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族杀敌,靠得还是强大的肉身,以及天赋神通。十二祖巫为了维系巫族,可谓费尽了心机。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十二祖巫虽然实力强大,然而都不善管理。即便是其中最具领袖气质帝江,也没有身为一个领袖该有头脑,这一点与紫霄宫中白夜所见的妖皇帝俊一比,实在相差甚远。要是让白夜来领导巫族,肯定会想方设法收拢其他异族,不说为自己身先士卒,也总好过自身单打独斗。就这样巫族还能和妖族战至近乎同归于尽,除了十二祖巫的实力强大以外,肯定还是鸿钧那个老阴币在暗中推波助澜。不然光是妖族拼着换血,巫族也早都死干净了,哪里能撑到最后。这些日子白夜经常和后土讨论神通术法,又和其他祖巫大战过几场,对于巫族神通多少有些了解。火神祝融好斗,所以白夜与之交手颇多。反倒是时间祖巫烛九阴神神秘秘,白夜至今也不见其出手。这些掌握了时间大神通的家伙,可能都喜欢这样。相较于其他祖巫,帝江听闻白夜此番前来乃是帮助巫族解决修行困顿的问题,更是热情好客,将白夜视作巫族的座上宾。要知道而今洪荒随着鸿钧一言妖族,大有天下生灵是一家的意思。可无常形,无定形,说的是那些形状不一的妖族。偏偏巫族都长得和盘古父神一个样,与鸿钧形容妖族的言辞不符,所以洪荒众妖自然排斥这些身强体壮,以野兽妖兽为食的巫族之人。就在白夜和帝江探讨有关空间神通时,帐外突然传来守卫的声音。“启禀巫族,大巫雨师求见。”
风伯、雨师、后羿、刑天、夸父、相柳、九凤、蚩尤,是为十二祖巫坐下的八位实力绝强的大巫。不过蚩尤、刑天、夸父、后羿,都是晚辈,而今还未降生,所以白夜未曾得见。只是不知今日雨师前来所谓何事?“进来吧!”
手持节杖的雨师缓缓步入,向着帝江和白夜分别见礼。“昨日东王公送了两份玉简,说是一封叫祖上亲启,一封交给白夜道友,为了稳妥,我便亲自送了过来。”
东王公?白夜可还记得,那日紫霄宫讲道,鸿钧老头可是钦点了东王公为男仙之首。不知道这东王公送来玉简所谓何事?帝江与白夜分别结果玉简,看过之后四目相对,顿时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东王公大开道场,欲招揽洪荒众仙,建立东阳紫府,号令洪荒众生。这东王公有如此野心,倒是白夜没有想到的。后世众多洪荒传说众也从未听过此事。或许此事在洪荒众多大事之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所以不为后人所知。可以肯定地是,东阳紫府虽然建立起来,却没有达成东王公的目的,不然还能有妖族天庭。而且东王公何德何能,位列男仙之首也就罢了,凭借一个东王帝君的称号,就想号令洪荒,实在贻笑大方。不过东王公在送给白夜的玉简中却言明,是三尸之法遇到困难,得知白夜暂居巫族,故特请白夜前往东阳紫府指点一二。巫族想要寻得证道之法,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或者说根本就解决不了。因为经过这些天的研究之后,白夜才发现一个问题。十二祖巫自诞生至今,实力根本就没有增长多少。不想其他洪荒大能,一路逆流而上,修行到大罗金仙的境界。十二祖巫的实力,随着洪荒规则的愈发完善,自然而然地达到了大罗金仙巅峰,乃至准圣境界。这种天生天养的种族,想要打破天地规则的桎梏,简直比登天还难。再加上十二祖巫伴有十二都天神煞大阵,可以召唤出盘古真身,即便是圣人当面也可一斧子砍了,纵横洪荒根本没有敌手。拥有这般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无法依靠自身的努力证道成圣。所以白夜觉得,十二祖巫若想证道,恐怕还要落在功德二字上。至于功德何处去寻,白夜只能说一句,看造化了。帝江也清楚白夜的想法,是故也不加阻拦,任由白夜前往东阳紫府一探究竟。或许这是鸿钧那个老阴币想要试探自己,才用处的计谋。前往东阳紫府之前,白夜心中就已经有了计较。通过玉简的指引,白夜很快抵达了东阳紫府。这东阳紫府不愧是仙君道场,属实是一副仙家气派,可比自己本体而今所在之处强多了。要不是因为鸿钧老道,自己也不至于东躲西藏,早晚有一天要把鸿钧这个老阴币拉下神坛。“白夜道友远来,本君倒是有失远迎了,哈哈…..”东阳帝君听闻白夜前来,连忙出门相迎。“帝君有礼了。”
黄鼠狼给鸡拜年,准没好事。白夜心里想着,表面上却不戳穿。两人边走边聊,说得都是有关斩三尸之法的事情。“……真想不到,白夜道友对此法之深入,竟然到了如此地步,真是令本君汗颜啊。”
东王公感慨万千,自己苦修多年,却也不得要领,没想到白夜却能一阵见血的解答自己疑惑之处。白夜想说,自己在巫族呆了那么多年,难道是跑去那苦寒之地游山玩水去了不成,自然是对斩三尸之法研究的颇为透彻。“道友既然对此法研究的如此透彻,相比已是修炼出了成果,不知如今斩去几尸?”
就知道你会这么问!白夜心中冷笑,同时回答。“在下此番前往巫族,乃是为了帮助巫族寻找证道之法,斩三尸之法固然妙哉,然而更多作用于元神之上,奈何巫族天生体魄,却无三魂,故而无法斩三尸证道,在下之所以对斩三尸之法研究的透彻,都是想要以此法为鉴,再寻一条康庄大道出来。”
“道友高鹏阔论,让本君刮目相看,实在是难以想象啊!”
东王公一边称赞,一边思量。自己此番寻找白夜前来做东阳紫府的客卿,乃是道祖指点。而今白夜却舍了道祖传下的斩三尸证道之法,不知又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