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人参。”宁语道。
宁大牛和宁四牛皆有些失落。
宁大牛说:“如果真有人参的话,不说几百上千年,就是有个几十上百年的野山参,也可以卖好些银子了。”
宁四牛点头赞同。
他们家人多,田地多,花销也大。
家里有一点银子,除了日常花销,得存着给宁四牛和宁宝俊娶媳妇。
宁家人也想多赚些钱,但是,一年到头伺弄庄稼,也就只够一家人吃。
宁家没一个手艺人,平日里,农闲了,家里的男人才能出门去找活干,赚点辛苦钱。
宁语又深吸了一口气,确定了,才指了个方向,说:“那边有天麻,我们去看看。”
天麻,是药,能息风止痉,平抑肝阳,袪风通络。
是一种用量很广的药。
据宁语所知,野天麻并不多,在古玉镇,甚至是开阳县都不多。
物以稀为贵,野天麻少了,价格,自然就不会低。
宁大牛和宁四牛顿时激动起来。
他们顺着宁语指的方向走过去。
没多久就发现了一个小山坡下一小片淡黄色的花,橙红色的茎杆。
宁大牛和宁四牛没有见过新鲜的红天麻,一时,他们也有些不敢确定。
宁语却是认识的。
她指着坡下那些花,说:“大哥,四哥,我们快下去,把这些天麻全部挖回去。”
“那些还真是天麻呀?”宁四牛说。
“对呀。”宁语说:“这可是好东西,都是钱呢。”
宁四牛和宁大牛相视一眼。
他们家小妹,好像已经钻进钱眼里面去了。
很快,他们又轻笑起来。
说起来,他们也是一样的。
兄妹三人一起动手挖野天麻。
宁语不忘提醒:“天麻要完好无损,才能卖得更高价格。这东西无根无叶,只要小心一点,挖出完整的天麻,并不难。这茎杆也都有用,一起留着。”
宁大牛有些懵。
宁四牛也是一脸震惊。
“小语,你咋懂这么多呢?”
宁语道:“在书上看到的。”
虽说宁语是女孩,但宁家并不讲究那些。
整个宁家,也就宁语会读书认字。
女孩子不能考科举,却可以自我充实。
宁家也曾将宁宝俊和宁四牛给送去读书。
可惜,这两人一个比一个差劲,念不下去。
到现在,宁家文化程度最高的,就是宁语。
也亏得宁家人不反对,甚至支持宁语读书,不然,宁语这会儿还不好圆谎了。
兄妹三人小心地将一片野天麻都给挖了,仔细地放进背篓中。
今天上山,他们收获了一条蛇,又挖了这么多天麻,再摘点野菜,就是大丰收了。
宁语谨慎地在四处转了一圈。
别说,她运气还真是好,竟发现了几棵毛茸茸的猴头菌。
宁语将猴头菌采摘了放好。
这可是好东西。
量不多,可以留着自己吃。
对肠胃有好处。
宁大牛和宁四牛摘了野菜回来,一见着背篓里的猴头菌,顿时疑惑。
“小语,你摘这个来做什么?”
“吃啊。”宁语坦言。
“吃?”宁大牛蹙眉:“这能吃?”
“能啊。”宁语点头:“不仅能吃,还对身体很有好处呢。”
“这也是你在书上看到的?”宁四牛问。
宁语说:“嗯。”
她穿越了那么多时空,重生了那么多次,知道猴头菌的妙处,也没啥奇怪的。
不过,村里的人还都不知道这种其貌不扬的菌类有着妙处。
宁四牛说:“能吃的话,那我们去把另外地方的也摘了吧。”
宁大牛看了一下天,点头:“就在这不远处,我们尽快摘了下山,也不会太晚。”
宁语一听,竟然还有猴头菌,顿时喜了。
她仿佛又看到了不少银子。
果然,山里的好东西多。
如果再好好地利用一下,定然可以赚到钱。
宁语随着大哥和四哥去摘猴头菌。
到了目的地,宁语也是一眼就见着了。
毛茸茸的菌,很是特别。
也很是显眼。
兄妹三人干劲十足地将猴头菌全部采摘,背上山来的背篓都装满了。
当然,为了不让人见着眼红。
天麻和猴头菌都给藏在了背篓中间。
底下,四方,以及顶上,都用野菜给挡住了。
至于花蛇……
初时,宁大牛是想着挡一下的,这目标毕竟有些大。
但,有了天麻和猴头菌这两样可以换银子的东西后,他就知道,花蛇没必要藏着了。
兄妹三人收整好,又一起下山。
这一次,没有再遇到蛇了。
下山的路途,很是顺利。
如他们所想的那般,回到村里,那条大花蛇引起了村民的注意。
不少人的眼中都充满了羡慕。
那么一条蛇,可以做出了一大盆了。
一家人也可以解解馋了。
当然,大家也都是淳朴的。
虽羡慕,还有些酸,却是无人多说什么。
宁语他们三人回村,高调得很,宁家人自然也是早早就知道了。
宁宝丫还特意拉着娘亲出来接人。
大蛇就压在宁四牛背篓里,大敞着。
远远就可以看到。
宁宝丫激动得很:“娘,你看到了吗?大花蛇。”
“看到了。”宁大嫂也笑了。
这可是大收获了。
不管是拿去卖了换钱,还是自家吃了解馋,都好。
近了。
大蛇更直观地映入眼帘。
它就那么盘在背篓里,直接将背篓给占满了。
好多肉!
宁宝丫双眸放光,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宁语轻笑出声:“宝丫,一会儿小姑给你做蛇大餐。”
“小姑会做饭?”宁宝丫震惊地看向自家娘。
她怎么不记得小姑有那么一本事?
宁大嫂轻轻摇了摇头,随即道:“这么大一条蛇,不拿去换钱吗?”
“不换,晚上炖了,大家都解解馋。”宁大牛道。
宁大嫂惊讶,夫君还很少时候会说这样霸气的话。
还挺帅的。
糙汉子,也有迷人的一面啊!
言语间,一行人已经回到了宁家。
院门一关,家里的事,外面就看不到了。
为了安全起见,不惹人眼,宁大牛和宁四牛都默契地将背篓背进了堂屋里。
堂屋门没有关,但选择的地方却是外面看不进来的。
兄弟两人将背篓放下,分别从里面取出野菜,露出了此行真正的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