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元年(231年)正月初一,位在岁首,大朝议召开。
每岁大朝议,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安排今年的各部开支,而各部分到的钱,则是看各部衙署主官的在大朝议的座次。
从回都长安后的大朝议开始,除去中书府、门下省、尚书省以及御史台之外,兵部、工部分到的份额都是最多的。
而新的一年,以吏部为首的其他各个衙署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抢夺原属于兵部的一些份额。
对于兵部的那些武夫(其他衙署的人这么私下称呼),他们历来是不惧怕的。尤其是现任的兵部尚书吴班,在他们眼中不是什么可以敬畏的,他又不是赵云那样的国朝宿将、开国元勋,也不德高望重,怕他干嘛?
看着如同饿狼一般看着自己的文官们,吴班心中也是无语至极。
他早就得到了风声,在本次大朝议上,兵部得到的拨款份额会大大减少,尤其是在一些不重要的地区的拨款,甚至都会被压缩近七成。
想老尚书在的时候,我兵部在国朝的威望仅次于中书府,就连那帮子腐儒(对御史台的御史们私下的称呼)都要退避三舍、恭恭敬敬。可是现在………
吴班也是无奈的很,他的威望毕竟不高,不说赵云了,就连现在勉强能够压住文官们的右武卫大将军魏延都不如,更别说是和赵云比拟了。
想到这里,吴班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
此刻的文官这边,工部尚书孟光、少府裴儁以及大司农庞林三人正商议着在这次大朝议中多争取经费。
裴儁他们二人虽然是掌握国家府库的官员,但是没有天子的诏令,擅动府库那就是死罪,足以灭族的大罪。但是他二人也是掌管了许多的工程建设和一些国家大型的建设权利,对于经费二人也是一直深感不足的。
本来少府和大司农权力极大,天子、诸侯王陵寝、各地水利设施的修建、维护以及大量的工程建设都是归少府和大司农负责,但是自从工部这个衙署设立后,他们就仅剩下了陵寝营造、冶铁、炼铜等矿业、锦缎织造、楼船建造、天子冕服及后宫诸嫔妃、长乐宫太后服饰制作等职权了。
除此之外,少府还拥有每岁在各榷场从羌、鲜卑、羯等夷族手中购买耕牛、战马、奴隶等国家紧缺物资的权力,也需要大量的经费。
大司农则拥有盐铁售卖、食盐制作的权力。
在犍为郡的江阳县、南安县的井盐生产已经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每年生产的井盐达到了国家食盐生产的三分之一以上,要有大量的井盐用于向吴国、羌、鲜卑、羯以及安南都护府南边的小国家出售,换取国家需要的物资。
“文杰兄,”庞林看着裴儁,“这次大朝议,不知道会是谁顶替吴班啊?”
“不知道,”裴儁摇了摇头,“但是我少府必须要比去岁争夺更多的经费。你家里也有庄园、田地,你应该知道,现在少府关押的奴隶太少了,一个成年的奴隶,去岁已经一千贯熙汉通宝了,我少府的奴丞前几天跟我说,因为现在关押训练的奴隶不够,从今岁开始要涨到一千三百贯了。”
“不管怎么说,这次大朝议,一定要多争夺经费,”庞林恶狠狠地说,“大司农今岁准备扩建太仓的粮仓、钱仓,还有增修在地方的储备军粮仓库。”
看到文官都都在议论纷纷,蒋琬看着他们无奈的摇了摇头,走到了诸葛亮身边。
“丞相,您看看裴儁和孟光他们。”说罢指着裴儁方向。
诸葛亮看着蒋琬指的方向,也是无奈。
“每到这大朝议的时候他们就跟饿狼一样啊!”费祎在旁边开口道。
一旁的御史大夫李严也是无奈的看着孟光等人。
中书府、门下省、尚书省、御史台,作为现在季汉的四大衙署,他们的经费不是很多,但是也不会短缺他们的,所以他们不会像孟光几人一样,毫无礼节的争抢经费。
.............
随着大朝议最开始的一些礼法性的过程走完之后,对于今年各部的一些开支的商议即将开始。
说实话,刘永对于这种场面活儿很不感冒,也不是很愿意参加,但是他的身份是这个国家的最高主宰,他要对千千万万的国人负责,就像他刚登基的时候,受到原本时空历史中的世家大族不好的评价的影响,加上他通过暗卫得知了蜀中世家对普通百姓的压榨,他对于那些世家就非常厌恶,包括世家出身的官员,所以当初他极力的寻找寒门子弟,充任身边的中书舍人等一些微小官职。
但是随着时间日久,他才终于意识到,这个时代,世家子弟为官是不可以避免的,倾轧百姓,侵吞土地等等,都是无法避免的,而要统一天下,就必须要大量的基层官员,而这些基层官员中,绝大部分都无法是寒门子弟,因为寒门子弟中,能够读书的实在是太少了。
作为丞相的诸葛亮以及御史大夫李严两位季汉最大的官稳坐高台,看着下方的各部衙署的主官们为了经费争得面红耳赤,每个部门都想要多一些经费,但是经费只有那么多,肯定有些衙署需要作出牺牲。
看着群臣都在争论,宦者令王道这个时候走了过来,在天子侧旁低声说话。
“陛下,陇右道战报。”
群臣都安静下来,目前没有什么别的事情比陇右道战报更为重要的了。
“说吧!”刘永淡淡的回答,然后看着安静下来的群臣。
“兵部右侍郎臣咸、大理寺少卿臣琰谨奏:熙汉六年十二月十九,臣等于武威县击破鲜卑蛮夷所部胡骑三万六千余人,斩首一万三千五百余,俘虏六千二百三十余人,鲜卑残部向北逃窜。此战,张掖郡折冲府折冲校尉李攸在内大小将佐十九人战死,损失卫所军士、折冲府府兵在内的士卒三千八百人。”
“少府对战死将士的抚恤不得有一丝错漏,”刘永看着少府裴儁,“还有对永昌卫、镇夷卫、以及庄浪卫损失的卫所军士要及时补充,各地卫所的设施都要重建,少府要及时拨款。”
“臣奉诏。”裴儁没办法,苦涩的站了起来,作为少府令,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还有一事,”刘永看着众人,淡淡的开口,“今岁岁末,丞相十年任期便将结束,同时御史大夫等诸臣任期亦将结束,各臣回去后,考察其部属,于今岁十月向朕举荐接替其职的臣僚。”
其他人有些期望的看着天子,李严则是没有什么反应,作为主角的丞相诸葛亮,却在一旁坐着闭目养神,好似什么都没听到。
“还有南衙十二卫和北衙禁军的换防事宜,”刘永看着兵部尚书吴班,“兵部即刻拿出个章程来,制定出换防事宜,驻防长安外城的南衙卫府军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换防,驻防内城的北衙禁军也是。”
“臣奉诏。”吴班苦着脸接诏。
看着自家尚书那张苦脸,兵部侍郎刘雝脸上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心里却是又惊讶又苦涩。
“我的妈呀,兵部本来事情就多,又加了这一摊子事儿,还有补充边地卫所兵卒,恐怕兵部需要增加办事的名额了。”
想到这里,刘永站了出来,“陛下,兵部诸事繁琐,办事人员不足,臣恳请陛下批准兵部增加人员。”
“可。”刘永点了点头。
“另外,”刘永又看向了大臣们,“今岁岁末丞相离任后,中书府将不再设立丞相一职,将设立中书令,丞相及诸卿都可向朕举荐中书令人选,朕将亲自考察任用。”
“陛下,”宗正刘循、太常赖恭站了出来,“太后昨日召见臣等,说是安定王已七岁,目前在国子监安定王学习功课皆是不错,可是按照制度,安定王将要在十三岁成婚、就藩。宗府和太常要为安定王遴选王妃人选,少府和太常将要为安定王在长安城内建造王邸,并且在临泾为安定王建造王宫。”
刘永点了点头,“太常和宗正把预算呈报上来吧!”
王道走了下去,从赖恭手里接过了奏章,转身走了上去,将奏章摊开,放在刘永面前。
刘永拿起奏章看了一眼最后的需要的费用,瞬间整个人的血压都上升了许多。
“三千五百万贯熙汉通宝!”
平复了一下心情,耐着性子看了一眼赖恭和刘循,“太常和宗正说说吧,这些具体的花费都在哪里?”说罢,刘永将奏章扔到了御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