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我又把命赵轻丞与谭知进下去募兵的事告诉了大臣们,他们倒也没有什么异议。
我知道要换作以前,他们铁定又要吵吵嚷嚷地表示不同意了,一定会说赵轻丞只是文臣,又没有带过兵,绝对不行之类的话了,但之前我询问有没有谁愿意去募兵御敌之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而且军情确实紧急的情况大臣们心里清楚得很,所以如今我让赵轻丞募兵的时一说,他们自然个个没有话说。
他们没有胆子去边关御敌,这时候有人出来帮他们去,他们自然个个都乐意的。
然后,我只能等待了,等着赵轻丞和谭知进赶快募到兵,赶快训练成,然后赶快赶赴边境。
我这边着急等待赵轻丞与谭知进把兵马训练妥当,边境那边却不等人,隔三差五地便往京师传来军情危急的消息,最后几乎是一天数道军情急报,表明关隘即将守不住,恐怕不日就要被攻破,请求朝廷增兵。
我急得团团转,只得也一天数次派人询问赵轻丞与谭知进兵马训练的进展。
赵轻丞与谭知进也已经尽力在加速进行了,所以给我的回复便是不日即可动身赶往边境。
他们所言不虚,果真在三日之后领兵火速开赴边境去了,我听到这个消息自然松了口气。
可是,还是来不及了,就在赵轻丞与谭知进带领人马赶往边境的途中,探马来报,宁端关口失守,被齐玄翎攻破。
我赶紧把这一消息快马加鞭让人告知了赵轻丞与谭知进,他们二人便赶紧赶往宁端关口,准备堵住那边被齐玄翎打开的缺口。
宁端关口被冲破的消息传来,整个京城沸腾了,京城内外顿时躁动不已,宁端关口是我军防守最严密的关口,此处一开,若被敌军冲进关来,那就极度危险了,大臣们自然惶恐。
而且大臣们不知从哪里探知了消息,竟然知道了齐玄翎成为燕平驸马并领兵进犯宁端关口就是齐玄翎带兵冲破的消息,纷纷指责我的不是。
“太后,你早就知道齐玄翎成了燕平的驸马,何以将此消息刻意隐瞒?太后这样做,无异于掩耳盗铃!”
“太后明知齐玄翎很有可能领兵来犯,却封锁消息,简直将朝事当做儿戏!”
“如果因为太后封锁消息而让我军掉以轻心而打到京师,这个责任恐怕太后你也负不起吧!”
朝臣们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但无论如何,对敌之策还是要商议,这才是重中之重。
朝臣们在对我进行了一番大肆的批评之后,也知道事已至此,再指责也于事无补了,便都将目光转移到如何对敌上面来了。
“如今燕军已攻破宁端关隘,军情紧迫,我们眼下只能从权,从西北边境调一部分兵马过来,以抵御燕军。”兵部尚书肃然提议道。
“哀家已经命赵轻丞与谭知进赶往宁端关,希望他们可以把缺口堵上。”我把这个消息说给了大臣们知道。
“虽然赵轻丞与谭知进已赶赴宁端关隘,但能不能堵上缺口还未可知,何况,就算他二人顺利堵上了缺口,其他关隘也已岌岌可危,毕竟其他关口的防守比宁端关口可要薄弱多了,如果不从西北挪调兵马过来,只怕别的关隘很快便会被攻破。”吏部的周尚书表示同意兵部尚书的话。
两位大臣全都给出了要挪调西北兵马支援东部关隘的建议。
“不可!”王御史出来反对,“铁兰一直对我西北边境虎视眈眈,西北的兵马绝不能动,如若挪调了西北的兵马,铁兰一旦探知,必会加紧对西北边境的攻势,如若能够守住自然没话说,但倘若被铁兰攻进关来,到时我们将两边受敌,这样对我们绝对是致命的!”
“王大人说得没错!绝对不能挪调西北的兵马,铁兰勇悍无比,不挪现在的兵马还勉强可以守关,一旦挪去,必定会有闪失,所以万万不能挪调!”同意王御史的也大有人在,纷纷表示西北的兵马不可挪调。
这下,朝堂上顿时分裂成了两派,一派说要挪掉西北兵马支援东北边关以抵御燕军,一派坚决不同意动用西北的兵马,怕因此让铁兰攻入关来导致两边受敌。
一时间各说各的理,情绪激动之下,大臣们有的争得面红耳赤,有的甚至情绪失控之下要向反对者动起手来。
“诸位卿家勿要激动。”我看不下去了,阻止他们道,“既然诸位卿家都觉得自己的建议有理,那不妨听听哀家与皇上的吧。”
大臣们听我这么说,才安静下来。
“哀家以为,兵部与吏部两位尚书的话很有道理,现在的形势是,西北暂时无虞,虽说抽调兵马有可能会让铁兰攻入关来,但毕竟这还只是假设,相对而言,东北关隘形势的岌岌可危却已是千真万确的了。总不能为了个假设,而眼睁睁看着东北关隘失守吧?”我当然是倾向于兵部与吏部两位尚书的建议的,我可不想让齐玄翎有一丝攻入关来的可能。
“太后所言虽然有理,但朕以为,王御史等人的话才更有道理。”皇帝却和我唱起了反调,说道,“西北的兵马原本就是为抵御铁兰而设,如今铁兰还未被我军损伤一分一毫,又如何能够把戍守的兵力调走,此事万万不可!朕第一个不答应!”
我一听,有些急了,说道:“皇上,现在东北关隘形势危急,如若不调兵过去支援,定会被燕军攻入关来,进而兵临城下,到时可就晚了!虽然挪调西北兵马的确对西北的局势不利,但如今东西边关相较,东北的局势更家危急,当此之际,唯有从权,且就算铁兰趁机攻打西北关隘,也不是一时一刻就能拿下的,但若不马上增兵支援东北关隘的话,各处关口可就要马上沦陷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啊!况且,也只是调拨一部分而已,对西北大局应该没有多少大的影响。”
我长篇大论苦口婆心地一番循循善诱,只希望皇帝可以听取我的意见,答应增兵东北关隘。
“绝对不行!”谁知皇帝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说道,“既然无法两全,那就必得先顾好一处,然后再拼死守住另一处,倘若真被燕军攻入关来兵临城下,大不了和他们决一死战也就是了!”
对于皇帝的论调,除了兵部和吏部的两位尚书以及站他们一边的那些同僚不同意之外,对方阵营里的大臣自是纷纷表示同意。
唉,看到皇帝的坚持己见,我暗暗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
皇帝年少气盛,我看就算我跟他继续在朝堂上争执下去,他也不会屈服于我,既然这样,我也只能放弃初衷,可是心里这口气却极为不顺畅。
一来自然是因为皇帝当着这许多大臣的面给我难堪让我下不了台,最重要的是,皇帝的主意阻止了我想要守住东部关隘不让齐玄翎攻进来的想法,让东北关隘的局势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从而增加了齐玄翎攻进关来的可能,或者确切来说是加速了齐玄翎攻进关来的脚步,毕竟谁都看得出只要不增兵,齐玄翎攻进关来是迟早的事情。
下朝之后,我再也忍耐不住,把皇帝叫住,质问他道:“皇上,为何不与哀家在朝堂上共同进退?”
“太后,就事论事,儿臣只是尽作为皇帝的职责,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而已,难道太后连这都要过问吗?”皇帝却对我不敬起来,语气颇为强势,“再说,太后有太后的打算,儿臣也有儿臣的谋略,儿臣与太后在商议国事的时候,做到和而不同才是正道。”
想不到皇帝竟能说出这样的大道理来,这倒让我不由一愣,倘若换作往常,他说得有道理,我自然欣慰,可是现在他的话明明说得挺有道理,可是语气和神情却颇为强势,似乎一夜之间变得对我不再敬畏恭顺,我心里自然不痛快。
“皇帝,哀家不否认,你刚才的话的确有点道理,只是你似乎忘了是谁让你坐上这把龙椅的,这是你对哀家该有的态度吗?”我冷冷地责问皇帝道。
“太后,儿臣的口气虽然重了点,但这都是为朝局着想,况且若论礼数,据说太后从前对我母妃也是非常得不恭顺,既然太后可以以下犯上,那儿臣为何不能稍稍忤逆?”皇帝对我的责问采取了无视,说的话更是越来越放肆。
这下,我彻底恼了,怒道:“皇帝!你是觉得你已经大了翅膀硬了是吗?你最好不要惹恼了哀家,如若不然,哀家可就不能保证你母妃的安全了!”
皇帝听完我这话,却没有让我看到他惶恐的样子,反而对我的话嗤之以鼻,说道:“太后是要拿儿臣母妃的性命来威胁儿臣是吗?既如此,太后大可一试,儿臣绝不阻拦!”
说完,皇帝一甩袖子,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