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拖回自己的房间,苏纤柔看着周围的一切。
那种突然被所有人抛弃,厌恶的感觉像是一阵阴深深的乌云一样笼罩在她的天空一般,慌忙,恍惚,恐惧,害怕,所有的情绪一拥而上,她几乎有了要轻生的念头。
“二小姐,你也不要太伤心了,夫人和老爷只不过就是太生气了而已,等三小姐出嫁以后他们也就会把你放出来了。”
嬷嬷生怕苏纤柔做出什么事,立即劝解着。
此话一出,苏纤柔微微一愣,随后释然了。
想想苏云卿,当初那般木讷愚蠢臭名昭著的人如今都做了世子妃,她在这里要死要活又有什么意思?谁会心疼?
苏云卿那种人都做了世子妃,那她难道还比苏云卿差不成?
苏云卿当初遭受了这么多欺辱都没死,难道她就挨了两耳光了还活不成了?
以前的苏云卿遭人如此陷害都活了下来,她不过就是被人连累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要紧牙关挺过去,她相信自己的命运不会比苏云卿还要差。
“伤心?我有什么好伤心的,苏云卿那样的人都能够成为世子妃,难道我还比她差不成?”冷笑一声,只要想到这,方才那想要轻生的念头一扫而光。
人已经不小了,既然爹娘靠不住,那就只能靠自己了,苏云卿这么一个爹不疼娘不爱的人都能够勾搭上世子和十三王爷,她就不信以她的聪明才智会遇不到一个比他们更好的男人。
坐下,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既然谁都靠不住,那还不如好好打扮打扮自己,为自己多想一些,也总好过做傻事来得好。
……
想到方才苏纤柔那个模样,张氏就气得眼睛通红,靠在床上一动不动,面色苍白,眼泪更是在眼眶里打转。
不过几天功夫,整个人都老了好几岁一般。
娘家有一摊子破事等着她,女儿又不听话,夫君和她从来不是一条心,就是如此下去,日子怎么过才好啊!
“夫人您就放心吧!二小姐方才已经让丫鬟去厨房准备吃的了,虽说挨了两耳光,看样子是长大了不少,也没有要死要活了,您放心。”
嬷嬷看着这个模样的张氏,觉得心疼得很。
“是吗?吃饭了就好。”
自己的女儿什么个性她清楚得很,既然知道吃东西了,那必定就是知道自己错了,知道照顾自己,如此她也就放心了一些。
“嗯,您再休息一会吧!等到时辰了外面怕是会忙得很,到时候奴婢再叫您。”
嬷嬷给张氏盖了一层毯子,小心翼翼的伺候着。
“都说能够做母女那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可是我与苏云卿就好似冤家一般,只要她好,我就难好。”
这女儿从出生那天就开始拖她后腿,如今倒好,终于嫁人了,可是给她带来的麻烦却还是无穷无尽的,真的让她觉得烦心。
嬷嬷听着张氏的话,不免觉得他实在太过偏激了,苏云卿虽然和她不亲,可是也从来没有加害过她,哪里像她,对她从来都不曾有过半分心思?更是三番五次对其下黑手,没死那是苏云卿命大啊!
“夫人您这话……母女哪有隔夜仇呢?”如今对苏云卿不好,对张家那是一点好处都没有啊!夫人难道还要准备就这么和苏云卿继续作对下去吗?
“按照你的意思,我是应该向苏云卿跪下忏悔,流眼泪,祈求她的可怜,然后让她帮张家一把吗?”张氏冷哼一声,看着嬷嬷问。
嬷嬷低头,没说话,她可不会这么想,毕竟之前张氏如此对待苏云卿,能够得到她的原谅就已经不容易,哪里可能会帮张家一把?
“你以为我这样低三下四的去求她他就会原谅我吗?太可笑了,当初还未嫁过去的时候尚且不会,更何况是今天?”
今天的苏云卿已经同往日不一样了,身份不同,那么对待她这个母亲,又怎么会一样?
“你以为今天他打纤柔是因为太生气了吗?”
“这……”
“他是打给我看的,他觉得我毁了他的仕途,当初三个女儿中,他最不看重的女儿却嫁进了靖王府,你说他对我生气又对谁生气?可是这能怪我吗?”
张氏冷哼一声,她的确是不喜欢苏云卿,可是他那个做爹的,又何曾喜欢过苏云卿,看重过苏云卿?
今日见她嫁了一个权势人家,得到靖王府的看重就拿她撒气,拿她最疼爱的女儿撒气,何其可笑啊!
“夫人……”
嬷嬷无奈的唤了一声,这不怪她又能怪谁呢?
“苏翔本来就不是什么大气的人,如今出了这种事情自然就知道拿我撒气了,只是可怜了纤柔,从小到大没有被骂过一句重话,如今却被苏翔打了一耳光,一定很疼吧!”
越想张氏就越觉得痛心,打纤柔是假,苏翔想打的是她吧?
“苏翔就是个记仇的人,苏云卿就是和他一模一样,从来都不会记得我的好,只会记得我的恶,如今即便是我自己趴在地上给他们踩他们也不会记得我的半分好,只会把我往死里侮辱,所以,我不会轻易低头的。”
听张氏这话,嬷嬷不住皱眉,的确,老爷是个记仇的人,可是苏云卿却不见得也是那样的人,只要看看她对以前的丫鬟就知道了,如今那个丫鬟也是嫁了一户不错的人家,出门的时候苏云卿还给了一些银子做嫁妆,以至于,现在那个丫鬟在夫家的地位很高,从此就可以看出来,苏云卿是个有情有义的姑娘,绝对不是夫人口中的记仇之人。
从前老太爷对她也是不管不问,后来退亲以后就对她上了心,现在瞧瞧她和老太爷的关系那是比谁都好,当然也有人说苏云卿对老太爷好那是为了以后有个靠山,可是现在瞧着,怎么觉得她对老太爷都很随后,而且如今有了靖王府做靠山,她还用得着去讨好别人吗?
所以说,最会记仇的那是夫人,不是三小姐,夫人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