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三国:原来我是第一猛将李云义李茂 > 第452章 智将李丰

第452章 智将李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云义率大军往南面退去了?你可有仔细地探查过?”

豫州府,纪灵听到士兵们报来的消息,有些不可置信地问道。

“禀告将军在下,曾多次派哨骑探查。确实发现敌军已经撤退,营寨虽然未撤,但是里面所住的,全都是流亡的百姓,只有一些他们做饭用的灶台坑,其他物件再无踪影。”这名豫州兵对纪灵报道。

“不应该啊,李云义都杀到了豫州城下,居然会选择撤军?”

纪灵百思不得其解,任是他抓破了脑袋,也想不懂,为什么李云义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撤军。

“将军,不必如此疑惑,以在下看来,这李云义表面上是个名满天下的诸侯,实际上只是一个爱慕虚名之人而已。”

在纪灵旁边,一名身着青衣布衫的儒士笑道。

“哦?李丰,不知你有何高论?”

纪灵一转头,看到说出这句话的人,原来是帐下的主簿李丰,不禁笑着问道。

李丰与桥蕤,梁纲,乐就一样,号为袁术帐下直属武将中,仅次于纪灵的将领。只不过李丰位居主簿,所以在袁术军中任务多是调度粮草。

因为防御豫州城的任务重要,所以袁术也将李丰安排给了纪灵。

李丰笑着说道:“仲氏天子坚壁清野之计,使得豫州外围百姓粮食缺乏,粮食高达八十万余钱一斛。我军坚守不开城门,这些灾民们自然就将到来的李云义作为了唯一救星。”

“李云义从青州迁军而来,所以但是打到豫州城下,也必然是人困马乏。尤其是李云义为了疾取豫州而发动急战,竟未取颍川郡为立足之地。导致其战略补给线竟是从冀州渡粮而来,粮草供给竟长达数百公里,又分兵而行,此实乃兵家之大忌也!”

李丰自信道,言语之间,对李云义也颇露讥讽之意。

如此之长的战略补给线,若是一但被敌军截断,十万人一瞬间都要陷入绝境。

“李云义此番入豫州,可是足足有十万之众!如此之多的士兵,如此漫长的粮草补给线,现在以李云义三天下一城的速度,尚还可以满足供给,而一但陷入持久战,军队无粮,就会立马崩溃。”

听着李丰侃侃而谈,纪灵虽然没有完全听懂,但是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只是好奇道:“可是你又为何说李云义是空慕虚名之辈呢?”

李丰继续笑道:“仲氏天子行坚壁清野之策,使得豫州饥民无数,必然蚁附向李云义,此时,若是李云义拨粮于他们,则大军少粮,难以维持攻城,若是见死不救,则豫州饿殍遍野,李云义难辞其咎。如此证据确凿之下,李云义苦心经营的仁君之名,亦会毁于一旦。”

“而现在,李云义选择了退兵,可见,是他为了贪慕仁君之名,将所有的军粮拨与百姓后,知道已经无力继续攻打豫州,因而火速引兵撤退。”

“原来如此!”

纪灵恍然大悟。

在李丰的这一席话中,他才将所有的思路理清,而且是越想越觉得,就是这个理,分毫不差!

无论是从时间还是动机方面,李云义的所作所为,都完全符合李丰所说。

“哎呀!李丰,本帅竟然一直没有发现,你居然是如此不可多得的将才啊。”

纪灵兴奋地拍了拍李丰的肩膀,言语间颇为欣喜。

李丰也是强忍着心中的心花怒放,佯作镇定道:“将军过誉了,丰不过是读过几堆兵书,通晓几册战法而已,别无所长。”

纪灵微微点头,道:“只是这李云义却是向南撤退,不知是何缘故?”

按道理来说,若是李云义选择撤军,应该是向北撤退才是,向南岂不是背道而驰?

李丰点头道:“豫州府虽然坚壁清野,多有饥民,但是汝南并未遭到威胁。李云义应该是不舍得撤退,所以打算拼一把,挥师南下,想要做最后一搏。”

“但是,以末将观之,估计未到汝南之时,李云义的青州军就会因为饥荒而逃窜,到时候只要将军引一支兵马,于后紧随掩杀,则李云义必亡于将军之手!”

“好战略,好眼光!”纪灵深以为然,面色兴奋地在屋中转了两圈,最后左拳一拍右手,对哨骑都尉吩咐道:“速速多加人手,跟随敌军撤退方向,我要知道李云义大军这几日的详细情况!”

“是!”哨骑都尉接过令来,立马去操办此事了。

“李丰!”纪灵一声令下。

“李丰在!”李丰当即跪拜于地,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

他与桥蕤,梁纲,乐就等人虽然一直号称袁术手下除纪灵之外的最卓著将领,但是彼此之间向来不服,而他李丰在这四人之中,武艺最不成器,官衔又是最低,所以素来不怎么受重视。

如今看起来,自己的一番谋虑之言好像打动纪灵了。

能够讨得纪灵的喜欢,则自己无异于找到了一个大靠山,以后再面对桥蕤,梁纲,乐就三人,自然也能高上一等。

纪灵看着眼前掩饰不住欣喜的李丰,面露欣慰之意,道:“我令你率领三千人马出城,调查清点李云义放给饥民的所有粮草,我不管你怎么做,但是要记住,李云义到底拨出了多少粮草,数据不能有大的差错。”

“末将领命!”李丰面露狂喜。

纪灵之意,很明显就是故意给自己从中获利的机会,看来,自己是真的得到纪灵的信任了。

李丰喜笑颜开,在纪灵面前重重一拜,方才退去。

..................

豫州的灾民们却并没有想到,他们刚刚从饥荒的恐慌中脱离出来,居然又要再度面临回去。

豫州外,李云义所流下的残破军营处,有几户平民百姓们聚成一堆,用着冀州军们所留下的军灶坑,用几枝粗木架起了一个构造,挂了一口锅,便小心翼翼地取出埋在军营下方的米粟来,小心地用木盆装了一些,倒在锅中,再倒上水,耐心地煮起米来。

看着眼前锅中渐渐变得柔软的米粒,几个百姓的眼中盈出了泪水,纷纷互相诉起苦水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