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书友“公子袁”三月二十日九连打赏,作者菌感激不尽加更章节!
燕王朱棣亲自率领张玉、丘福、朱能、陈亨、房宽、郑亨并朵颜三卫指挥使九卫近三十数万之众出兵燕京城。
数十万之众浩浩荡荡直奔“广昌县”而来。
那“广昌府”不过一府之地,兵不足三万,如何能够阻挡得住燕北数十万之众。
广昌府守将孟善、杨宗随即打开城门献城投降。
当然了这个广昌府之所以主动归附燕北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守城主将孟善有一个很牛的身份:
亚圣孟子的第五十五代孙孙孙孙孙……。
这位守将承袭先祖遗志自是不愿意自己城中的百姓惨遭生灵涂炭,因而率众降燕。
朱棣对于这位亚圣世孙自是好一番称赞。
但是即便这样也没有阻止这位燕王殿下在广昌府劫掠一番!
而后燕军便继续向蔚州开进。
那“蔚州”却也不敢抵挡燕北这数十万大军之众。
守将王忠、李远同样不战而降。
燕王朱棣则在这“蔚州”城内大肆收刮一番。
那蔚州毕竟乃是号称一州之地燕军收获颇丰。
朱棣正在蔚州城中摆酒庆贺之时却又探马来报:
李景隆大军率领数十万大军前来以图与燕军决一死战。
朱棣冷冷一笑:“李景隆那小儿是来送死的吗?”
“怎么上次死里逃生活得不耐烦了?”
“诸君随本王与之决一死战!”
一众将官无不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道衍和尚却道:“阿弥陀佛,王爷暂且不可如此!”
燕王朱棣闻听此言不由得微微一愣。
“禅师何以阻我?”
“难不成禅师以为我燕北数十万大好儿郎不是那李景隆的对手?”
道衍和尚微微摇头:
“此时我燕北一应骁将在列,怎会担心不是那李景隆小儿的对手。”
“那禅师因何拦我?”
道衍和尚道:“王爷您却忘了我们此次前来乃是为了图利。”
“此时我们既然已经得手又何必与那李景隆小儿一较高下?”
“想我燕北九卫之中六卫乃是新到燕北之人。”
“便是陈亨、房宽等诸位将军愿意与王爷同生共死然而手下一众士卒却不好说。”
朱高煦闻听此言不由得微微拧眉。
自然再不用道衍和尚把话说完便已明白了其之意思。“
想来那近二十万新军刚刚投入燕北。
这年关将近之时自己便让这些人上阵杀敌。
那一众新军心中自是不会高兴。
此时朱棣一心只想着如何笼络人心。
此等离心失德之事那燕北枭雄自是不会去干。
因而微微点头,“禅师所言极是,这都要过年了还打得什么仗?”
“不若大家全部返回燕京城下饮酒作乐的快活!”
那道衍和尚便是这个意思微微点头之后连声称赞:
“王爷圣明。”
朱高煦心中却想:如此一来这岂不是白走了一圈?
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
略作思量之后便已计上心来。
于是上前一步躬身施礼:“父王,孩儿却有一个主意,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棣点头,“煦儿有何话说?”
朱高煦道:“父王此行虽然收获颇丰,但是就这样回去却也有失体面。”
“那李景隆小儿定会以为父王是心生惧意,不敢与之为战。”
“以孩儿看来那李景隆既然率领数十万大军前来,定然是想与父王决一雌雄。”
“既然如此,父王何不戏耍那李景隆小儿一番?”
朱棣凝眉:“煦儿是何用意?”
朱高煦道:“此处距离那十三叔的大同府不远。”
“父王何不派出一队兵马前往大同,做出要奇袭大同之势。”
“届时必将引得那李景隆挥兵疾驰前往救援。”
“而父王的大部队则借道返回燕京。”
“如此一来不但一众将士能够回家燕京城好酒好菜的过好年。”
“还能没事戏耍那李景隆一番!”
道衍和尚闻听此言连连点头:
“小王爷此计甚妙!”
朱棣哈哈大笑:“煦儿妙计,如此最好。”
“不知诸位兄弟哪位将军愿望?”
朱高煦急忙道:“父王这法子既然是孩儿提出来的那势必孩儿行事。”
朱棣点头:“我煦儿自是首当其冲!”
“不知还有哪位兄弟愿往?”
大殿之中一众将佐纷纷请命,当真是人人踊跃,个个争功。
朱高煦却道:“父王此次先前一步许轻装快马,方能引得李景隆因为我军先头一部已经到在大同城下。”
“因而孩儿所带领人马却不能是燕北与大宁铁骑。”
“那样的话跑不快,而且万一被李景隆追上又难以脱身。”
“因而还问以为便已朵颜三卫最为合适。”
“而且三卫之中便以福余卫人数相对较少,不过两万人而已。”
“如此一来却也更像突前一部的先锋营。”
“因而孩儿请以福余卫相随孩儿作为疑兵前往奇袭大同。”
朱棣连连点头,“煦儿所言极是。”
“那就由安出兄弟带着福余卫的弟兄走上这一遭!”
“并且由谭渊兄弟相随,辅助煦儿与安出兄弟。”
安出及土并其手下与谭渊等一并躬身施礼。
“末将领命!”
朱棣道:“诸位兄弟不必多言,即刻启程。”
“那年夜酒只待兄弟们凯旋之时本王在燕京城为诸位补上!”
朱高煦、安出及土、谭渊并二嘎子、安出及宁一并出了蔚州府衙。
点起福余卫两万骑射便往大同而去。
未过半天时间朱棣同样带领数十万大军一并启程而去。
缓缓的向大同方向进发。
只是到了傍晚时分,大军安营扎寨之后略作休息。
等到了月黑风高之时却又再次起营。
转过头来向着燕京城的方向快马疾驰。
然而远在数里之外的李景隆部怎知其中奥秘?
白日里听闻斥候回禀已有数万燕北精骑快马向大同方向疾驰。
且随后燕北数十万大军一并出了蔚州城直奔大同而去心中怎能不惊?
想那大同乃是“代王”属地。
而那代王朱桂本就性情暴躁,恣意妄为。
建文帝只怕其与燕王朱棣联手,因而派了上将陈质执掌大同三卫。
此时若是那燕王数十万大军到了大同城下当真不知会出什么事情请。
因而那讨燕大帅李景隆与营中诸将一番商议之后便率领着近百万大军日夜兼程赶往大同方向驰援。
然而三日后一众斥候却又回报之时却又说不见了燕军主力动向。
便只打探的一队燕北精骑数万人正在赶往大同。
李景隆不免生疑:那燕军的主力怎的不见了踪影?
营中诸将言道:“想来那燕贼定然不会令自己那数万精骑赶往大同城下送死。”
“因而想来此时那燕京主力或许就在后面。”
“只不过隐藏的比较好没有被我军斥候发现而已。”
李景隆心中暗想:那大同乃是战略要地。
而且城中又有不知心思究竟如何的代王朱桂以及大同三卫十万之众的精兵。
无论如何也不容有失,不管朱棣的兵马到哪了这大同也绝不容有失。
因而继续带领数十万大军奔赴大同。
--
作者有话说:
感谢书友“公子袁”三月二十日九连打赏,作者菌感激不尽加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