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假使重生八十年代 > 第八十章 《西游记》剧组

第八十章 《西游记》剧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坐在卧铺上,就着小桌,写了不到半小时,张绍平就停下笔来。天太冷,手臂僵硬的,不活动一下,写不下去了。

八十年代的时候,气候还没暖化那么快,冬天还是有够冷的。

张绍平裹着厚厚的羽绒服,这是款汉唐风行服装研投产的新羽绒。

当前世界,寒冬时比较流行的外套是皮大衣、棉大袄之类的,羽绒服很少有人穿。而在大6,皮大衣比较少见,最盛行的是军大衣,有条件的人几乎都披一件,次一点的则穿大棉袄,再次才是羽绒服。不过,大6此时的羽绒服款式单调,含绒率低,填充量大,外观臃肿,故有面包服的戏称。一年的销量顶破天也就几十万件。

但汉唐风行的新式羽绒服可就不一样了,采用优质羽绒、先进工艺,可谓是款式新颖,花样百变,不仅外型美观,而且穿在身上,也有极强的保暖性。所以,一经推出,汉唐羽绒就以龙卷风般的度,迅挤占着羽绒市场,以无敌的姿态把其它牌子的羽绒远远地甩在后头。

羽绒服很保暖,练武的身子也很强壮,但张绍平还是情不自禁地紧了紧衣领,戴上棉手套。跺跺脚,然后在车窗前的过道上走来走去,双眼瞅着窗外的秀美风光。祖国的锦绣山河已是一片雪白,真有种苍苍莽莽的感觉。

“张董,要不要来取个暖?”有个工作人员问道。

张绍平摆摆手,道:“不用了!”

老式火车没有空调,大冷天的只能烧煤炉来取暖。因为要烧煤炉,保持空气流通,所以窗户关得并不严实。

“前面有个站,我看看啊......湖滨站。”火车毫不减地驶过前面的站台,倒让张绍平感到诧异,“咦,不是说站站停的吗?怎么在湖滨站火车不停呢?”

张绍平话刚说完,就听到有人插口道:“这位同志,火车是分特快、直快、普列和通勤四种的,站站停的只有普列。”

“为什么只有普列是站站停的?”

火车上有人搭讪是常事,人人都是自来熟,张绍平见到有人插口,不由来了兴致。

该男子耐心地解释道:“普列就是普通快列车,以前还有个称呼叫快客,以在往返间短程载客为主,是每个小站都停的。直快就是直通快列车,一般只在大站停靠,像我们这间软卧车厢,就只在直快设有,别的列车很少设的。通勤列车,主要是有关部门、国企内部员工使用的。而特快就更少了,据说度很快,是直快的两三倍度,不过我只听过,没坐过。”

张绍平等人所在的这一节车厢,有8个隔间,每个隔间里有4个床位。床位是每侧两层的制式。睡起来,大家倒没觉得拥挤。

听此人一说,张绍平倒是长见识了。先前,张绍平还以为这是硬卧呢,因为床板设施之类的,比他前世坐火车时的硬卧还不如。

男子的谈兴很浓,说了火车,又说到自己走南闯北的丰富经历。什么南昆铁路刚通车的时候,什么金鸡村、江西村等小站都停的普列,234公里,要7个多小时。什么岑溪到玉林,21公里路程,用时45分钟。听得张绍平直咋舌,他知道此时的火车慢得有点逆天,但没想过是如此逆天的,没有最慢,只有更慢。

“想不到仁兄你懂得真多,长见识了......”张绍平赞了一句,“怪不得我看着你挺眼熟的,准是在哪见过你。”

“呵呵呵,你应该是看过了中央台播放的《除妖乌鸡国》。”听到张绍平的话,男子笑得很灿烂,“我就是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你看过了电视,所以看见我才会觉得面善。”

“什么?你是六小龄童?!”

原本不过是句随口胡诌的客套话,却引得对方说自己是六小龄童,直把张绍平震得七晕八素。此时,他才端视一下男子的面容,很年轻,约莫二十出头,轮廓俨然和记忆中模糊的印象有些重叠。你别说,还真有可能是六小龄童呢。

但张绍平犹自不信地追问了句:“演西游记的那个?”

“难道中.国还有第二个六小龄童不成?”对方反问了句。

张绍平无语了,坐个火车,都能碰到六小龄童,同车厢的就是《西游记》的剧组人员。瞎猫碰到死老鼠,也不外如是。

现在问六小龄童是谁,估计没人知道,但在后世,你随便问任何一个人,上至八十岁老爷子,下至几岁幼童,人人都会告诉你,六小龄童就是最传神的“孙悟空”,没有之一。

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叫做《西游记》,一经播出,轰动全国,老少皆宜,该剧一直得到观众的好评。它是被重播最多的电视剧,重播次数过2ooo次,至今依然是百看不厌,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越的经典。

它播的时候,当电视里响起“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片头曲时,大城小镇都是“万人空巷”——无论男女老小,全部集中在屋子里看电视,街巷倏然间变得空空荡荡。

也有人会说,《大侠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上.海滩》也曾万人空巷,引收视狂潮啊。实际上,这三部剧都是在大6电视产业最贫乏的时候引进的,在时间上就占了优势,而《西游记》的完整播放已是到了1988年,那时的观众早已不是“土包子”,眼界已被养叼了,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游记》的横空出世,依然是横扫世界无敌手,甚至时间拉长到2o年后,它依然在世界各国反复重播。

知道他是六小龄童,张绍平乐得不行,连忙唤他坐下来攀谈。吩咐保镖去打热水泡茶,然后摆些瓜果、点心、糖果之类的上桌。六小龄童也是个很放得开的人,面对张绍平的热情,他一点都没感到拘谨,反而笑呵呵地和张绍平吹嘘起来。两人吹牛打屁,说了好一阵,很快就熟络了。

当知道张绍平不仅是香港同胞,还是引进电视剧《霍元甲》的主要推手时,六小龄童立马睁大双眼,好奇地问:“张先生,请问你们香港人拍电视剧,那些飞来飞去的镜头是怎么处理的?”

张绍平本想说自己也不大清楚,但忽然看到六小龄童眼中一片求知欲,他立马转口道:“我们一般采用‘吊威亚’,然后通过电脑特技,剪辑成飞天遁地的画像。”

张绍平随之一知半解、语焉不详地解释了一遍“吊威亚”是什么,至于电脑特技,他根本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纵然如此,六小龄童也听得津津有味,直呼大开眼界。

不过,张绍平也满肚子疑惑,《西游记》不是86年拍的,88年播放的吗?怎么提前了好几年了?难道蝴蝶效应甘犀利,他的出现致使整个世界的历史轨迹都开始改变了?张绍平旁敲侧击地问道:“你们剧组什么时候成立的?拍完电视剧了?”

六小龄童不虞有他,道:“杨导演去年初就开始组建剧组了,但演员及剧组人员一直找不齐,拖拖沓沓的,到目前为止,就试拍了一集《除妖乌鸡国》,去年1o月播放过的,就是你在中央台看到的那集。我们这是边拍边找演员,拍一集恐怕得费时数月,要拍完还不知猴年马月呢,难啊!”

听到这话,张绍平想起了些事,后世形容这版的《西游记》,貌似唤作“十年磨一剑”。看来,这版《西游记》的难产,就算不是“十年磨一剑”,“六七年磨一剑”却是够的。花费数年时间,就为了拍一部电视剧,这样的“傻帽”行为,不仅后人难以理解,便是现在的香港影视同行,也是万万做不到和想象不到的。不为金钱,不为名利,而是一种欲把中.国四大名著原汁原味展现给世人看的执着,才会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两人谈得甚欢,眨眼就过了半个小时,突闻一个员工惊呼道:“前面有个大站......快看,人真多!”

“这是岳.阳站。”六小龄童抬头看了一眼,说道。

“咣当!”

火车减,咣当一声停了下来。

月台上,人头攒动,不知站着多少人。火车停住,车里的人刚下完,月台上的所有人立马一窝蜂似的,疯狂涌向火车,挤着上来。人潮如水,看到哪有缝隙就往哪钻。

一个大汉背着大包小包的,直往张绍平这节车厢跑来。他在窗外推推这个车窗,拉拉那扇车窗,忽然眼睛一亮,不走了,双手使劲,猛地将一扇车窗掀开来。然后这人卸下身上的麻布包,一个个地往窗里塞。

六小龄童见状,解释道:“他这是想从车窗爬进来。”说罢,他起身,走向车窗,帮车外的男子,接住一个个麻布包。

“这位同志,谢谢啊!”当大汉也被六小龄童搭把手,拉进来的时候,他一个劲地感谢着。

张绍平这时走到车窗,伸头往两旁一瞧,看到了一幕幕极具震撼的画面。

无数的人潮涌向火车,除了老弱病残幼,许许多多身强体壮的汉子纷纷拉开火车的车窗,爬了进去。车里有人搭把手,车外有人帮忙托起。张绍平看到一人,被几个好哥们举起从窗口塞了进去……不知咋地,一会儿又被里面的人举起从车窗塞了出去……此人不甘心,继续顽强作战,几个弟兄又把他再次塞进窗口......这次,他没被人扔出去。

在张绍平的印象中,这种能爬上火车就是胜利的情形,貌似只有在印度才会生,却怎么也没想到,在这个年代,当着他的面,就活生生上演了一场。

张绍平看得目瞪口呆,陈飞虎、六小龄童等人却已是多见不怪,毫不改色。

“搭火车,人太多了,载严重,会压住车厢的弹簧,到时会开不动的。大家这是怕上车慢了,火车人满,就必须得等下一趟了。”

听到六小龄童的这个解释,张绍平更是狂汗,脆弱的心灵登时被无数只草泥马蹂躏。丫的!他两世为人,只听说过汽车载的,从没听说过火车也会载,这得多么强悍的人流量才能载啊!

......

......

傍晚的时候,六小龄童把《西游记》的导演杨洁、摄影师王崇湫、武打动作与美术指导项汉带来见张绍平,来意很简单,这些人听了六小龄童转述的“吊威亚”技术,觉得耳目一新,便前来向张绍平详细请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