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从胡处长办公室出来,找到孙师傅办公室。
这时,夏东升已经知道了,胜利机床厂一共有大小三个食堂,全归孙正富管理,也就是胡处长说的孙师傅。 到了孙正富办公室,夏东升很顺利地结完账,拿到了钱。 临走,孙正富问道,“小夏,你和胡处长什么关系?”夏东升笑道:“这个,胡处长不让讲。要不,你亲自问问他去。”
孙正富眉头皱紧,略有所思地点点头。 看来两人关系非同一般,要不不让对外说呢。 夏东升回到杨文丽家,见卤肉已经快卖完了。 半小时后,守着杨文丽,夏东升和杨雅静谈起了薪酬的事。 夏东升提出了两个方案供杨雅静选择。 一个是拿固定工资,每月是100元。另外加一定的奖金。 二是按照营业额的3%计提个人收入。销售点的所有费用由个人承担。如租房、水电等费用。就像占用杨阿姨的房子、用的水电等等,要支付一定费用,这些费用都由个人承担。 这块费用,估计杨雅静会节省下了。自己姑姑怎么会要自己侄女的钱呢。 另外,夏东升还就一些细节做了说明,如价格、健康卫生、安全、账款结算等等。 同时他也展望了以后的发展前景,要成立公司,开直营销售店,将销售店开遍全市、全省;以后要成立集团,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企业。 产品不仅限于卤肉,还要扩大产品品种,如增加火腿肠,香肠;增加鸡鸭、牛肉等肉类品种。 同时,还要规范经营,统一价格,统一服装,统一销售策略等等。 企业发展壮大了,每个人都有公司股份,每个人都是公司股东,将来公司上市了,凭手里股份,都会成为百万、千万富翁。 夏东升今天兴致很高,主要看中杨雅静很有灵性,具有做市场的潜质,是个做销售的好苗子,就想多培养她些。 杨文丽和杨雅静姑侄俩听得都要睡着了。 杨文丽还好点,毕竟对企业管理有点底子。 可杨雅静听得却是稀里糊涂,如同梦幻,许多名词根本没听到过,更不知道什么意思。 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好能吹啊,死的都能吹活过来。 要是夏东升知道她内心真实想法,估计得一巴掌扇她,免费的培训还不要。 夏东升问杨雅静,“听明白了吗,要是听不明白,我再讲一遍?”
杨雅静着急的赶紧点头,说道:“我听明白了,都明白了,你不要再讲了。我选第二个。”
夏东升莫名其妙,我讲的有那么好吗,让你这么激动。 既然杨雅静这么聪明,一讲就明白,夏东升也不好再讲下去,贪多嚼不烂。 拿出纸笔,刷刷地,很快写好了一份简单合同,两人签字,一式两份。 在杨文丽家吃饭后,夏东升就离开了。 夏东升走后,杨雅静对姑姑说道,“姑,这孩子怎么长个娘们嘴,唠叨起没完了。靠谱吗?怎么特能吹,吹的天花乱坠的,让人头晕。不过,听着竟是些新名词,姑姑,你能听明白吗?”
杨文丽今天对夏东升又有了新认识,以前感觉是踏实稳重老成,现在却是有些浮夸。 她苦笑道,“你管那么多干吗,他送的货能有假?你有钱挣就行。”
杨雅静道:“也是。按照今天收入,我能拿三块多,一个月就得将近一百二块,顶我爸在公社三个多月的工资呢。还有,他让把在这里间屋窗户上的铁棂子锯几根,这样,下雨天就可以在屋里卖,不影响生意,还安全卫生。”
杨文丽点点头,心里有些烦闷。 这里间是杨文丽在住,儿子杨唯伊住在外间。现在侄女来了,只能和自己挤一个床睡。 哎,太不方便了。可也没办法。侄女是自己叫来的,总不能让她去租房子住吧。 夏东升回到家,就将与杨雅静签订的合同交给了王素云。 不出所料,王素云当即就想发火。给对方这么多钱,自己还挣什么?要不是自己家会做卤肉,他们去哪挣钱去啊?一天给个一块钱就不错了,村里去外面打个零工才一天几毛钱。 夏东升就给他算了一个帐,凭着自己全家力量,一天就卖一副下货,挣多少钱?增加一个销售点,就最少增加一副下货,这一天自己多增加多少收入。 这一算,王素云如梦初醒,对啊,自己家还是拿大头,这叫丢小钱挣大钱。 不愧是商家出身,一点这就透。 可是,夏东阳有点不满意,这么大事情怎么不给我这老大商量商量,先通个气也好啊。 可老妈已经欢喜地同意了,他只好把自己小心思藏在心里。 第二天,是星期天。 夏东梅坚决要求和夏东升一起去卖卤肉。 这些天,家里遭受的变故,夏东梅看在眼里,难过在心里。 一家人的重担全落到十五岁的小弟夏东升稚嫩的肩上,她心疼弟弟,她内疚自己不能替家里分担一份责任。 所以,今天周日,尽管高考即将来临,她坚持要陪着弟弟去卖一次卤肉。 夏映雪嚷嚷着也要一起去,被王素云一嗓子喝骂吓回去了。 姐弟俩先去给杨雅静送货。 在杨文丽家见到了杨文丽和杨雅静。 杨雅静和夏东梅一见如故。同是十八岁;同样文静秀丽;一个高考落榜,一个即将高考。 夏东升一介绍她们认识,两个人就唧唧喳喳聊起了天,就像失散多年的亲姐妹。 夏东升不得不催促两人别忘记了干正事。 这才让俩人恋恋不舍地分开。 这次夏东升要去摆摊的地方是在胜利机床厂的西边,南新路。 这里聚集着六七家大中型国企,另外还有医院、部队企业和部队家属区。 周边人口要有两三万人,有十几个家属区分布在这条街上。 当年,夏东升八五年大学毕业,大部分同学都去了机关事业单位。 受大哥事情的影响,自己只能回到自己所在公社马家中学做教师。 在这条街上的万泉市变压器厂相中了自己文学才华,硬是把自己要到了厂里担任秘书。 在这里夏东升结婚生子,整整生活了六年。 在路上,夏东升问夏东梅高科准备怎样了。 夏东梅淡淡地说,“还行吧。”
一副很没自信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