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金主:我看得到涨停板 > 第523章 白秦教学之四

第523章 白秦教学之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白秦分享给苏柔的第八个投资误区便是追涨杀跌。

现实生活中,许多投资者之所以频繁亏损,就在于发财心切、盲目冲动,以投机甚至赌博的心态参与股票投资:当听到某些消息或者传闻,或者看见一只走势好、炒得热的股票,就大胆地追涨买进,从不顾忌价格的高低,只想短平快地赚一把就跑,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多数时候被套其中;而当股价回调时,他们又害怕继续下跌,也不分析大势是否走弱,股质是否恶化,就草率地割肉卖出。割肉时,心里还在想:亏一点没关系以后还可以补回来。结果却是一割再割,几次下来,小亏损变成了大亏损。

2007年沪深股市出现的几次大振荡,如“1.30”、“2.27”、“5.30”和“9.11”等几次大跌,就让许多喜欢追涨杀跌的投资者吃尽了苦头。

股民孙女士在2007年2月开户后就立即在16元追高买人某股票,但不幸遇到大跌,在家人的劝说下12元砍仓出局,连手续费亏了20%。6月份,看到另一只股票在涨,以10元杀人,本来有10%多的利润,但在“死也不卖”的思想影响下,最后倒亏12%出局。后来又看到另外一只股票一路上涨,于是马上买人,结果被套了20%多。在这个时候,有资深股友劝她买人一只正在下跌的股票,因为这只股票有很大的可能会在短期内上涨但孙女士一看该股正处于下跌状态,怎么也不买,结果几个月下来,买了该下跌股的资深股友赚了一万多,孙女士见状,追悔不已……尽管孙女士也有几次像炒华夏银行(60001s)赢利30%的辉煌战绩,但经过这样几次折腾,原来15万元的本钱,现在变成了5万多的

股票市值。

针对孙女士的这种现象,业内人士分析,盲目地追涨杀跌,是众多投资者在大牛市中亏损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找到一只优秀的股票对操盘的成功至关重要,但怎样筛选出这种股票并非易事,它需要依靠投资者形成自身的投资标准,而非随意地追涨杀跌,正如股神巴菲特

所说:"我的成功得益于我的标准,它让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每一位操盘高手都有他独一无二的投资哲学,同样,每一位操盘高手者都有其独一无

二的操盘标准,他的标准告诉他应该寻求哪类投资;他的投资标准告诉他应该购买什么类型的投资对象,这种对象的特定内涵是什么,他应该什么时候买人,什么时候卖出,他的操盘标准还指明了他应该如何去寻找“符合”这些标准的投资对象。

股神巴菲特有他自己的投资标准,譬如在选股领域,他的投资标准为:(1)必须是消费垄断型企业;

(2)产品简单、易了解、前景看好;(3)有稳定的经营史;

(4)经营者理性、忠诚,始终以股东利益为先;(5)财务稳健;

(6)经营效率高、收益好;

(7)资本支出少、自由现金流量充裕;(8)价格合理。

著名的投资家们也有自己的投资标准,他的目标是从市场的情绪波动中获利,先提出一个假设再投资验证,因此可以将他的标准概括为一句话:是否符合他的假设条件。

每一位成功的投资者都有他们自己的投资标准,我们要想在股市投资获利,必须形成自己的投资标准以指导自己的投资。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发展了自己的投资标准后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还需要坚持自己的投资标准,

投资大师都知道且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如果坚持自己的投资标准,就会有找不到任何投资对象的时候甚至是时期。在这种时候,我们需要坚持自己的投资标准,耐心等待,巴菲特说:“诀窍是,如果无事可做,那就什么也不做。"

在伯克希尔公司1998年年会上,巴菲特对股东们说:“我们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找到值得一提的股票了。我们要等多久?我们要无限期地等。我们不会为了投资而投资,我们只有在发现了诱人的对象的时候才会投资……我们没有时间框架。如果我们的钱堆成山了,那就让它堆成山吧。一旦我们发现了某些有意义的东西,我们会非常快地采取非常大的行动,但我们不会理会任何不合格的东西。

对巴非特来说,没有行动的时期并不令人沮丧。事实上,他反倒认为这样的时期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成功,你需要休闲,你需要自由支配的时间”。为什么?为了获得思考时间,“我坚持在采取行动之前将问题解释清楚,”他说,“但是为我觉察到的一种市场趋势寻找理论基础是需要时间的。"

但是,有些人操盘却不是这样,他们并不懂得坚持自己的投资标准,在没有符合自己标准的投资对象时,他们仍然在行动,很著名的投资家的一个朋友--摩根公司的美国投资战略家拜伦就是这样的,索罗斯对他说过这么一段话:“拜伦,你的问题在于你每天都上班,而且每天都认为你应该做此事情。我不是这样……我只会在上班有意义的那些日子上班……而且我确定会在那些日子做些事情。但你每天都上班,每天都做事,你不知道哪一天是特殊的。"

国内的股市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老孔是1996年进人股市的老股民了,最早投入资金200多万,到2006年股票市值仅存60多万了,他账户的股票大部分是粤宏远a(000573)、四川长虹(600839)、新大洲a(000571)等,买进时每股都是二三十元,而到2006年都跌至3-5元,甚至2元。

为何老孔会亏损得如此厉害呢?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没有一套自己的进出场标准,只是一味地追涨杀跌。看到哪只股票最近大涨,也不看其基本面如何,成长势头如何,便盲目买进;面手中持股一旦下跌,又怕被套牢,立即抛手。长期在这种无标准状态下操作,哪能不亏呢!

白秦分享给苏柔的第九个投资误区便是过分自信。

过分自信的投资者不仅会作出愚蠢的投资决策,同时也会对整个股市产生间接影响。许多心理学研究发现,投资者的误判通常发生在他们过分自信的时候。如果问一群驾驶员,他们是否认为自己的开车技术优于别人,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说自己是最优秀的从而也留下了到底谁是技术最差的驾驶员的问题。同样,在医学领域,医生都相信自己有90%的把握能够治愈病人,但事实却表明成功率只有50%。其实,自信本身并不是一件坏净但过分自信则要另当别论。当投资者在处理个人财务事宜时过分自信,其杀伤力尤其大

投资实践中,很多投资者总是非常自信,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更能独具慧眼挑选能赚钱能生金蛋的股票,而且能选中将来获利的股票-一或者,最差,他们也能挑中更聪明的基金经理人,这些经理人能胜过市场。他们有一种倾向,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技巧和知识。他们只思考身边随手可得的信息,而不去收集鲜有人获得,或难以获得的更深人、更细微的信息;他们热衷于市场小道消息,而这些小道消息常常诱使他们信心百倍地踏人股市。另外,他们倾向于评价那些大家都获得的信息,而不是去发掘那些没什么人知道的信息。

正是因为过分自信,很多资金经理人都作出了错误的决策。他们对自己收集的信息过于自信,而且总是认为自己比实际上更正确。如果股市中所有的人都认为自己的信息是正确的,而且自己了解一些别人不了解的信息,结果就会出现大量的交易。

那么,有什么可以证明投资者的这种过分自信呢?理论上说,在大牛市里,投资者应该买进而且长期持有股票,但投资者却发现在实际操作中有太多的投资者在做着短线交易,甚至可以说这类短线市场已经到了猖獗的地步。即便在大开价值投资风气之先的投资基金那里,市场短线操作行为也十分普遍。大多数投资者都认为自己有很好的信息渠道和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似乎他们用“高抛低吸”手法进行炒作,其成绩一定超越别人。

正是因为过分自信。有很多的投资者才会犯错误。他们从所谓的市场信息中获得信心,进而认定自己的判断不会有错。假如股市中所有的投资者都认为他们得到的信息是正确的,而且认为自己知道一大堆其他投资者都不知道的信息,其结果必然导致大量冲动的短线交易。这是产生股票市场波动或大幅波动的一个主要原因。

那么,过分自信是如何影响投资者的决策的呢?

投资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它需要收集、分析信息,并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决策。过分自信会导致投资者高估信息的准确性和投资者分析信息的能力。这样就会导致错误的投资决策,经常表现为过分频繁交易、冒风险和最终的投资损失。过分自信的投资者会频繁交易。他们的过分自信会使他们非常确信自己的观点,从而增加了他们交易的数量。投资者的观点来自于他们对所获得的信息的准确性的确信程度,以及他们分析信息的能力。一般而言,投资者会高估他们所获得的信息的准确性,而且对信息的分析判断也会存在偏见。

过分自信的投资者会更加强烈地相信他们自己对一种股票的价值的判断,面不太在乎别人的想法。

一般来说,过分自信的投资者交易更加频繁,但是须繁的交易或者说较高的周转率是否对投资收益不利呢?

一个投资者得到了准确的信息,并且有能力解释它,他的频繁交易就会产生更高的投资回报。事实上,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这一回报必须足够高,其表现才足以超出简单的买人一持有策略。否则,如果投资者并没有超人的能力而只是过分自信,那么频繁交易的结果将不会获得超出买人-持有策略和交易成本的高额回报。

过分自信还会影响投资者的冒险行为。理性的投资者会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最小化所承担的风险。然而,过分自信的投资者会错误判断他们所承担的风险的水平。想想看,如果一个投资者深信自己所挑选的股票会有很高的回报率,哪里还会意识到风险呢?

过分自信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会有较高的风险,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们倾向于买人高风险的股票,高风险的股票主要是那些小公司和新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另一方面就是他们没有充分地进行分散化投资。

总之,过分自信的投资者总是认为他们的投资行为风险很低,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白秦分享给苏柔的第十个投资误区便是熊市抄底。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人之所以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以为什么都懂。”这句话用在股票投资上也很贴切。投资实践中,多投资者买股票时满怀信心蛮有把握,认为肯定谢上涨,而他们去股票时就认为股价绝对已到高点,卖了就会下跌。而结果的事实证明,这些大都是他们一同情愿的认识。

喜欢在熊市中抄底的投资者就是这样的一群喜欢“一厢情愿”的人,最终结果大多起败兴而归,甚至陷进了股市的深渊。世界价值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就是一个曾因熊市抄底而吃大亏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