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宫永寿殿
看着下方一直拱手的丞相和御史大夫,一直深居长乐宫的吴太后有些面色不善。
她虽然不是刘禅三兄弟的生母,但是在礼法上来说,她就是他们三兄弟母亲,而安定王刘璿从礼法上来说是刘禅的长子,是天然的皇位继承人,而当时国家正值多事之秋,必须要年长的皇帝,所以刘永便继承了皇位,但是刘璿依然有资格继承皇位。
为了国家和宗室的安定,她选择让刘璿放弃继承皇位的可能,但是与此付出的,就是需要给刘璿办一场盛大的婚礼和建造奢华的王宫和王邸。
“太后,”李严看着面色不善的吴太后,拱手解释,“臣等并不是反对为安定王建造王邸和王宫,而是太常和宗正拟定需要的花费太过庞大,国家府库无法承担。”
吴太后看了一眼李严,又转过去看了一眼在旁边的天子刘永,才又看着李严:“太常和宗正拟定的奏章需要多少?”
“三千五百万贯。”李严拱手回禀,看着吴太后,“他二人说,这份奏章上,给安定王在长安建造王邸和在临泾为安定王建造王宫的花费所需是太后您的懿旨,不知可是真的?”
“是哀家的懿旨,”吴太后看着李严,“安定王是哀家的孙儿,是先帝孝怀皇帝唯一子嗣,他几年后即将就藩安定国,哀家心疼孙儿,御史大夫认为此举不妥?”说完后,吴太后就看着李严。
李严看着吴太后那颇为不善的眼神,当即便是开口反驳。
“太后心疼皇孙,臣等理解,也并没有说不妥当。但是花费过甚了,国家府库无法承担。”
看到太后没有说话,李严拿出了一份奏章,将国家现在的情况详细的回禀。
“自国朝回都长安后,国家府库一直就不充裕,由于战事多发加之大部分地方因北伐而免税数年,今年开始,由于没有大的战事,国家府库略显充裕,可是国家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如果按照这份奏章所需,许多国家大事都要耽误下来。所以臣等希望太后允准由臣与丞相、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太常、宗正重新商议拟定安定王大婚、就藩所需银钱。”
吴太后看了一眼一旁不发一言的天子,又看了一眼殿内的宦官、侍女,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都退下。
待到侍女和宦官出去之后,吴太后看着诸葛亮和李严,脸色淡了下来,“哀家也知道这耗费确实太过庞大,但是为了皇室安稳,为了天子之位不再发生动乱,哀家以为这笔钱必须要用,天子以为如何?”说完之后,吴太后看着一旁的天子。
刘永放下了茶盅,笑着看着吴太后:“母后,朕以为为皇侄成婚、就藩花费是必须的,但是群臣的意见也不能不考虑,尤其是中书府、门下省、尚书省和御史们的意见也不能不考虑,国朝近年来因边地战事频发、安抚黎庶和归附的异族所耗甚大,而且潼关、武关又是边关要紧之处,群臣也是为了国家考虑,且父皇在世时,一向勤俭节约,为的就是光复大汉,现在群臣不赞同,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待到日后天下一统,朕将会改封皇侄前往富庶之地,到时朕再弥补皇侄,母后以为这样可好?”
吴太后点了点头。刚开始刘永的话令吴太后颇为不满,但是后面的话也让吴太后勉强能够接受。
“那就依皇帝所言吧,”吴太后点了点头,“但是丞相你们拟定的花费,哀家看过之后认为可行才可。”
“臣等领旨。”诸葛亮和李严拱手奉旨。
刘永看着诸葛亮和李严:“朕将于五日后前赴北地巡视塞上驻军,朝政诸事交由丞相和中书府处置。北衙禁军中抽调千骑五百、千牛卫两千,南衙卫府军抽调驻京的左屯卫的两千五百步骑随朕巡视永昌卫、镇夷卫、山丹卫、榆林卫、银川卫、宁夏左卫、宁夏右卫。”
“陛下,”李严开口提出异议,“五千步骑是不是少了点儿?毕竟边地战事刚刚结束。”
“五千步骑足够了,”刘永摇了摇头,“此次朕巡视边地,沿途还有各地驻军,有他们保证朕的安全。”
吴太后看着自信的天子,欲言又止。
“母后怎么了?”刘永看着吴太后欲言又止的样子,还是开口询问。
“皇帝,朝政的事情哀家不懂,也不会参与,但是乐陵郡公,他毕竟是你的亲弟弟,是不是........”
一说到这个弟弟,刘永便是非常头疼。
“朕不是不愿意赦免他,他一直不向朕请罪,国法森严,而且他一直对朕颇有怨言。”
看到吴太后还想说什么,刘永接着说:“等朕此次巡视塞上回京后,会召见他,到时再依据他认错的态度进行赦免。”
吴太后默默的点了点头。她知道,刘理犯的错太严重,几乎是站在了所有朝臣的对立面,天子也是想赦免他的,但是群臣的意见不能不考虑。
“那哀家就先回去,皇帝先处理国事吧!”说着,吴太后带着长乐宫大长秋离开了。
“陛下,”作为丞相的诸葛亮看到吴太后离开了,才又开口说起一件事情,“臣想起来一事,臣五日后将要前往汉中郡巡视山河堰的情况,这个朝政诸事由蒋琬他们处理,但是长安的防备情况由谁负责呢?”
“目前驻扎京师的南衙卫府军是哪支部队?”刘永看着诸葛亮问道。
“目前是右龙骧卫,大将军是句扶,”诸葛亮回禀道,“但是三日后,右龙骧卫将要前赴上郡接替左威卫驻防上郡,右威卫将会回到京师驻防。”
“那就由右威卫大将军郭淮负责长安外城防备,内城的北衙禁军由金吾卫中郎将赵统、羽林军大将军李恢、千牛卫大将军陈到三人共同负责。”
“陛下,”御史大夫李严开口了,“自上官雝转任京畿道郡国监察使后,大理寺少卿空缺一人,现在刘琰尚未回京,大理寺的诸事皆由大理寺卿杜祺一人处理,他有些力不从心,臣以为,是不是擢拔一人担任大理寺少卿,缓解其负担呢?”
“丞相和御史大夫有没有推荐的人选?”刘永看着诸葛亮和李严。
诸葛亮思虑再三,片刻后开口举荐自己所想的人选:“臣举荐剑南道郡国监察使杨仪接任大理寺少卿,同时举荐执金吾邓芝转任剑南道郡国监察使。”
“他的意思是不是不再设立执金吾这个职位了?”刘永看着诸葛亮,默不作声,心中却在仔仔细细的思量。
的确,执金吾这个职位现在的确没必要再设立了,自从北衙禁军设立后,北衙禁军各军主将直接向皇帝负责,原本职责负责统领北军的执金吾权利就被完全削弱,只是偶尔需要巡视内城安全,长安外城的安保工作分别被五城兵马司、南衙卫府军驻京兵马接替,现任的执金吾邓芝在北伐结束后,基本上无所事事,所以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执金吾的确需要被取消了。
机构的重叠会导致国家行政开始增加,大力削减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也是节流的一种方式。
但是李严作为御史大夫,他的意见刘永也是需要听的,于是刘永看向了李严。
“御史大夫有何举荐的人选?”
李严不紧不慢的拱手回禀:“陛下,臣举荐人乃是光禄勋射坚。原因有二,其一,他在光禄勋任上任职多年,也精通刑律,是大理寺少卿的合适人选。”
刘永点了点头。的确,射坚在熙汉元年担任光禄勋,时间很长了,是时候该让他挪动地方了。
“其二,自陛下改军制后,北衙禁军已不再由光禄勋和执金吾管辖,所以臣建议,再任命新的大理寺少卿后,执金吾和光禄勋不再设立,将至撤销,只作为荣誉之职。”
刘永点了点头,思考片刻后,他看着诸葛亮和李严:“那就让射坚担任大理寺少卿,邓芝转任门下侍郎,执金吾、光禄勋不再由人接替,只作为荣誉职务。”
“丞相和御史大夫如果没有别的要事,就先各回衙署处理公务去吧!”
“诺,臣等告退!”诸葛亮和李严拱手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