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学透曾国藩 > 断出缓急抓关键

断出缓急抓关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曾国藩语录】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详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曾国藩轶事】咸丰九年(1859),太平军与湘军已几决雌雄,各有胜负。然而太平军还控制着南京及其与南京相关的长江上游安徽等重要市镇。如何把握下一步战局的有利发展,是对曾国藩的一个重大考验。曾国藩以为,凡事必抓关键,而这个时期的关键就是要夺取安徽的重要据点。攻克武昌后,曾国藩留驻武昌,与胡林翼商定了进兵安徽的计划,咸丰九年九月(1859年9月末),曾、胡商定了三路进兵计划:都兴阿、多隆阿、鲍超、杨载福沿江东进,围攻安庆为第一路;曾国藩攻太湖、潜山、桐城为第二路;胡林翼取道英山、舒城、六安为第三路。咸丰帝听了别人的建议,害怕湘军会把安徽的太平军逼向淮北,令曾、胡改变战略计划,而曾、胡并未接受,曾国藩反而亲领围攻安庆的第一路军,第二路军调多隆阿、鲍超担任。当各路人马会齐,便发起对太湖的进攻,打响了湘军反攻安徽的第一仗。由于鲍超的苦战,阻住了陈玉成的大军,使太湖一战取得胜利。战后,鲍超及其“霆军”声名大振。咸丰闻报,加封提督衔,并赏假回籍养伤、省亲。待他假满之后,曾国藩、胡林翼令其募勇万余人统带,成为湘军中最主要的一支大部队。这时,曾国荃、李续宜也率军由湖南赶来,曾国藩、胡林翼再次部署兵力:曾国藩围攻安庆,攻夺城池;多隆阿主攻桐城,同时狙击太平军对安庆的援军;李续宜驻军桐城与潜山之间的青草塥,策应各路军,是围攻安庆的一支机动部队。从此,安庆被湘军和湖北军紧紧包围,内外联系中断,直至咸丰十一年(1861)被攻陷为止,一直处于敌人包围的困境中。曾国荃一军在安庆到底还能否坚持下去?会不会攻安庆不克而反被太平军吃掉?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有的人提出要先求稳后求胜,宁可将曾国荃一军先从安庆城外撤走。连胡林翼也一度失去信心,对于继续围攻安庆发生了动摇。曾国藩感到从各个方面来的压力。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自今春以来,艰难万状,逆党之救援安庆,其取势乃在千里之外。江西被陷一府五县,湖北被陷二府十一县,皆所以牵制湘军之势,解安庆之围。论者多思撤皖围之兵,回顾湖北腹地。又有人主张弃皖南之防退保江西。鄙意皖围万不可撤,否则江北之贼将一意上犯湖北,皖南之贼将全力进攻江西。所以,他始终坚持要继续围攻安庆,认为能否攻克安庆才是一切问题的关键,其他的都可以放到相对次要的位置上进行考虑。他说:纵使武昌有疏失,安庆之围仍不能退。因为贼纵有破鄂之势,断无守鄂之力,武昌纵失尚可复得,而安庆一旦弛围,将不可复得。无论武汉幸而保全,贼必以全力攻扑安庆围师,即使武汉失守,陈玉成亦必是以小支驻守,而以大部队回扑安庆,甚至弃鄂而不顾。去年李秀成等弃浙江而回攻江南大营,曾经得手,现在陈玉成必定又是故伎重演。因此,无论武汉能否保住,总以陈玉成回扑安庆时,湘军能否守住壕垒,以定乾坤之能转不能转。安庆之壕墙能守,则武汉即使失守,也可由李续宜等重新收回,这样乾坤必有转机。安庆之壕垒不能守,即使武汉保全,贼势亦必复昌,则是乾坤没有转机。他还特别对曾国荃说,安庆之得失,是关系曾家气运的一大关键,也是关系大清王朝安危的一大关键。他要求曾国荃在安庆无论遇到什么险恶情况,一定要设法坚守起码5天的时间,在5天之内,他一定会派援军前来救援的。曾国藩所说的援军,主要是指他从皖南抽调出来的鲍超一军。还有胡林翼从太湖大营和鄂皖边界地区抽调的成大吉部湘军近万人。把围攻安庆作为当时战事的关键来抓,可以说是曾国藩看得准、有眼力,把握问题实质的能力强,而顶住各方面压力,克服极端的艰难险阻,坚持安庆之围不撤,则更体现了曾国藩在关键问题上的主见性、不妥协性以及那种战胜险恶的坚韧精神。【智慧解读】能把握分寸,“就重避轻”,这是很多成大事者必备的重要素质。正所谓“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主次分明,分出轻重缓急,永远是做事的原则。一个人要获取成功,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选好一个突破口,其实往往就可以大有收获。对此,曾国藩的见解是:“抓住关键,收纲举目张之效。”

其实但凡有大智慧的人在做事时,都能够分出轻重缓急,他们不会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纠缠不休,否则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延误了重要的事情。生活中,很多人正是因为缺少分辨轻重缓急的能力,所以做事不得要领,从而导致做起事来效率极低。将事情分出轻重缓急来,择其重点而优先处理,这是避免自己过于忙碌的一个重要原则。学会判断事情的轻重缓急,就重避轻,效率自然会大大提升,我们便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让人生多一份轻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