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学透曾国藩 > 凡事患在不为

凡事患在不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曾国藩语录】凡事患在不为,为之不已,终有效验。成大业者,每由于险阻艰难,致大富者,恒基于铢积寸累。庖丁解牛,手肩足膝悉舞会,由其娴也。泰西诸国之人每治一事,不吝巨费,不惮其功,不造其极不休,故其技能往往卓绝。今就操练一端欲与颉顽,当尽己百己千之工,以期必明必强之效。【曾国藩轶事】“强”字之义项中,另有一“勉强”之意。此处之“勉强”,是“尽人事,听天命”的意思。曾国藩经常将此二字挂在嘴边,鼓励自己,激励部下。但他并非那种迷信之人。因为他没有把一切交由运气来决定,反而积极进取,尽自己最大努力。“吾惟尽一分心作一日事,至于成败,则不复计较矣”,这句话,就是他心态的真实写照。他经过认真总结,认为“事功之成否,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文章之成否,学问居其三,天质居其七”。“天命”“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力”“学问”却在于人自身,所以他又说:“学也者,人心主之,吾之所能自勉者也。”

如果尽三分人力,本来不可能的事,或许就可以挽回,倘若不加努力,本来绝好的机会,也可能擦肩而过。同治三年(1864)曾国荃率军猛攻天京城,久攻不下,便派人开挖地道,上下齐攻,太平军人少力单,渐不能支,而湘军士气越发旺盛,破城指日可待。曾国藩闻听此讯,十分兴奋。他在日记中写道:“以是知人力可夺造化之权,凡事不得尽诿诸气数也。”

这句话特别强调人力的积极能动作用,甚至可以改变天命,告诫人们不要把什么事都归于运气,而应该尽自己努力,争取变不可能为可能,变害为利,转败为胜。同治五年(1866),他在给两个儿子曾纪泽、曾纪鸿的家书中更明确的指出:“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句中所说“有所激有所逼”,指的正是勉励自己,尽力而为,甚至要强迫自己坚持做下去。这里,他已把人力决定的分量提高到一半以上,而且确定无疑地提出,如果听凭命运,“无所为”,要取得成功几乎不可能。从此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丰富,曾国藩更加认识到人力的决定作用,从而坚定了勉强办事的信念。“勉强”的另一层意思可以用“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句话来概括。一般成大事者,开始创业时,无不遭遇重重艰阻,从当时情况看,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如果因此心灰意懒,就此放弃,恐怕也就没有那么多留名史册的豪杰,历史将单调无味,社会也将停滞不前。有些事本来不可能发生,但因为人为的努力,扭转了事机,改变了原来的发展方向。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因为他们相信人力可以胜天,不甘心受命运和他人摆布。诸葛亮明知蜀国最弱,仍屡次发兵攻魏,因为他知道,如果不攻魏,等于坐以待毙,有攻打的机会,他就不会放弃。事实上,有几次对魏国给予了沉重打击,如果不是意外原因,历史可能就要改写。曾国藩的身上,浸润着这种自信心,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毅力。他刚出山时,江南形势糜烂不堪,几乎无法收拾。太平军所过之处,势如破竹。清廷总督、巡抚就有几十人被俘被杀,就连曾国藩的老师、湖广总督吴文镕也未能幸免。太平军两三年间迅速壮大,势不可挡。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大清危亡在即。曾国藩自己也毫无必胜把握。他曾多次说过,他是抱着必死之心办事的,成则天下大幸,败则已尽自己努力。不能因为看到困难就缩手,看到强敌就投降。同治四年(1865),他给一位部下的信中说:君子立身行己,但求寸心之安,成与毁听诸天,爱与憎听诸人,有非我所得主者。公道自在天壤,亦无久而不明之理。“听诸天”并非真是靠天决定,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在于自己。咸丰十年(1860),他在给好友夏弢甫的信中说:朱子之学,得之艰苦,别国藩生平之宗旨,治军之微,尚有如桴鼓之相应。自以秉质愚柔,舍“困勉”二字,别无入处。而不意阁下尚论大贤,亦以“艰苦”二字,发其微也。“困勉”,也即“勉强”,越是艰苦困难之处,越要努力向上。同治十年(1871)五月,即他去世前九个月,他给负责襄办洋务的吴大廷写信,在不经意中,又谈到了办大事的经验,信中说:凡事患在不为,为之不已,终有效验。成大业者,每由于险阻艰难,致大富者,恒基于铢积寸累。庖丁解牛,手肩足膝悉舞会,由其娴也。泰西诸国之人每治一事,不吝巨费,不惮其功,不造其极不休,故其技能往往卓绝。今就操练一端欲与颉顽,当尽己百己千之工,以期必明必强之效。这封信是他去世前写的关于成功处世的少数几篇文字之一,可以视作他对自己一生办事经验的总结。由他对西方人办事由衷的佩服中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这番总结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智慧解读】“凡事患在不为,为之不已,终有效验。”

这恐怕不只是曾国藩成功的关键,也是所有豪杰成就殊勋大业的不二法则。目标明确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求实际的人,知道为什么去要;能够将“要什么”和“为什么要”连在一起,并知道“如何要”的人,肯定是有想法、有思路,且有实际行动力的。世上的一些事,当我们没有走近它时,往往觉得神秘莫测,因此会感到困惑、迷茫甚至充满敬畏。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选择能避则避,即便硬着头皮去接受,往往也是胆战心惊,在心理的作用下越发感到力不从心。其实,阻力并没有那么大。这个时候,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能否用行动来检验它的难度,而不是用臆想将阻碍无限放大。也就是说,先行动起来再说,只有行动起来,才能了解事物的确切真相,才能把握事情的真切走向。我们所谓的障碍,其实不过是些小木块,你没有行动,它便永远是你的阻碍。火车头只有在启动以后,才会爆发出惊世骇俗的力量,人只有在行动以后才能石破天惊。困难出现,呆坐着发愁,找理由回头,这是最容易摧毁心智的。所以,别被自己想象出来的困难吓倒,黎明前总会有一段黑暗,你穿越了黑暗,光明随之即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