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三国:季汉再兴 > 第85章 决策(2)

第85章 决策(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目前大汉的国策主要是恢复国力,发展人口,”刘永看着这帮大臣,“要不断地告知地方郡县的郡守、县令,劝课农桑、鼓励百姓多多生育子女。”

所有都松了一口气。天子这不过是老调重弹而已。发展农桑、生殖人口是历来的国策。

看到有些大臣松了一口气,刘永话锋一转,让所有人再度提心吊胆起来。

“但是朕屡屡接到御史台各御史弹劾地方郡守以及朝中不少大臣的奏牍,”刘永看着这帮大臣,“他们在奏牍中声称,不少郡守在任内渎职甚为严重。故而,朕决定,允许御史台以及郡国监察司所属的各道监察使们,风闻言事。允许其无证据便可以弹劾诸臣,若发现被弹劾大臣没有其罪责,弹劾他的御史们,不做惩处,若确有其事,则有赏赐。此策在全国范围内试行三年,若效果甚好、吏治得以澄清,便继续推行。”

风闻言事制度,也就是允许官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的事情弹劾官员,使用最频繁的当属于明朝,明朝的言官御史们,发现那个大臣有贪污、渎职之类的迹象或者道听途说了一些,便是向皇帝上奏弹劾那名大臣。

刘永此话一出,一些大臣顿时深感不妙,尤其是一些对自己本家族的子弟知根知底的大臣更是有些慌了神,但是也有很多大臣非常赞同,比如像中书侍郎蒋琬、费祎,他们早就对雍凉出身官员的风气很不满意了。

而作为吏部尚书的黄权,早就对地方,尤其是关内道、陇右道、京畿道的郡守的风气不满,看到天子下决心澄清吏治,率先拱手出列。

“陛下圣明,”黄权看了一眼那些关内道、陇右道的世家官员们,然后接着道,“地方郡守风气不好,尤其是关内道、陇右道的官员。相比之下,我剑南道的官员秉持圣意,劝课农桑,鼓励百姓多多生育子女,这一点,陇右道和关内道的官员跟我们剑南道的官员多学学吧!”说完了,黄权还特意的瞟了一眼那些雍凉世家出身的官员,这让一帮雍凉世家恨得牙痒痒,但是却没办法反驳。

自从季汉光复雍凉后,雍凉出身的官员在政绩上确实比不过益州世家的官员,虽然在侵吞土地、人口上,世家都是一个德行,但是由于诸葛亮执政数年打下来的良好风气,基本上益州世家出身的官员在地方担任郡守、县令,当地的百姓生活要比其他世家出身的官员治下的百姓要好得多。

看着不对付的这帮世家,刘永才感到轻松。只有不同地域的世家相互之间不对付,他作为皇帝才好掌控一切。

“昨日丞相给朕上疏谏言,”刘永看着这帮大臣,缓缓地开口道,“丞相的看法和吏部尚书的一模一样,并提出了针对现在不同郡县的郡守、县令的政绩互有差异,同时也针对中央的官员的考察法。在长安的官员每五年进行一次考察,称为‘京察’,地方官员每三年一次考察依据政绩优劣贬黜、褒奖或擢升。诸卿都议一议。“

听到天子说是丞相的建议,很多人都纷纷地看向了坐在首位的那个背影。

坐在首位的诸葛亮也是感觉到了几十道目光看着自己,他明显的感觉出来,有的目光是赞赏、敬佩,有些目光则是恨不得能把他杀死,这让诸葛亮也是有些无奈。

这个分明就是天子自己想出来的,怎么说是我呢?

让我来背锅?

刘永的这个做法让让诸葛亮哭笑不得。不过诸葛亮刚才也听了这个考察法的具体实施内容,他也认为很好,这样更加能够提高官吏的素质。

看着诸葛亮默认了自己的做法,刘永终于放下心来了。

他最开始是想推行明朝张居正的考成法的,但是仔细的想了想,现在还不是时候,不能够把这些世家和士大夫们逼得太狠,万一引起了反弹,再来一次去年陇右道世家勾结异族作乱的事情出来,那可就是得不偿失了。

看到大家都不说话,御史大夫李严拱手出列:“陛下,臣以为,御史台的诸御史们应该流动性任职。按照朝廷规制,在京城的官员任期为五年,而御史台有些御史已经超过了任期,臣以为,这些任期超过五年的御史们当外放地方任职,从去岁科考士子中选拔出一批补入御史台。”

刘永点了点头:“御史大夫此言甚是,御史大夫回去后和吏部合议一下,御史台调离哪些御史。去往何处任职,空缺出来的御史职位由哪些士子补缺?合议之后先报给中书府和门下省,然后再给朕。”

“臣奉诏。”御史大夫李严、吏部尚书黄权二人拱手领命。

自己心中的改革终于又很不容易的推行了两项内容了。

————————

熙汉六年四月二十五日长安城外白鹿原乾陵

这里是刘永将来长眠之地——乾陵所在地。

这里也是汉太宗孝文皇帝长眠之处——霸陵所在地。

这里就是白鹿原,和后世的白鹿原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白鹿两族,也没有那些凄美的故事,有的只是当地百姓记住的汉太宗孝文皇帝的仁政和他那流传了数百年的美名。

在北衙禁军的千牛卫、金吾卫和羽林军护卫下,刘永来到了属于他将来长眠之处的乾陵巡幸。

按照刘永的规划和陵寝制度的恢复,在乾陵四周,很多从各地迁徙过来的豪强、世族们,都在这附近居住,而作为刘永百年之地的所在地,这里也是刘永规划的一个新的、属于季汉的新的起点所在。

负责乾陵工程的少府左丞孟兴紧紧的跟随在刘永身后。

“陛下,”孟兴禀奏道,“乾陵工程自去岁十月末开始兴建,从剑南道、关内道以及陇右道、河朔四郡抽调了八万奴隶、三万民夫,其中八万奴隶一直兴建至今,三万民夫根据朝廷律令分批服徭役,现在地宫已经初具规模,陵寝四周的规制仍旧在按部就班地兴建。”

“乾陵迁徙了多少地方豪强和世族?”刘永看着热火朝天的陵寝工地,看着孟兴问道。

“禀陛下,到目前为止,乾陵一共有.......”孟兴翻看了一下竹简,“一共有六百五十二户,但是大部分都是剑南道、陇右道一些世家豪强的族人以及安南都护府的一些部族的人员。”

“要继续从各地迁徙豪强,”刘永看着孟兴,“还有陵寝四周要兴建起图书室,收藏各地呈敬的各种孤本典籍,让国子监诸生能够随时来借阅,还有,战死将士的的子嗣都要在这里读书、识字,由国子监诸生教导。”

“诺”孟兴赶紧记好,免得遗忘。

看着这个热火朝天的工地,刘永突然看向了宦者令王道:“你派人去告诉少府令裴儁,从六月开始,对各地榷场下令,增加奴隶的进口,大部分都送到乾陵来,尽量减少乾陵的汉民,还有让左神策卫驻防乾陵,防备奴隶的暴动。”

“诺”王道转身离去。

刘永随后在孟兴的引领下继续巡视乾陵工程。

——————

就在刘永悠哉游哉地在乾陵闲逛的时候,远在邺城的曹睿和关东世家之间的矛盾开始越发的明显了。

看着这帮坚决不同意的老臣,曹睿气得要拿东西砸人。

“不同意朕修建宫殿也就罢了,”曹睿看着这帮老家伙气的眼睛瞪得老大,“朕要提拔几个年轻才俊,为我大魏效力,你们居然还不同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