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龙瀛剑诀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兵无常势

第二百三十九章 兵无常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正如文水县令孔彰所言,文水县的地理环境极为特殊且重要。它南临汾阳、北接交城,西倚吕梁山为屏障,东面亦与祁县、平遥等县相毗邻,可谓是各县拱卫的中心地带。故而,唐王府将积粮之重任,放在了文水县。

文水县的城墙高三丈一尺,将全县百姓围护在高墙之内。除了脊口仓的囤粮之所外,县外郊区亦种植大片麦田。此时正值收割之季,游击将军雷贺之分三千士卒驻扎于南郊,其用意之一便是与该县农户一同耕种抢收。

身为国定钦使的黄伊榕还知晓:文水县非但是“产粮重县”,它还有另一重要之处——它是河东片区继太原之外的第二大谍报机关所在地!只不过此等绝密,该县身有官职的人里,仅有“一县之长”县令孔彰一人得知,其他秘密镇守“密报阁”之人,均为武艺高强的白身。

文水县为储粮地亦为谍报所,若定杨军攻克此县,则获利实非普通县镇可比。这是黄伊榕在汾阳及关帝山两地,皆未发现宋金刚的大部军马之后,赶来文水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她还有其它层面的推断。

从唐王府之都城长安,北上向东直至太原,路途遥遥。在临近太原的西南方,有两条较为宽敞的河东官道。一条从北向南分别为榆次、平遥、介州之“东行道”,如今已被宋金刚率军逐一攻破并占领。另一条道以“反向”从南至北的走势,则是由汾阳、文水、交城、清源组成之“西行道”。

唐王府各州县之间常分兵布防,彼此配合得当。比如介州、汾阳,以及另一个县“孝义”,互为掎角之势。而“东行道”三县及“西行道”四县,亦是分兵两头,以首尾夹击之法,牵制敌军。

然宋金刚用兵如神,连战连捷,定杨军六月侵介州之时,亦将从孝义县赶来的唐军援兵,歼灭大半。此役过后,李唐不仅丢了介州重地,孝义亦因兵力不足,城防空虚,岌岌可危。至此,孝义、隰城、灵石等县,虽未落入敌手,却已在敌窥视范围之内,于定杨军而言,已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且说定杨王府欲图太原,宋金刚作为府中之将,眼中自然也盯着这块“肥肉”。此时,“定杨王”刘武周已占娄烦、xz等地,太原以北的疆域,几乎遍插定杨军旗。而西南之“东行道”亦被宋金刚垄断,孝义等县亦无甚作为,若再拿下汾阳、文水、交城、清源四县,则定杨王府完完全全地阻断了长安北上,驰援太原的行军路线。届时,太原便是一座孤城,任由宋金刚这员虎将随意夺取。

因此,宋金刚的下一步,必定从“西行道”四县入手!

在此种情况下,倘若宋金刚派兵攻打汾阳,可谓是用兵之上策。因介州已失,而孝义名存实亡,原本利于作战防守的“三县互望、掣肘敌方”的掎角之势,已不复存在。且从介州直接转道汾阳,进攻的是“南城门”,亦无需过多顾忌位于汾阳之北的、文水县的救兵,不必担忧腹背受敌。是以刚开始,相较于关帝山,黄伊榕更倾向于宋金刚藏兵于汾阳。

但是,黄伊榕亲自探查过后得到的结果却是:敌军只有不到三千兵卒隐身于汾阳边关密林,其余万余人马,不知所踪。这令她感到既疑且惑。

然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既然实地侦查出的情形与原先的推论不符,那只能说明宋金刚并未墨守固有的战略战术。黄伊榕立时将“藏兵汾阳”的设想,在脑海中抹除,经过斟酌推演之后,重新将目标定在了文水县。

那斥候探报之“关帝山”显然是一处疑兵,用以吸引唐军的注意力,扰乱其视线。若定杨军不于汾阳用兵,则另外三县中,那集储粮与谍报于一身的“文水县”,便极有可能成为宋金刚真正的发兵对象!

并且,若文水被吞并,则将交城等县隔断于北方,届时转道南下攻打汾阳,便容易得多了。待汾阳陷落,宋金刚扫荡孝义、隰城、灵石等县可谓如探囊取物一般,随后再挥师北上,步步逼近太原。

此前,宋金刚的军队与唐军对战四月有余,就算他本人是骁勇善战之将,其他兵卒作战数月,劳累疲乏,亦需休整,且戈矛箭戟及攻城器具亦需修补。同时,宋金刚需为下一场战役,做好部署。

是以此时此刻,唐军与定杨军之间,便是一场“时间争夺战”。于唐王府而言,最要紧的便是: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敌军藏兵之所在。否则,在整场战役中,敌暗我明,唐军如同盲眼之人过湍急深水,必溺死于诡谲漩涡之中。

只不过,这些分析推断,黄伊榕却并不打算透露给孔彰及雷贺之等人。

兵法有云: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很多时候,为将帅者,无需事事都将原委或谋划道于士卒知晓。如此,一来可保军机绝密不至于外泄;二来适时的莫测高深,方能在必要之时,让士卒以“执行军令”为最高且唯一的任务,为君王将帅用命效死。

深夜,云层浓厚,天空之月忽明忽暗,星辰寥落。

孔彰带领百余衙役在文水与汾阳之间的官道、丛林、石滩、土丘、河流等地细细搜索,雷贺之不情不愿地抽调了三百士兵,跟在其后。县丞郝濂及振威校尉重奔,亦在其列。主簿王文淼身子骨弱,走路快两步都直喘气,遂未参与其中。

雷贺之调来的那三百兵卒,要么是刚刚征召入伍的“新兵蛋子”,要么是头发花白的年长之人,真正腿脚利索、行动麻利的青壮汉,却是一个也看不到。随行的黄伊榕骑在黑马之上,将那懒懒散散的三百兵士瞧在眼里,却未做声。

这不足五百人的小队,自文水县南城门出发,以羽翼铺张之势,缓慢地向南边的汾阳地界推进。

因有黄伊榕从旁监督,县令孔彰倒是卖力。他凭借自己对文水县内外地域的熟悉,有条不紊地指挥众衙役展开搜寻。

雷贺之却是截然相反。他心想:反正自己既然已经得罪了这个“女钦使”,干脆就破罐子破摔,大不了就是一死罢了!只是不能死在沙场之上,而是死在小心眼的女人手里,令他着实窝火。他早早便命令他的三百将士们,今晚就当是在山里赏月亮、捉蛐蛐,无需太用心。

这“心不齐”的四百多人,从戌时开始行动,整整经历了五个多时辰,直到寅时一刻,天边已有一丝灰蒙蒙的亮光时,却听一个声音突然高喊,“雷将军,此处发现敌军踪迹!”

呼喊者所在之地,乃是一整片杂草乱木丛生的荒废幽林。

“什么?!”雷贺之全身一震,坐在马背上快要睡着的他,猛然清醒过来!迷迷糊糊间,他险些摔下马去。想不到还当真有所发现?而且还是他的下属发现的……他感觉肥脸一红,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他吞了吞口水,心里重重地一声叹息:“唉!这下让姓黄的那小娘们儿嘚瑟了,等下她肯定要狠狠地把我奚落讥讽一番!”他虽“不畅快”至极,然也分得清军事之轻重,他硬着头皮打马过去,却看到黄伊榕早已下马蹲在地上观察。

黄伊榕搓了搓地上的湿泥,“从林间的脚印来看,他们应该离开五个时辰了。”

“黄小姐,我们要不要追?”郝濂急急地问道:“他们大队人马走得不快,此刻随脚印追去,或许还能擒住一两人回来问话!”

“对对!黄小姐,我们追吧!”孔彰及重奔赶忙连声附和,唯有“还没缓过神”的雷贺之,一言不发地杵在当地。

黄伊榕思索片刻后,摇了摇头,“宋金刚武功极高,且看样子敌军人数不少。我们这些人追上去,只怕是有去无回。”

“可是黄小姐,机不可失啊!”孔彰三人尚在极力劝阻,“定杨军这帮贼子埋伏在此,所图何事?何不抓个人来问个清楚明白!”

“是啊黄小姐,城南有我大唐三千驻军,末将这便去调来!还怕他们不成!”重奔说罢欲走。

“站住!”黄伊榕站起身来,扫视众人,语气是不容反驳的坚决,“我说了,不许追击!违令者,军法处置!”

众将官士卒满脸的“不甘心”,尽收她的眼底。她暗叹一口气,望向孔彰及雷贺之,“孔县令、雷将军,烦请两位率其部众,将这附近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都细细翻看,并将情况汇报于我。”

“啊?哦……是!”雷贺之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黄小娘们儿的奚落讥讽”,被黄伊榕一叫,他猛地回过神来。他看着渐行渐远、不住低头俯身勘察地形的黄伊榕,不经意间,他的心中,竟生出钦佩之情。

**宋金刚要搞事情,黄伊榕也要搞事情。嗯……最后会怎样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