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江夫妻二人一番商议后,觉得自己家有牛确实更方便些,最终就同意闺女买牛的建议。
第二日,杨家人决定休息一日,今天不去开荒了。闲不住的杨大河开始弄起了山上带回来的木材,打算做桌椅板凳。
杨宁也带着虎子一起上山捡柴火,柳氏则忙起了院子里的菜园子,打算种些白菜萝卜,葱姜养着冬日吃。
最后进县城买牛的就成了杨大江父女俩人。杨云若跟着自家老爹从村里搭了赵大爷的牛车到了镇上,又在镇上找了牛车去了县城。
巳时末,杨大江父女俩就赶到了县城,一路打听着去了县里的卖牛马的市场。
对于怎么看牛的好坏,杨云若是一窍不通的,所以买牛这事还得看杨大江。
杨大江作为一个资深的农家人,以前在老杨家时,就一直渴望着自己能拥有一头牛,因此对牛没少研究。看牛选牛这事对杨大江来说很容易。
从一进入卖牛市场,牛贩子就对着杨大江父女,主要是杨大江各种热情吆喝介绍自家的牛。杨大江并没有着急看牛,而是先在牛棚里逛了一圈,最花了12两银子买了一头毛色好,脾性温顺,四只健硕的刚成年的母牛。
买好牛,牛贩子又给杨大江父女俩介绍起了牛车架子。原本就打算再买个车架的杨大江看着车架木料还算结实,讲价后花了300文买了一个车架,另外还额外赠送了一袋草料。。
做成了两单生意,老板很热情的帮着杨大江安装起了牛车架子。还指导着杨大江驾着牛车在牛市场里跑了两圈。试驾两圈后,杨大江已经能独自赶车了,另外对自己挑的牛也很满意。
买好了牛车,杨大江父女俩便把牛车赶到了县城牛车寄存处,花了3文钱寄存。
买好牛车已经到了午时了,早上吃的馒头早已消化,看着路边有卖混沌的,父女俩人就在路边的小摊吃了两碗混沌。
吃过早饭,杨云若向杨大江提议道:“爹,我们去书店看看吧,哥哥现在不去上学了,给他买些书和笔墨纸砚回去让哥哥自己学习,等开春了再送哥哥去镇上私塾。”
对于书籍,笔墨纸砚啥的杨大江是不太懂的,但知道自家儿子上学要用的到这些东西。
“闺女,那咱们去书店看看吧,不过爹不懂这些,你识字,你给你哥哥看,看好了爹付钱。”
杨大江父女一路打听着到了县里最大的书店四方斋。四方斋不愧是县里最大的书店,一进门就能看到各式各样的书籍,并且每一类书都按照类别划分了区域,能让人一眼可见。
“客官是想买些什么书?我们店里只要你想要的书都能有,各级别的笔墨纸砚我们家也有。”
杨云若看着掌柜并没有因为自己和自家爹穿的寒酸就慢待,杨云若对四方斋的印象立马好了好几个度。
“掌柜的,我家哥哥明年要准备童生考试,不知可有什么书籍能推荐?”
这掌柜也是人精,立马介绍起了应对学子备考用的书籍。
最后杨云若捡着买了三本自家哥哥杨宁那里没有的书籍。随后又买了两块品质中等的砚台,五只一般的湖笔,还买了2刀草纸,一刀宣纸。
打包好付钱时,在听到掌柜说总的要付6两5钱银子,杨云若直咋舌。难怪古代举全家之力供一人科考也如此艰难,这读书成本可真够高的。
杨大江付钱时虽然也心疼钱,但为了自家儿子科考还是忍痛付了钱。
提着打包好的书和笔墨纸砚出了书店,杨大江突然想起忘了去打铁铺买犁耙的犁刀了,只好又带着杨云若去了打铁铺,还好铁铺里犁刀是现成的。
父女二人买好了犁刀寄存好后,又去了县城的集市。县里的集市可比镇上还热闹,卖啥的都有。
秋末了,集市上卖的最多的就是大白菜,也有也卖早白萝卜的,只不过要贵些。大白菜会村里跟村民买更便宜些,杨云若只挑着买了3斤白萝卜花了6文钱。
最后杨云若又拉着自家老爹去了猪肉摊。县里卖猪肉的多比镇上肉价要每样便宜一两文。肥肉要18文一斤,肥瘦相间的14文一斤,猪头60文一个,瘦肉10一斤,猪下水猪骨头6文一斤。
杨云若想着自家明日开始又要开荒了,便花了60文买了一个近10斤的猪头。
没啥可买的了,杨大江父女俩就准备打道回府了。去取自家牛车的路上,杨云若还去了趟杂货店,看到有卖草纸,又买了一刀最粗劣的草纸,还给弟弟虎子买了两盒麦芽糖。
取了自家牛车,杨大江鞭子一扬,就带着闺女踏上了回家的路。买的牛一路上都很配合,酉时,杨大江最终安然的把牛车赶回了家。
回到青田村,杨家才买了10亩良田,又新买了辆牛车,在村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对于逃难来青田村落脚的杨家,看着杨家又是买田,又是买牛车,有人羡慕就有人嫉妒,反正说好的说坏的都有。
回到家,已经回家的杨宁帮着父亲卸货,杨云若把买的两盒麦芽糖递给了跟在自己身后的弟弟。
看到姐姐给自己买了糖,这可把虎子乐坏了,有糖能使人勤快。得了糖果,虎子就一路跟着杨云若忙前忙后的跑腿搬东西。
另一边,当杨云若把买的书和笔墨纸砚从包袱里拿出来递给哥哥杨宁时,杨宁瞬间眼睛就红了一圈。
看着红了眼的哥哥,杨云若决定逗逗他。
“哥,你感动可以,但你那么大个人了,可不许同虎子一样哭鼻子啊。”
听着妹妹调侃自己,杨宁瞬间破功,原本还有些难过的,立马回怼起了妹妹。
“妹妹,你一个人女孩子能淑女点吗?你这样以后能嫁的出去吗?”
听着哥哥说二姐,虎子不干了,立马维护起了杨云若。
“二姐才不嫁人呢,她要陪着我,等我长大了我养二姐。”
在一旁的杨大江夫妻和杨大河,看着笑闹不止的儿女们,满是无奈又很高兴。最后买回来的笔墨纸砚,杨云若拿了两只湖笔和一刀草纸,其他的都归了杨宁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