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光如梭,转眼半个月过去了。
此刻。
景天历三十九年四月下旬。
洛水往南一直到天玄宗一带。
又一年的春耕刚完,麦苗虽然已经长了两三寸之多,但粮食依旧还未能收获,也正处于青黄不接之时。
圣餮城外的农地里,时不时都能看见正在忙碌的身影,有的在浇水施肥,有的则在拔除杂草,还有一些忙完了的农户,则坐在田间随意拉扯着闲话。
饕餮慈悲,偶尔降下春意,频繁的春雨不仅解决了这一带干旱的问题,就连洛河水位都增长了不少。
周围的百姓,也不用在为旱灾所累,流民也都渐渐定居在了河边,随着人口渐渐增多,大家都开始大兴土木,开荒屯田,让原本荒凉无比的区域,逐渐变得热闹了起来。
……
“南楚帝国内几十座城池,光落日荒就独揽十三座,其中又以临海城,憾天城与清泽城为首。”
“在下从北方一路南下,游学至此,见过临海城多的繁华,也目睹了憾天城的宏伟,而清泽城中的广袤水泽,更是让在下叹为观止。”
“然而,如今到了这洛水之后,才明白,只有眼前这种平凡而又惬意的人间景色,田间琐碎,才是真正让人无比向往的生活啊。”
“如此景象,真是让人流连忘返,目不瑕接啊,看不够,看不够啊!”
一名白衣书生,坐在田间的地头上,就这样静静地看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望着那些忙碌多的人群,脸上不自主的露出了满足与欣慰的神情。
“尔只不过是一小小书生而已,年纪轻轻,何来如此感叹?”
“虽然这眼前的景色是还不错,但临海城有它的繁华富饶,憾天城有他的雄伟壮阔,清泽城更是有他的浩瀚无垠。”
“落日荒中,最著名的三城,又哪里是这区区田间景色所能比拟的?”
“既然眼界短浅,就莫要妄言啊!”
一辆奢华的马车驶来,也停在了田间的小路之上,里头的李茂才拨开马车多的窗帘,正好听到了白衣书生的感慨,随即便不悦的说道。
真是无知的小书生。
那临海城可是他一手发展起来的,而在这书生嘴中,居然连田间风光都比不过,可见这属实是多么的无知。
听到身后有人出声点评他的言语,书生随之一愣,回过头。
看着眼前那华丽的马车,在看看马车中神情威严的李茂才,他心中大惊,连忙起身道:“见……见过这位大人,在下顾九成,京都人士,还未请教大人尊姓大名?”
“咳咳……;老朽不才,姓李名茂才,任临海城城主一职,总领落日荒十三座大小城池,你说眼前景色能胜过的那些城池,便是老朽所管辖的。”
“你说你叫顾九成对么,你现在来给本官解释一下,为何这眼前的田间景色,能比得过那些繁荣壮阔的城池?”
李茂才淡淡问道。
白衣书生闻言,眉头紧皱,心想这可真是太倒霉了,随便感慨两句,居然还能遇上此地最大的父母官。
不过,虽然这事让他一时难堪,但他也并不惧怕,毕竟他也不是毫无来历之人,再说总不能因为感慨几句,这城主大人就降罪于他把。
随后,装作苦笑的样子回应道:“李大人所言极是,无论是临海城,还是憾天城,又或者是清泽城,都是我南楚帝国中数一数二的盛景,堪称落日荒三绝。”
白衣书生先是就坡下驴,先是肯定了李茂才得说法,等后者的面色稍微缓和了一些后,又连忙语气一转继续说道:
“但,在下一路从京都南下而来,见过了太多的名胜古迹,卓绝风光,也见证了无数个,生离死别,痛苦哀伤。”
“先说那临海城吧,虽然其内颇为繁华,但在城外确实有很多流民都在各处乞讨,而憾天城郊,更是尸横遍野,到处是一片荒凉之景,最后这清泽城,就更离谱了,一般的普通百姓竟然连进城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便是号称落日荒三绝城如今的真实情况。”
“而眼前这片田野,虽然目前依然略显荒凉,但星星之火正在燃烧,百姓们虽然还很穷苦,但他们都有了盼头,人与人之间也没有了那么多算计,不用再勾心斗角的生活,也不用在欺上瞒下。”
“他们只需要照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等待着田中的粮食发芽成熟,闲的时候,还可以和自己的家人在田间地头嬉戏,这便是他们现在的生活。”
“心中有信仰,谁其自然,平淡而又踏实的生活。”
“大人,您难道不觉得这是最美的风景吗?”
李茂才闻言,随后彻底沉默了,良久后,才突然哈哈大笑道:“好,好一个顾九成,不愧是今年京都学塾中的佼佼者,也不枉本官特地过来寻你。”
“怎么样,这一路探查过后,赈粮一事可有所进展?”
居然李茂才原本就认识这名白衣书生,这次还似乎是特意寻找他而来的。
而他口中所说的赈粮一事,大体是:前几日,朝廷拨调的最后一批赈灾粮食即将到达临海城,李茂才原本想大手一挥,分出一大部分给四周的流民,用来帮助这里的刘明度过这青黄不接的最后难关。
可是……
原本沿着洛河南下运输粮食的货船,在行驶到圣餮城附近时,突然莫名其妙地沉入了水中。
当时他们立马组织了一批人下水探查,可更奇怪的是水底就只有货船在哪里,而原本船上的粮食,竟然都平白无故的消失了。
哪怕是天玄宗的修士与李茂才多次在周围探查,也完全没有丝毫发现。
要知道,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刻,而眼下的这一批粮食,可是圣餮城居民最后的口粮了,绝对不能出现半点意外。
这件诡异的事传到上头后,朝廷也是极为重视,前后派遣了不少人前来调查,而眼下这名书生便是其中之一。
代表的,便是南楚帝都学塾,儒学一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