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早朝的日子,但是今天的早朝,和往日里不同。 天子御武英殿,说明这次早朝要商讨的政务和兵事有关,具体的情况,大臣们也都心中有数。 虽然说,这段时间发生了种种大事,但是,这些事情多数时候影响的都是高层动荡。 对于大多数的朝廷衙门来说,波及不大,朝廷政务始终处于正常运转当中。 迎回太上皇固然重要,但是偌大的朝廷,不可能天天盯着这一件事情。 落回到这次的早朝上。 这次过完年,卸去了京营提督大臣的差事之后,兵部的于少保仿佛终于放开了手脚,开始和五军都督府的都督范广一起,尝试制定边境防线的改革。 就在数日之前,据说方案终于成熟,两人联名上奏,呈递了名为《请设九边重镇疏》的奏本。 事关重大,天子下了诏命,要在今日早朝上廷议讨论。 早朝开始,见礼过后,天子也没多废话,直接就点了于谦的名,道。 “今日廷议于少保所上请设九边疏,于少保,你先来跟诸位朝臣,说一下你的想法。”
于谦大步出列,走到殿中站定,拱手领命后,转身面向群臣,道。 “诸位同僚,自大明立国之时起,蒙古各部始终是我心腹大患,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诸位先帝,皆以威临各部,王师征伐,平定不臣。”
“然所谓战者,非长久之计,至仁宣,正统之时,我边防漏洞已逐步凸显,前番也先大举攻袭,一路长驱直入,险些破紫荆而犯我京城,实乃警钟也。”
“故此,本官与范都督一同商议,几经讨论之后,以仿太祖设十三塞王之举,奏请陛下增设边境重镇,以固边防,安军民百姓。”
关于九边军镇的事情,其实朝廷早有传言。 毕竟,这么大的事情,想瞒也瞒不住。 事实上,于谦所说的道理,朝臣们基本上也都是认可的。 当然,虽然于谦的这番话说的漂亮,但是实际上就一句话。 大明现在的边防线,等同于没有边防线。 当初,太祖立国之后,在治国上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分封诸王以固藩屏。 对于如何对抗边境的蒙古部族,也是遵循这条原则。 因此,在驱逐北元之后,太祖便逐步分封了十三塞王,封地分布于边境各处。 相对于内地的诸王,十三塞王的权力更大,不仅手握重兵,而且遇到战时,可以全揽封地内的一切军政大权。 与此同时,十三塞王遥相呼应,共同筑成一条坚固的防线,防止蒙古部族内侵。 但是,这种做法,显然是有缺陷的。 太祖威压四海,懿文太子也德高望重,但是,其后继位的建文皇帝,却因诸王的重权而坐卧不安,因而厉行削藩。 靖难之役后,本就身为塞王之一的太宗皇帝,同样担心其他的塞王效仿靖难,于是同样延续了削藩的政策。 随着诸王的军权被彻底剥夺,怎样继续维持边境的安宁,就成了太宗首要考虑的问题。 因此,大明的边境政策开始转变为以攻代守,太宗皇帝五度北征,宣宗皇帝三次北巡,皆是这种政策的延续。 应该说,这种政策,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大明宗主国的地位,彻底瓦解了残余的北元势力。 在太宗兵锋之下,包括鞑靼,瓦剌,兀良哈等在内的诸多蒙古部落,纷纷宣告臣服,成为大明的藩属国。 但是这种政策,注定是不长久的。 频繁的战争,对于国力的消耗是十分严重的。 到了宣宗时,大明就已经有意识的开始收缩防线,转向休养生息。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土木之役的发生,其实是必然的。 大明不可能持续的保持战争的状态,一旦怠惰松懈,难以维持进攻的势头,那么边境防守上的短板,就会彰显无疑。 所以,建立新的,完善的边境防线,是必然要做的事情,在这一点上,诸多大臣,是有着一致的看法的。 有争议的是具体的方案。 说完了理由,于谦拿出奏本,重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所谓九边重镇,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仿照太祖设塞王的思路,将现今边境各处关隘的杂乱兵力,化零为整,聚集起来。 然后,以长城为依托,集中兵力,增设像大同,宣府这样的边境军镇,使之遥相呼应,建立起一条坚固的防线。 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在实行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最尖锐,也是最明显的,就是财政问题。 于谦话音刚落,头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户部尚书沈翼。 “陛下,关于重立边境防线,臣并无异议,但是于少保所提之九边重镇,臣以为靡费太广。”
说着,沈尚书就开始算。 “按照于少保所说,设立九边重镇,首先要做的,就是裁撤边境零星散落,不成体系的诸多关隘,汇聚于重镇之中。”
“那么,朝廷首要面对的,就是这些关隘之中的百姓该如何安置,若留于原地,则军队调离,安危难以保证,且重镇之中,有兵无民,难以长久。”
“若迁移至重镇之中,则如此大批量的迁移百姓,朝廷必定要给予抚恤,且操作不当,会产生大批流民。”
“此其一也。”
虽然说,在私下里,沈翼和于谦的交情不错,但是涉及到政务上面,他说话也是丝毫的不客气。 上朝的时候死掐,下朝的时候一块小酌,公私分明,秋毫无犯,这算是大明士大夫的一个鲜明特色。 何况,沈翼虽然执掌户部,但是他也不是对兵事完全没有了解,对于边境的局面,虽然比不上于谦,但也清楚的很。 “其二,如于尚书所说,我大明如今所设重镇,皆依托于长城,但是若按照于尚书的构想,建成能够遥相呼应之九边,则宁夏,陕西,甘肃等多处,需要加建长城,联通各处。”
“户部初步核算,需增设边墙数百余里,由此征发的徭役,银两从何而来?”
“朝廷在宣大之外,增设辽东镇,所需修建的辽河长城,至今尚未完工。”
“若在此之外,同时增设数座军镇,朝廷财政如何支撑?”
事实上,九边重镇的提议,对于户部来说,压力是最大的,至于原因,当然是户部永恒不变的话题。 没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