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遇袭之事还未查清,苏静月待在林府,并未再外出。
外面的事情有苏六和罗大哥,帮着周旋,一切都在按照预期中发展。
苏静月无法得知,这批刺客究竟是从何处而来,银川知州府也只说有了消息,会第一时间通知林柏。
已经发生,苏静月没有过多的将思绪,全部浪费在一件没有调查清楚的事件之上。
不能出去,她用更多的时间来陪一一他们。
闲余时间,也会多画画设计图。
临近明明和阿离下学的时间,苏静月想自己好久没有给他们做过好吃的了。
于是便带着昭昭进了兰雅院的小厨房,打算做些小点心。
紫罗、报春也都跟了过来。
小厨房里配备了一个厨娘和一个烧火丫头,两人见着苏静月进来,连忙放下手中的事情。
苏静月让他们继续忙自己的事情,不用管她,看了看厨房里的食材。
苏静月想到了做些什么,现在已经快八月初的时间,银川的天气很热。
兰雅院里也分了不少的冰块,这些冰块是可食用的。
苏静月想做些糖水来消消暑。
小厨房里有药店购置过来的龟苓膏、还有一个大西瓜。
苏静月融化一块红糖,混着糯米粉揉成团子,搓了一些糯米珍珠丸子。
又切了一些西瓜丁,还有切成条状的龟苓膏。
又拿一口陶锅,茶叶混着牛奶加入蜂蜜,熬成了奶茶。
奶茶和丸子都煮好之后,加入冰块冷着。
苏静月看着调配好的几个小盆子,拿着一盏瓷碗,舀些龟苓膏、西瓜丁、糯米珍珠丸子、加入冰奶茶。
一碗简简单单的糖水,就做好了。
苏静月自己尝了一口,又舀了一口喂给昭昭。
昭昭瞪大了双眼,脸上满是惊奇。
“哇,嫂嫂,这个冰冰的,好好喝呀。”
她说完,又自己端着碗,拿着勺子喝了好几口。
苏静月又按照原样,调配了几碗,分给厨房里的人,又让紫罗和云水送上一份去姜淑仪的院子。
其余的都搬到了兰雅苑中的小亭子。
这间小亭子是苏静月特地建造的凉亭,在两间房子过道的正前方,有穿堂风吹来。
亭子上方是一棵很大的桂树,枝干被精心修剪过,剩下茂密的球形树冠。
恰好将整个凉亭都遮住,周围四个方向,都围了纱幔。
地上铺了木板和竹篾凉席,凉快的很。
燕娘正带着一一,在凉席上玩耍。
一一长了六颗小牙齿,上面四颗,下面两颗。
看见苏静月过来了,挣开燕娘,捯饬着小短腿,小胖手往她这边爬。
没爬一小段,就被燕娘抱了回去,然后,他又爬了过来。
苏静月将鞋脱了,穿着袜子坐在凉席上,将小团子抱了过来。
一一身上只穿了一套小短褂,里面还有一个小红肚兜。
抱在手里软乎乎的,让苏静月爱不释手,连亲了他好几口。
昭昭跟着苏静月坐着,她这个姑姑才是和一一相处时间最久的。
苏静月忙着外面的生意,明明和阿离又要下午才会回来。
昭昭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兰雅院里,甚至有些时候上课,都会带着一一。
一一张着嘴,对着姑姑笑出下面两颗小米牙,伸着手要去摸昭昭的脸。
昭昭从嫂嫂手里接过小侄子,让他平躺在席子上,带着他一起翻身玩。
这也是最近新学的,一一起初还有些不明白,转头看着姑姑滚了好几圈,才跟着一起滚。
苏静月和燕娘他们,都为两个人让了让位置,看着两人打滚。
在树下趴着的五月,也有样学样,滚动了起来。
虽说兰雅院每日都是打扫过的,但地上仍然有些灰。
五月滚了一圈后,身上白色的皮毛沾了不少灰。
中午太阳大时,才带着五月去花园的池塘里,洗了个澡。
苏静月故作严肃的咳了咳,五月趴在地上,与她对视两眼,心虚的转了过去。
看着他摇晃的尾巴,和逃避的身躯。
苏静月看着自家的聪明小狗,哭笑不得。
算了,反正都脏了,还不如让它多快乐些时间,大不了,过些时间,再拖它下水洗澡。
“嫂嫂,昭昭,我们回来啦。”
“姐姐。”
楚明和阿离背着自己的小挎包,跑进院子里。
阿松和阿桦,提着两个人装笔墨纸砚的木箱,跟在后面跑。
燕娘拉开帘子,让两个小主子进来乘凉。
“都出汗了,下次可以慢些走,别跑。”
报春端来水盆,拧干帕子,刚要亲手给两位小少爷擦汗,却被苏静月制止。
“报春,让他们自己擦汗。”
明明和阿离笑了笑,自己从报春手里接过帕子,擦了汗之后,还将水倒在花丛中。
“他们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不能太过娇惯。”
苏静月对着几人叮嘱,他们之前在楚家冲,也都是自己能做的事情,都自己做。
现在日子好过了,苏静月也不想将弟弟妹妹,养成生活不能自理的废人。
“是,主子。”
报春应了下来,刚刚吓死她了,她还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
苏静月见着两人收拾好自己,起身走到放食材的小桌子上,调了几碗糖水,分给大家。
在明明和阿离的碗里,多放了一些龟苓膏。
夏天吃些龟苓膏,比较消暑。
纯天然的中药材做成的龟苓膏,有些微苦,加了甜甜的糖水,综合了一下苦味。
明明吃了一口龟苓膏,可能味道不太喜欢,都放到了一边,挑着西瓜吃。
阿离和昭昭都不挑食,就算是不喜欢龟苓膏的味道,但是在自己碗中的,都会吃完。
“嫂嫂,我可不可以不吃龟苓膏呀。”
楚明用勺子将条状的龟苓膏分成两半,抬头问苏静月。
苏静月:“不可以。”
明明:“唔,好吧。”
晚饭是在正厅,一家子一起吃的。
饭后,林柏说了一个消息,他受诏入京,要离开银川一段时间。
不止是他,江南的几个大世家,都收到了同样的诏书。
而传给他的诏书,多了一行字。
“苏沪之女,一同归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