平原君语调也有称赞之意,“乐英见归燕无望,又怕降齐受辱。再想起望诸君的结局,伐齐大业落空,心生绝望,自刎而死。”

赵太后道:“此人能以一箭书退万兵,果真厉害。”

平阳君道:“此人之才,足以比肩公孙衍、张仪纵横家之流。”

赵太后有些疑惑,问道:“此人生于狄,居与聊。生逢国家败亡、山河破碎的乱世,却不忘初心,复兴家国。此人助安平君克狄复聊,足以见得是大才之人。齐王这是怎么了,弃之不用,而以客卿居之。莫非是此人之才,遭到安国君排挤。”

“太后,安国君并没有排挤他。”

平原君又道:“安平君因攻聊城,折损了太多将士的性命。燕将乐英自刎而死,聊城大乱。安平君为了泄恨,血洗聊城。安平君归齐,向齐王为他请功。齐王以爵位封之,怎知此人逃到了东海隐居。”

赵王丹见此人不为高官所动,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平阳君答道:“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聊城燕国将士的死,与他有莫大的关系。此人,不忍以燕军的尸骨,求取功名,又不敢拒齐王之封,所以逃到东海隐居。”

“他为齐国复国,立下大功,被封爵,成为富贵之人,也是应该的。”

赵太后有点想不通,叹息道:“他怎会不求富贵,隐居起来。如今,还有讨厌功名之人。”

平原君称赞道:“太后,我以前也不信。后来听到这个人说了一句话,我相信有为国出力,却不肯求功名的人。”

赵太后看着平原君问道:“他说了什么话,能让平原君发出这样的感叹。”

平原君道:“他说与其富贵而屈身侍奉于人,还不如贫贱而轻视世俗,放任自己的心志。”

“此人心志高洁,国家有难,第一个站出来。国家无难,不求功名,选择隐居。”

赵太后想了想,总觉得哪里不对,问道:“此人,隐居东海,怎会在临淄,又怎会以使者的身份出使我国。”

虞卿见赵太后看了一旁的国书,显然已经猜到了。果不其然,赵太后鼻息沉重,怒道:“难不成,这个主意也是他出的。”

“太后,臣不知。”

虞卿见太后投来不善的目光,也不出卖鲁仲连。

赵太后看着他,问道:“你是真不知,还是不想说实话。”

虞卿语调平静道:“如果这个主意是他出的,他怎敢来赵国。”

赵太后想了想,也放下了心中的疑虑。

平原君不知情,问道:“太后,你在说什么。”

平阳君问道:“太后,齐、赵结盟的事情怎么样了。”

“齐国答应结盟。”

赵太后才说了前一半,却见诸臣欢欣鼓舞,又拿起国书,话锋一转,“但有一个条件。”

平阳君道:“只要齐国出兵抗秦,什么条件我们都可以接受。”

诸臣也跟着拥护。

平原君刚要说话,却见虞卿投来一道眼神,闭口不语。

平阳君问道:“太后,齐国是什么条件。”

赵太后愤怒将国书仍在大殿上,骂道:“你们看看吧!”

平阳君捡起国书,见了国书的内容,脸色沉了下来。其他诸臣问道:“齐国是什么条件。”

“太后。”

平阳君很为难地问道:“臣是念,还是不念。”

赵太后道:“念。”

平阳君念道:“长安君入齐为质,兵乃出。”

“什么。”

平原君顿时明白了虞卿那道眼神的含义,装作不懂问道:“齐王这是什么意思。”

赵太后冷声道:“我把齐王当亲人,他却要我儿子入齐为质。诸位大臣,齐国的条件,我们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诸臣齐声道:“请太后以国家大事为重,派长安君入齐。”

赵太后听着诸臣一波又一波请命,脸色惨白,愤怒至极,怒喝道:“要吾儿去齐,换取结盟,迎来和平。我绝不答应。”

平阳君道:“太后,请以家国为念。”

诸臣也道:“请太后以大局为重。”

“你们这是做什么。你们想欺负我这个妇道人家吗?”

赵太后脸色极差,愤怒道:“长安君是我的儿子,要他入齐为质,我不答应。”

“秦国出兵伐我,燕国对我国也是蠢蠢欲动。”

平阳君声色俱厉道:“太后不让长安君质齐,齐、赵就不能结盟。我们就不能联合齐国,抵抗秦国。若燕、秦同时进攻我国,对我国不利。请,太后以大局为重,勿以小家为念。”

赵太后见诸多大臣逼迫她将长安君送去齐国,咆哮道:“你们这是做什么,逼迫我吗?没有齐国,我们仍然能够抵御秦国,守卫疆土,捍卫先王的英明。”

平阳君道:“我国之力,是打不赢秦国,还请太后三思。”

诸臣也道:“请太后三思。”

“十年前,我们对战秦国,两战皆胜。不打,怎么知道,打不打得赢秦国。”

赵太后齐声怒斥道:“要我儿长安君入齐为质,我绝不答应。谁敢再劝,别怪我不留情面。”

(鲁仲连能够助安平君破狄邑,一书下聊城,还不功名利禄,隐居东海。国家有难,挺身而出;国家无难,便归隐江湖。这样的人,的确是难得,也令人琢磨不透。你认为鲁仲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