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太傅他不可能惧内 > 第100章 借粮

第100章 借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啥?三万三千多斤稻谷?”

“我是不是听错了?”

“我也觉得自己是听错了,怎么会收了那么多?跟往年比起来,可不止翻倍的产量啊。”

在丰和村,一家男人是五亩田,女人是四亩田,宁家老三嫁出去了,田被收回,老二入赘了李家,田也被宁家送出去了。

现在,宁家剩下四个男人,就是二十亩田,四个女人,十六亩田,加起来就是三十六亩。

过去这么多年,宁家收成最好的一年,平均下来,一亩地有了四百斤的收成。

那一年,大家都格外高兴。

村民们还纷纷跑来向宁家打听,到底是用了什么方法,才让宁家的收成变得那样好。

那个时候,大家都无比满足。

再看现在,简直就没法比呀。

不只是村民们,便是宁家人也都不可避免地震惊了。

他们愣愣地看着那一筐筐饱满金黄的稻谷。

宁语在预料之中,不过……

“如果稻种可以优良改善一下,那么,下一次种出来的稻谷势必会更加高产。”

她的声音不大,但,在场的人,全部都听到了。

他们皆是不可思议地看着宁语。

争先恐后地询问。

“五丫,你说的,可是真的?”

“这稻种真的可以改善?”

“咱们这稻谷,真的还能提升产量?”

现在就达到了平均一亩地九百多斤稻谷的收成。

再提升产量的话,一亩地不是能出一千多斤的稻谷了?

只是想想,就让人激动。

不!

这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宁语说:“我有想法,但,不保证真的可以成。”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站在你这一边。”村民们纷纷开口:“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没错,这一次,我们一定紧跟着你们的步伐。”

“宁家收成这么好,我们家的一定也差不了多少。”

“可不是吗?虽说赋税重,但我们本身收成好的话,交完税,还可以有不少余粮,一大家子人,吃一年,足够了。”

村民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

视线,一直都在宁语的身上。

宁语说:“大家可以先把田里的稻谷收完,然后,抓鱼,将田重新归置一下,我想到了好的方法,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告诉大家的。”

村民们重重点头,然后,帮着宁家将稻谷归置好。

在整个丰和村,宁家的田不是最多的,但他们把全部的水田都种了稻谷,以至于这一次,他们的收获是最多的。

那些没有跟着种植水稻的村民,又是羡慕,又是懊悔。

有些人,直接嚎出声来。

哭声震天。

他们为什么就不相信宁语?为什么就没有跟着一起种稻谷?

种植的稻谷的村民,心中无比庆幸,看着这些村民的眼神,多少有些不对。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宁父身为村长,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等到村民们全部离开以后,他就将宁家的人都召到了一起。

全都是些长大了,有独立想法的人了。

宁父开门见山地说:“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将我们多出来的稻谷先借给那些未能种稻谷的人家,等到来年,他们收获了,再一并还给我们。”

说完,他的视线就在每一个人身上扫过。

宁家几人都有些惊讶,但又觉得很正常。

宁父是村长,他要考虑的就不能只是他们这个小家了。

再者,这个村长当得好不好,可不是看村里有几户人家收成上万斤的稻谷,而是看整个村子的情况。

就好像一个桶,能盛多少水,看的是最短那一块,而不是最长那一块。

现在的丰和村,就跟那高低不平的桶一样。

差距大了。

如果不顾及着短板,那么,势必会成为别人攻击的对象。

宁父想要将多余的粮借出去,带动全村的情况,再是正常不过。

宁语说:“爹想怎么做,便怎么做吧,我没有意见。”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我们同意。”

这在宁父的预料之中,他说:“我会跟村民们说清楚,该写的欠条,一张都不能少。”

说到这里,宁父看向宁语,说:“小语,你去跟萧千晔说一下,让他来写欠条。”

“好。”宁语点头同意。

翌日一早,宁大牛和宁四牛,以及宝俊和宝丫,分开去通知村里人开会。

宁语去找萧千晔,将宁父说的话转告了。

村民都很诧异,怎么又要开会呢?

诧异归诧异,村民们跑过来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待到人齐,宁父开门见山地将自己的决定说了出来。

顿时,全场哗然。

“我是不是听错了?村长竟是要将自家的粮食借出来?”

“这些人自己不信五丫,没有跟着种稻谷,这会儿没能有收获,不是再正常不过的吗?”

“可不是,既然做出了决定,就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不过,这也更能看出村长的仁慈宽厚。”

“村长大公无私。”

……

村民对宁父更加的敬佩,更加的认可。

宁父的工作进展很顺利。

家中无粮的人,好不容易有了这么次机会,哪怕是借的粮食,明年要还,也是好的。

今年不用饿肚子,明年丰收,还完说不定还能有剩下。

萧千晔写欠条,每写一句,他都会向全村人念出来。

如此,也算是让全村人做见证。

宁家的粮食,显然是不够借的。

萧千晔家里就两个人,吃不了多少粮,再者,他马上要参与科考,好名声太重要,无人给他找麻烦,也是关键,这会儿,他也借出了一部分。八壹中文網

李家看在宁父是村长,支持他工作的份上,也借了一部分。

还有宁父的几个老朋友,也发话让家里给多少借了点出去。

其他人家,本来就困难,好不容易有了一次丰收,并没有借出来。

这也是人之常情。

经宁父这么一调和,未来一年,丰和村的人,都不会缺了吃。

稻谷的事摆平了,接下来,就该是捞鱼了。

没养鱼的,刚借到了稻谷,正是感激之时,自是要去帮忙的。

养鱼的,自家的鱼还需要村民帮忙捞,于是,他们聚在一起商议。

很快,就一致决定,大家一起下田,一家一家地捞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