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此时此刻。
吉普车边。 看着身后突兀出现的这名男子,老郭的脸上顿时扬起了浓浓的喜色。 此人长着一张国字脸,两眼炯炯有神,额头高且光亮,黑发浓密蓬松,苹果肌略微凸出,一看就是个很爱笑的人。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 这名男子乍一看上去似乎四十来岁,但仔细看却又好像才三十出头,笑容更像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见到此人出现。 老郭连忙将箱子交给了蔡少辉,大笑着上前与对方用力一抱: “光达!”分开后。 老郭的双手又箍在了对方的两侧肩膀处,微微施加了几分力,笑骂道: “好你个陆光达,什么时候从马兰那边回来的?我上午走的时候都没听说你的消息呢。”
名叫陆光达的中年人咧了咧嘴,露出了一道灿烂而又纯真的笑容: “中午才到没多久,也比你就早两三个小时吧,刚才在宿舍眯了一会儿。”
说着。 陆光达的目光便落地了蔡少辉手中的手提箱上,神色微微一动,猜测道: “老郭,这莫非就是.......” “嘘——” 老郭食指飞快的在嘴唇边一竖,朝他做了个禁声的手势。 接着一把拉住陆光达的手,同时对身边的李觉和彭梦熊说道: “光达,老李,老彭,这里人多眼杂,我们去会议室聊吧。”
李觉和陆光达对视一眼,齐齐点了点头。 随后老郭又看向了蔡少辉,拍了拍他的肩膀,嘱咐道: “少辉,你先回组里看看情况,我晚些就过去。”
蔡少辉明白他们有要事相谈,对此自然也没意见——虽然他是老郭的搭档,但职务上还只是一个普通研究员罢了。 虽然能够进入221厂的职工都经过了严格的政审,无一不是极其可靠之辈。 但无论是陆光达还是老郭,他们涉及到的东西都是绝密中的绝密,小心点绝无大碍。 分工完毕后。 蔡少辉便与几人告别。 李觉则带着老郭、彭梦熊和陆光达找到了一间偏僻的会议室,让警卫员在外做起了警戒。 进屋后。 嘭—— 老郭将手中的箱子直接放到了桌上,输入了六位数的密码。 咔哒—— 密码锁应声弹开。 接着老郭将箱子掀起,露出了内中的诸多外文期刊,对陆光达说道: “我数了一遍,大大小小一共73份独立装册的书籍。”
“其中有39本是印刷版的文献,剩下的都是手抄的内容,光达,你来看看吧。”
听闻此言。 陆光达连忙来到了密码箱边,迫不及待的翻阅了起来。 “particle shower......” “Generation of neutral and high-density.......” “counterpropagating laser pulses......” “双向一维交替隐式格式......” 随着翻阅的期刊越来越多,陆光达脸上的表情也愈发兴奋了起来。 此前基地的理论研究组汇总了一批非常关键的资料名录,数量大概在150份左右。 按照陆光达他们的想法,最终能到手的有10%就不错了。 毕竟那些外事部门的同志并不知道具体哪一期期刊有这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己的关系去悄悄摸索了解。 结果没想到。 这次老郭居然带回来了70多份资料,其中大半还是他们此前汇总的内容?! 这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蓦然。 陆光达手上的动作一顿,轻咦一声,目光落到了一份手抄的英文稿件上。 这份文稿只有三张纸,纸质很轻薄,用一个小夹子简单夹成了一份的样式。 陆光达小心翼翼的将这篇稿件双手捧起,一脸震撼的看着上头的标题: “定态次临界状态模型......” 过了片刻。 陆光达深吸一口气,猛然转过头,目光死死的盯着老郭,问道: “老郭,这篇稿件是哪里来的?”
“定态次临界状态模型.....这可是海对面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核心级的数据,绝对、绝对、绝对不可能流传出来的核理论机密!”
说这话的时候。 陆光达连用了三个‘绝对’,可见其内心之惊讶。 搞过原子弹研究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在核武器研制中。 理论设计是最重要的一环。 某种意义上来说。 它比分离铀235都还重要。 每个国家的核武器理论研究,都是本国物理学界的扛把子主持。 比如海对面曼哈顿计划理论设计,就是由汉斯贝特主持。 毛熊由库尔恰托夫主持。 约翰牛由查德威克主持。 而兔子们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则是...... 陆光达。 他在上任之初,便确定了兔子们原子弹理论研究的主攻方向: 流体力学、高温高压下的物理性质、中子物理这三个方面。 而在中子物理中呢。 中子运输又是一个绝对的核心项。 因为原子弹用理论术语来描述,可以概括成下面这句话: 所谓原子弹,就是将一个次临界状态的核装置,瞬时变成一个高超临界状态。 这就是中子运输的相关范畴。 而要想要完成这一步,其中一项关键技术就是..... 非定态中子输运方程的计算方法。 当然了。 这个方程真正的核心要点在于运动状态的高超临界的计算,属于陆光达此时手上拥有的定态次临界状态模型的进阶版本。 但这不代表定态次临界状态模型不重要了。 实际上。 这个模型放在任何国家面前,都属于核心级的数据——因为通过这个模型,是完全有可能推导出运动状态的高超临界的方程的。 可眼下这么一份绝密数据模型,就这样出现在了陆光达的面前.... 这怎么能不令他惊讶呢? 虽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演算。 但以陆光达超绝的物理素养,匆匆几眼看下,他最少有七成把握认为这是真实的模型文稿,而非海对面故意放出来的诱饵。 而在他对面。 看着陆光达手上的这封手抄文稿,老郭的脸色也霎时变得无比沉重了起来。 “......” 只见老郭胸口起伏了几下,重重的呼出了一口浊气,解释道: “光达,这是长友换回来的资料。”
“长友?”
陆光达微微一愣。 脑海中下意识浮现出了一道个子不高有些龅牙,说话透着浓重闽南腔,酷爱戴着一顶英伦帽的瘦小男子: “他用什么东西换的?”
老郭看了他一眼: “用命。”
用命。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 却令陆光达和李觉瞬间瞳孔骤缩。 接着老郭又叹了口气,目光转移到了陆光达手上的稿件,说道: “当年长友没有和我们一起回国,而是留在了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担任起了诺里斯·布拉德伯里的助手。”
“一直以来,他都在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各类资料。”
“去年在收到了国内的秘密信件后,他便开始加速收集各种资料文献。”
“甚至利用自身的职务便利,拿到了定态次临界状态的相关模型——至于具体怎么到手的我就不清楚了,恐怕几十上百年后,这也会是一个永远的迷。”
“四个月前,他将最后一批资料交给了我们的同志,没多久就‘意外’坠楼身亡了。”
陆光达闻言。 下意识拽紧了文稿的边角。 不过老郭的话还没说完,只听他又说道: “两个月前,这个箱子被送到了马来半岛,由我的好友祖凌兄负责交接。”
“结果交接过程中走漏了风声,好在祖凌兄事先带了另一个类似的假箱子。”
“他便将真箱子交给了我们的同志,自己带着假箱子离开现场,想要虚以为蛇。”
“结果没想到马来的英国巡捕在追捕过程中连辩解的机会都不给,事后听说祖凌兄身上足足有二十一处弹孔......” 啪—— 老郭这番话刚说完。 陆光达便用力的一拳锤在了桌上,胸口剧烈的起伏着。 李觉和彭梦熊亦是面沉如水。 作为华夏最早的几批留学生。 老郭他们中的不少.....或者可以说大部分人虽然是通过‘庚款’这些渠道出的国。 但他们心中所向的却并非那个青天白日,而是鲜红的五角心。 新华夏成立后。 有相当多庚款都明确表态,愿意回国做贡献。 1950年。 朱光亚先生牵头与51名留美同学联名撰写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掀起了留学生归国的热潮。 新华夏也配合着组织过很多批次的留学生接引工作,二十多年来回国的留学生超过了上千人。 但同样。 考虑到国内非应用物理端研究较为滞后。 因此有部分原本愿意立刻回国的留学生在和国家高层交流后,最终选择留在了海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留学生有的在十几或者几十年后陆续回到了国内,为国发光发热。 有的则因为思想的转变没有履约,而是留在了海对面,甚至选择了移民。 还有一些则是类似祖凌、长友先生一般,通过自己的渠道向国内输送着宝贵的资料,为了华夏的科研事业献出了生命。 在整个核研究事业中。 血染异域的华夏科研人员光已经公开的就有三十多位,没解密的数量恐怕同样不会少到哪里去。 同时更加遗憾的是。 由于这些科研人员有相当部分都是庚款留学生,死亡时并未入华夏国籍。 因此兔子们连申诉都无能为力。 当时有资格为他们维权的只有海峡对面的那座岛,奈何....... 过了片刻。 陆光达忽然抬起头,看向了老郭,问道: “老郭,你有牺牲的那些同志的名单吗?”
老郭点点头: “有,不过是我自己汇总的简易版,只有名字和牺牲日期,没有照片也没有档案履历。”
陆光达朝他一伸手: “给我看看。”
老郭没怎么犹豫,将手伸进衣服内袋,从放着药片的口袋里取出了一张对折起来的纸。 接着将这张纸摊平,递给了陆光达。 陆光达用双手将纸张接过,郑重的看了几眼。 随后坐回位置上,从身上取出了一份纸笔,认真的抄写了起来。 马祖凌..... 何长友..... 闵学思..... 几分钟后。 陆光达将这份名单抄写完毕,把原件递回给了老郭。 接着他小心翼翼的将抄写好的名单对折收好,同样放到了胸前的内袋中。 整个过程中陆光达都很平静,但在这股平静之下,却有一团火焰在燃烧。 ....... 过了片刻。 或许是感觉会议室的氛围有些沉闷。 老郭便轻咳一声,换了个话题: “对了光达,你这次去马兰基地的收获怎么样?”
陆光达的食指在桌上敲击了几下,摇了摇头: “不太理想,链引发的问题倒是顺利解决了,但是链传递过程的核素密度却一直不达标。”
“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对放射性物质进行高效浓缩,或者就考虑让中子减速,使中子与原子核碰撞几率增大并延长链式反应次数。”
“中子减速太难了。”
待陆光达说完,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彭梦熊便飞快的摇了摇头: “这涉及到了现有材料的问题,除非材料迅速进行更新迭代,否则不可能做到这一步。”
“但进一步浓缩放射性物质.....这就要看金城那边的同志是否能做到了。”
说罢。 彭梦熊便看向了一旁的李觉。 李觉见状立刻举起手,表态道: “金城是吧,没问题,联络的事情交给我吧。”
“光达同志,你稍后最好把具体需要达标的数据或者参数汇总成书面报告给我,这样效率更高一些。”
陆光达点了点头: “好。”
接着他顿了顿,又对李觉问道: “李指挥,不知道基地的爆轰试验场建设的怎么样了?”
听到爆轰试验场这五个字。 老郭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关切。 此前提及过。 在目前的221厂中,一共有18个厂区和4个生活区。 而这18个厂区各自的职能也不尽相同。 比如十七厂是粮食与生活用品仓库,十一厂是危险品站台等等.... 其中承担核武器研究相关任务的,主要有五个分厂,分别是12367。 一分厂负责弹头体加工、铀部件生产、精密加工以及无线电系统的控制等。 二分厂主要负责炸药的加工、同步聚焦实验及火工部件的加工和核武器的组装工作。 三分厂为机械加工厂,负责翻砂、锻造、热处理以及制氧等。 七分厂是放射化学和中子物理实验场所。 至于六号分厂负责的便是..... 爆轰试验场。 这是一个负责爆轰试验的场所,规模庞大,即便是眼下这个时期依旧处于建设中。 每个分厂下属的独立建筑模块有个特殊称呼,叫做‘工号’。 其中爆轰试验场计划的工号足足有五个,也就是五个独立的建筑模块。 “爆轰试验场啊......” 李觉闻言看了眼陆光达,眉头微微蹙了起来: “说实话,同样遇到了一些困难。”
“以现在爆轰试验场在建的二号观测室为例,这间观测室对墙体的要求很高。”
“所以除了材料本身之外,墙体浇筑的时候还不能遇到降雨,也不能出现强风天——否则会有沙石掺杂进墙体里头。”
“可目前我们的技术又做不到气候的精确预测,只能让副业队的同志们每天去采集气候样本进行分析。”
“同志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但最后我们对天气情况依旧难以掌握,这就很令人头疼了。”
听到李觉这番话。 陆光达也不由为难的‘啧’了一声,双手握拳插在腰间,娃娃脸上露出了一丝阴沉。 天气预测啊..... 这确实是个大麻烦。 爆轰试验场是矿上用于爆炸实验的重要地点,为了人员安全和实验数据收集考虑,观测室这些建筑必须要严格达标才行。 但问题是观测室的修建涉及到了大自然这个玄奥的领域,现如今的气象观测手段显然有些无能为力。 目前221厂的厂属气象中心只能在每天上午11点给的时候,出较为精准的当日数据。 而这个时间说句实话...... 普通人上午看天空都能看出来今天天气怎么样了。 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保证爆轰试验场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建筑队只能等气象中心给出当日准确的天气动态....也就是后中午11点后,才能进行施工。 如此一来。 工地每天要浪费凌晨到上午这段时间,整整十个小时呢。 要是有人能精确预测天气就好了...... 但是.... 这可能吗? ......... 注: 昨天没更新是手术请假哈,不必太过担心,目前还没接到任何审核方面的通知。 章节由于时效性的原因没法同步事实情况,所以各位可以加一下书友群,有啥事我都会在群里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