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渡过了黄河,京师开始戒严。辅佐大臣白时中与李邦彦劝说官家逃向襄阳,李邦彦:“陛下,城快要守不住,趁金人还没打到跟前,陛下请到襄阳暂且避避,待局势稳定,再回来不迟,陛下是国之根本不能有半分损伤”。白时中:“臣附议”,一些跟随李邦彦的大臣纷纷附议。
李钢觉得不妥,反驳道:“当初太上皇把宗圣交给陛下,是希望陛下可以力挽狂澜,改变现局,现如今,陛下是要打算弃之而去吗?”李邦彦:“李大人慎言,陛下何时要弃之,不走,等着金人来犯,等死吗?”
李钢:“襄阳城池能有都城坚固?宗庙、万民、江山社稷、文武百官都在这里,怎么能丢掉呢?现下,应当整顿军马,坚守都城。”
李钢看了看陛下接着说道:“白大人,李大人身为宰相,虽对军事不熟悉,但也应安抚将士,共同抵抗金军,这乃是你们二人的职责而不是在这里扰乱军心”。李邦彦气到手指着他,但自己理亏不好反驳,最终也还是没有说什么。
官家稍稍安定了些。 官家:“谢凛”,谢凛恭恭敬敬的:“臣在”,“朕命你为镇国大将军,务必将金军击退。谢沐辰,朕命你随你父亲一同前去。”谢凛与谢沐辰共同跪拜:“臣遵旨”。
这时候有一个内侍跑来说:“陛下,皇后娘娘收拾好了行装,正准备离开”。官家一听急了:“朕不能留在这了,卿都不要留我,朕要与皇后同去”。 李纲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央求皇帝留下,一边流泪一边磕头:“若陛下执意要走,那臣不活了,没有陛下坐镇,留下我们就是一盘散沙,就只能等金军杀进来,死在金军的刀下,我宁愿现在一头撞死在这里。”官家没有办法,只得答应,让皇后暂停收拾行囊:“那朕就留下来,朕命你辅佐谢将军,共同御敌,万万不可有疏忽。”
李纲激动的回答:“是,李钢叩谢陛下”。 嘴上答应的好,当天晚上皇帝便筹谋着逃跑,白时中与李邦彦在宫里,劝皇帝尽早离京。皇帝决定第二天一早动身。 早上,李纲入朝,看到禁卫军整装待发,皇帝的马车也准备好了,李纲立即就知道怎么回事,心想既然劝不动陛下,那就试试禁卫军,禁卫军若是团结起来不走,皇帝一个人也不敢离开,所以大声问到:“你等究竟愿意留下守卫宗庙社稷,还是愿意随皇上逃跑?”
禁卫军齐声答道:“父母妻子都在这里,愿死守京城!”
。
李纲随即入宫,见到皇帝:“陛下糊涂啊,禁卫军的家人皆在京中,陛下强迫他们出走,若是途中四散回来,谁来保卫陛下呢?金军已经很近了,陛下还没有走远就会碰到,到时怎么抵挡?”皇帝恍然大悟,下令将先行一步的皇后召回来。李纲立即出去对着将士喊到:“官家已下定决心守城,与金军一战,胆敢再有说离开京师者,扰乱军心,斩!”
,禁卫军齐呼:“万岁”。
政事堂内,皇帝急的转来转去:“怎么会这样,金军都已经打到了牟驼冈,那里养的两万多匹马,大量的草料,全都落入金人手中,往后这仗还怎么打。”李邦彦:“这仗打下去无疑是惨败,臣有一办法可解现下之困。”
皇帝:“爱卿快说”,李邦彦:“割地求和”。李纲听罢,脸色大变:“陛下,不可呀,金兵孤军深入,所带粮草不多,不必那么怕他。万一出战不利,可以闭城固守。同时,急催各路勤王之师(当皇帝有难的时候,各路军队纷纷救援,其行为便称为勤王)火速前来,那时内外夹攻,一定可以打败金军,割地求和的事,千万不能干”。皇帝答应了。
可是到了下午,皇帝又偷偷的召李邦彦进宫:”爱卿的话有理,依爱卿看,派谁去议和”,李邦彦想了想:“臣倒还真有一个人选,枢密院的李棁(zhuo)” 皇帝:“好,爱卿推荐的人朕信得过,就这么办”。 第二天上朝,皇帝就明李棁去往金营,所有人走后,李纲没有走:“陛下,既然议和,为何不让臣去”,皇帝:“爱卿秉性刚直,前去不合适”。李纲:“勤王之师没有来,金军即将兵临城下,暂时议和也可以,但是条件要恰当,否则恐有误国事,只要举措得当,敌人见机就会退去,否则敌人回轻视朝廷,那样就后患无穷了。李大人不太适合谈判, 臣请求陛下让臣去”。可是皇帝没有采纳。 李棁在去的路上就开始战战兢兢,吓得直冒汗,等他回来之后向陛下禀报,李棁颤颤巍巍的走上前:“陛下,金军要求我们给他们五百万两金子,五千万两银子,牛和马各一万头,绸缎一百万匹,太原,中山,河间划给他们,要各派一名宰相,亲王当人质,还要把金军安全送过黄河,最后还有………”李棁支支吾吾不敢说,皇帝急躁的吼到:“快说”,李棁吓的头磕在地上:“金军的头说要称陛下为伯父”。皇帝听后龙颜大怒:“这就是你谈判的好结果,当人质是吧,你去吧”。李棁吓的满头大汗,头一寸都不敢抬起。众大臣齐声:“陛下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