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婶子闻言也点了点头:“行,那你问问桂花,看看她是个啥想法。”
陈然看出张婶子有些忐忑,就笑了:“婶子,别紧张哈!槐子是咱十里八乡的有名的好后生,懂事能干还孝顺。长得又好,就算不成,以后找媳妇也不难的!”
张婶子:……
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这真的是安慰么?
两人说说笑笑的到了县城,安平县很大,也很繁华,可能是因为这两年粮食丰收的缘故,街道上人来人往的。
陈然几人刚进县城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这么大的老虎是真的没见过!
陈然几人还正愁着这老虎送哪去卖呢,就有个管事模样的人上前了。
“这位大叔好,我是镇上福满楼的管事,免贵姓李,单名一个琸字,冒昧打扰了,是想问一下,您这大虫是打算卖么?”男子一袭长衫,年龄约二十七八左右,相貌端正。彬彬有礼的看着张贵。
“卖的。”张贵有些拘谨。
“您看,这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如此,请各位移步福满楼,我们再详谈可好?”
张贵看了陈然一眼,见陈然点头便对李琸说道:“可以,烦请李管事带个路。”
李琸看了陈然一眼,有些意外看这位大叔的反应,应该是这个妇人做主?
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把几人领去了福满楼,几人直接去了后院。
后院并没有闲杂人等,只有一个小厮打扮的少年。
李琸开门见山“大叔不知您怎么称呼?您这大虫打算怎么卖?”
“我叫张贵,这个我们也不清楚,确实是没卖过…您看你打算怎么个收法?”
陈然看着对面的李管事,并没有出声。
几人之前在路上已经说好了,这件事就由张贵出头,毕竟打老虎这样的风头,陈然并不是很想要…
毕竟人家是个女孩子…
打老虎这样的风头太过高调。
她要猥琐发育…不浪。
所以张贵就理所当然的成了陈然的背锅侠。
“张贵叔,是这样,咱们这个县城太小,确实是比不得府城,如果去府城卖的话最少也能卖上700两以上的银子,不管怎样说这大虫也是个稀罕物,而且这打这么大一个老虎,也确实是危险的,这样…600两,我就收了,你看…?”李琸一番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张贵几人都有点懵…
啥玩应儿??
600两?这么多?
几人呆愣愣的瞅着李琸:“……”
李琸看着张贵的反应,以为他是不太满意价钱,于是一咬牙:“张贵叔,这样我再给您加50两,650两已是我能出的最高价了,毕竟这大虫虽然稀罕,但是在这个县城实在是卖不上价,可是我还需要运去府城…”
贵子叔闻言看向陈然。见陈然点头,才又看向李琸:“行!李管事,我们卖了!”
李琸:…
给高了…合着刚刚是因为震惊所以才没说话…
价钱谈好后,张贵对李琸说道:“麻烦李管事给我500两的银票,剩下的银子帮我换10两一个的银元宝。多谢!”
这也是之前在路上商量好的,本来以为最多200两的,所以陈然才提出换150两的银子,备用。陈然要买的东西有点多,用银票太惹眼了。要是自己去钱庄换还有手续费。并不划算。
先留150两备用,其他的换成银票,以后再说。
李琸出去把银子换好送了过来,张贵直接递给陈然,李琸一愣,好奇的看了一眼陈然,却也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陈然突然想到自己还有十来斤的干木耳呢!
便笑着问道:“李管事,你这收木耳不?”
李琸一听,忙点头:“收的!夫人有多少?”
这种山珍并不常见,一般只有经常进山里打猎的人才能捡到一些。
所以价钱也不便宜。
陈然一听,觉得挺好,一事不烦二主了。
就把背篓放下,取出木耳递给李琸:“大约十来斤左右具体多少我没称过。”
李琸接过布袋子,打开看了一看:“质量很好,500文一斤,夫人可卖么?”
“行,劳烦李管事称一下了。”
“不劳烦,不劳烦,以后要是还有这木耳和野物啥的,几位都可以来找在下,价钱方面绝对公道!”
几人又客气寒暄了一阵,小二过来对李琸说道:“李管事,总共是十斤六两。”
李琸闻言说道:“夫人,咱们就算个整数,算您11斤,一共是5两又500文,您收好。”
“多谢李管事了。下次有我还给您送过来!”
陈然大方的接过。并不见拘谨,李管事心中惊奇,瞧着这位夫人的气度和谈吐一点不像乡下妇人…
陈然几人拿了银子,推着空空的板车就出了福满楼。
自从进了福满楼,张婶子和槐子一直没有出声,就怕说错了什么,默默的把自己当成背景板。
一出福满楼,张婶子就问陈然:“接下来去哪?”
陈然:“婶子,我们去布庄,之前我婆婆病了,家里厚棉被都当出去了,所以得买一些棉花和布匹,要不这个冬天就冻死人了。”
“行,那咱们先去布庄。”
到了布庄,陈然买了一匹粗布,陈然打算用来做外衣,还有两匹细棉布。这个陈然打算用来缝制被褥,做中衣,还有棉衣里面的内衬,都需要用细棉,毕竟粗棉太硬,穿在身上很不舒服,家里三个崽儿呢,皮肤娇嫩,可不能穿粗布!
棉被都是弹好的,回家直接用细棉布缝上就可以了,陈然一口气买了四床8斤厚棉被,又买了20斤棉花。还买了针线,乱七八糟的一共花了14两银子。
看的张婶子直咋舌:乖乖,这么一会14两银子就没了…!
不过张婶子向来不是多嘴的人,而且人家陈然买的都是过日子的东西,虽然花的有点多…
但是想到陈然今天赚了那么多钱,张婶子虽然还是有点肉疼,却也觉得能够接受了!
张婶子也买了5尺的粗布和5尺的细棉布,就不再买了。
几人出了布庄,陈然还想去买一些粮食和调料,就看到不远处有一个文轩斋,是个卖笔墨纸砚的地方,陈然想了想就对张婶子几人说道:“婶子,我们去买几本给孩子启蒙的书,小远过了年就7岁了,我着想明年开春送他去读书,正好冬天也没啥事,买两本启蒙的书,冬天在家的时候就教教小远认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