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民国大文豪 > 第三十六章 明星电影公司

第三十六章 明星电影公司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林子轩在来之前就打听过郑证秋的为人和过往经历。

他知道此人支持新文化,虽然喜好京剧,却又不排斥外国文学,还排演过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一位追求思想进步的爱国人士。

和张时川不同,对这样的人不能用利益来打动,只能投其所好。

所以,他准备了《津门大侠霍元甲》这个故事,并且写了《万里长城永不倒》这个歌词。

看着郑证秋激动的模样,林子轩知道应该没有问题了。

当然,他不是为了忽悠郑证秋,而是确实想要拍一部关于霍元甲的电影。

先这是一部动作片,会很有市场,至少不会赔本。

而且霍元甲在全国很有影响力,连孙仲山都称赞过他,他所创建的精武体操会日益壮大,影响深远。

拍摄霍元甲,也是宣扬尚武精神,弘扬民族自尊,是完全正能量的电影。

林子轩给郑证秋的不是完整的剧本,只是有关霍元甲的一些故事。

霍元甲幼年体弱,无法练武,却自己偷学武功,然后四处寻访名师,交流技艺,后来在天津和俄国大力士比武,轰动津门。

在上海和英国大力士约战,和日本武馆的切磋,创建精武体操会,最终死亡的猜测等等。

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就是一部很有传奇色彩的电影。

不过在拍摄之前,还要经过霍元甲的家人和精武体育会的人同意,特别是剧本方面。

这是对爱国武术家的尊重。

精武体育会是个庞大的组织,而且后台强硬,你要是敢不经过他们允许拍摄霍元甲的电影,他们分分钟教会你怎么做人。

191o年7月7日中国精武体操会正式成立,会址设在闸北旱桥以西王家宅。

霍元甲亲自授拳,还有其徒刘震声及后来的赵汉杰、陈其美、农劲荪也常来指导。

第一批学员73名,采用武术传统的教授方法,以师带徒,传授拳术。

在霍元甲去世后,为了继承霍元甲的遗愿,一批中坚学员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等共商重振精武大计。

1911年3月3日精武体操会迁入万国商团中国义勇队旧址,设有两个练习室、图书馆及宿舍,还有摄影室,称为第二会所。

此后,陈公哲慷慨献出提篮桥培开尔路73号宅地2亩,众人集资动工建造了新会舍。

1916年4月6日迁入新会舍,并更名为“上海精武体育会”。

从191o年到192o年,十年中该会会员展至11oo余人,并在全国各地建立分会。

192o年7月3日,应国外华侨人士的邀请,上海精武会派了五名骨干成员去香港、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宣传精武体育会的武术事业并协助建会。

在精武历史上被称为“五使下南洋”。

在最高峰时,国内外分会达42个,会员逾4o万人。

像这样一个组织林子轩绝不敢轻易得罪。

更何况在1919年,精武体育会在上海举行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时,孙仲山亲笔题赠“尚武精神”匾额,并担任该会的名誉会长,还为该会特刊《精武本纪》撰写了序文。

其实,精武体育会和上海商界的关系颇深,很多商人都会赞助精武体育会。

精武体育会的学员成分复杂,他们不能光是学武,还要讨生活,给富商当保镖是一条好出路,一些爱国商人身边都有精武体育会的学员。

林家和精武体育会也有关系,这让林子轩有把握说服精武体育会的主事人。

他要拍的是动作片,不是文艺片,不会涉及到霍元甲的私生活,也不会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需要的是励志和热血,影片不会有什么主角的阴暗面,只会宣扬民族精神。

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伟光正”的男主角。

在这个时代,就需要这样的民族英雄,而不需要去找英雄身上的缺点。

想必这样的剧本精武体育会没有拒绝的理由,而且扮演霍元甲的演员最好是真功夫出演,这样还能通过电影传播迷踪拳。

这就需要精武体育会的配合,从中挑选演员,如果由霍元甲的后代出演就更好了。

此时,霍元甲的次子霍东阁主持精武体育会,在192o年受邀到广东精武分会任教,时年二十五岁。

在郑证秋看完稿子后,林子轩和他说起自己的想法,让郑证秋激动不已。

如果真的能由霍东阁来扮演霍元甲,这部电影会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能够参与到这部电影的拍摄,他与有荣焉。

林子轩知道事情成了,他郑重邀请郑证秋加盟他的电影公司,一起为中国电影开创出一个新的时代。

郑证秋欣然应允。

到目前为止,林子轩的电影公司还是个空壳,不过郑证秋有这方面的人脉关系,加上他的资金支持,可谓珠联璧合。

郑证秋向林子轩推荐了周剑允,这人具有经商才能,对经营公司很有一套。

林子轩让周剑允为电影公司的经理,负责公司的经营,郑证秋为艺术总监,负责公司电影的摄制工作,而且还要成立艺人部门,准备签约演员。

不过在郑证秋的建议下,准备成立一所演艺学校,自己培养演员。

林子轩要创立的不是但杜予那样的家族式小公司,而是一间专业的电影公司。

只有这样的公司才能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否则只能沦落到破产或者被其他公司吞并的命运。

三人在一间狭小的编辑室内热切的讨论着,一间电影公司的雏形就这样形成了。

林子轩出资两万元,占有公司百分之九十的份额,郑证秋和周剑允各占百分之五,这算是以技术和才能入股。

其中五千元用来购置拍摄设备,五千元用来建立演艺学校,五千元用来租房子,招聘其他工作人员,公司的日常运营开支,剩下的五千元则用来拍摄公司的第一部电影。

他们商议后决定,公司的名字叫做上海明星电影公司,他们就是明星公司的三巨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