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秦:我皇孙身份被秦始皇曝光了 > 第19章 匆匆三年,大秦局势

第19章 匆匆三年,大秦局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而此刻。

淮阳。

一个丰神俊朗的年轻文士,面向咸阳的方向。

清朗的眸子中,似乎蕴藏着无尽的慧光。

身后脚步声渐起。

这年轻文士头也不回,轻声的询问着:“失败了?”

身后之人点了点头,声音满是叹息:“可惜,子房你花重金打通关系,还掌握了始皇帝尚食局之人,却还是功亏一篑!嬴政那暴君因为一孩子侥幸得救,燕山燕离遭嬴政血洗,眼下暴君已经回到咸阳。”

那文士的脸上,并没有丝毫的惋惜之色,只是缓缓点头:“时也命也,此次是那暴君好运,下一次再计划便是了。”

身后之人缓缓摇了摇头:“下一次,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文士摇头轻笑:“嬴政好大喜功,有了第一次的巡游,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总会有机会的。”

“覆灭韩国如此血海深仇,即便散尽家财,身死道消,也不可不报!”

……

大秦边关,河套。

作为大秦和匈奴相争的重地。

大秦重兵,集结于此。

防范着随时可能南下侵犯的匈奴。

三月前。

匈奴十万骑兵,南下劫掠大秦。

大秦边关将士,于河套之地,和匈奴铁骑展开激战。

经过一场血战。

总算是勉强打退匈奴。

战罢。

身为大秦长公子的扶苏,一脸郑重的望向了面前的老师淳于越:“老师,此战战况如何?”

淳于越缓缓摇头:“匈奴人退却了,损兵两万。”

扶苏面色一喜。

却见得这边淳于越缓缓摇头:“然而,此战虽胜,我大秦也损失了一万余锐士。”

这边。

听得此言。

扶苏陷入了沉默。

淳于越眯着眼睛,望向面前的扶苏,便又是进言道:“长公子,这般对抗匈奴,不知道要牺牲多少大秦锐士。”

“以臣之见,举行分封制,安抚六国,一同对抗匈奴,方能减少秦人的损失,也可平定六国之乱,岂不美哉?”

扶苏沉默半响。

终于是重重的点了点头:“先生所言甚是。”

始皇帝打死也没想到。

他派扶苏去边关。

本想用大秦锐士的浴血奋战。

让扶苏明白。

这天下寸土,皆是老秦人用鲜血牺牲铸就而成。

一丝一毫,来之不易。

岂可轻易与人?

但可惜。

扶苏似乎误解了什么。

在复辟分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而与此同时。

咸阳,公子胡亥府邸。

胡亥松了一口气,满是庆幸的望向面前的赵高和李斯:“父皇果然还是疼爱我的,竟然并未责罚于我!”

而此刻。

李斯和赵高相视一眼,却满是无奈之色。

在他们看来。

始皇帝未曾责罚胡亥,明明就是在赵祯出现之后,高兴之余,将胡亥这档子事儿忘了而已。

对于这烂泥扶不上墙的胡亥。

李斯和赵高,可谓是身心俱疲。

李斯拱了拱手,再一次苦心规劝道:“公子,此刻长公子失宠,正是公子奋起力争的大好时机,还请公子收敛陋习,多加勤勉,以得陛下青睐才是!”

同样的话。

李斯不知道已经说了多少次了。

但这边。

胡亥摆了摆手,缓缓点头:“李师,我知道了。”

依旧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丝毫不顾这边的李斯,已经是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说实在的。

李斯身为法家之人。

却偏偏,让这无法无天的胡亥,成了他的弟子。

若不是始皇帝之命。

李斯早就想撂挑子不干了。

此刻缓缓摇头。

便是望向了一旁默不作声的赵高:“赵府令,昨日的那个孩子,可曾打探清楚?”

而赵高,则是缓缓点了点头:“那人,不过是陛下巡游途中,无意救下的一个孤儿罢了。”

“寻常山野遗孤,不过好运,偶然阻止了对陛下谋刺,所以颇得陛下喜爱罢了,李大人不必在意。”

听得这一句之后。

李斯才是缓缓的点了点头,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对于他们而言。

真正重视的,自然只有身为长公子的扶苏了。

成为胡亥的老师后。

也就代表着。

赵高和李斯,是被绑上了胡亥的战车。

所以。

也只有扶苏这样的,和胡亥争夺储君之位的对手,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了。

至于赵祯。

正如他们所说,不过是一个孩子罢了。

即便是始皇帝再过喜爱。

也不过是下一个甘罗罢了。

对于胡亥,根本没有丝毫的威胁。

于是乎。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

赵祯入王家。

就如同一枚小石子。

投入了江河。

根本没有掀起丝毫的波澜。

三年时间,匆匆而过。

这三年的时间。

发生了不少的大事儿。

公子扶苏,因为在此上书分封制!

再一次的触怒始皇帝。

镇守边关三年,三年时间没有踏入咸阳一步。

公子胡亥。

在赵高和李斯的指导下。

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提出了许多颇具可行性的政策。

在大秦国内,威望上涨不少。

让不少大臣,暗中倒向胡亥。

已经隐隐有和扶苏,分庭抗礼的趋势。

而六国余孽。

在三年前,毒害始皇帝失败后,也是蛰伏了起来,没有了大动作。

但是,在看不见得暗处,这些人依旧是处心积虑的,时刻的想要对大秦发动致命一击。

但对于赵祯来说。

却是无足轻重。

对于还仅仅是一个孩子的。

大秦这三年发生的一切,都还跟他无关。

(《史记》·十二本纪·秦太宗本记

秦太宗者,秦始皇长孙,公子扶苏子也。

初,扶苏纳燕公主姬青。

始皇帝罢黜六国,姬青待孕之身,流亡燕地,生太宗。

以秦王政二十六年生於燕地。

及生,有燕国流寇来犯,姬青罹难,匿于柴堆。

当是之时,始皇帝巡燕地,救太宗。

庖厨谋刺,鸩于膳,太宗恸哭,始皇幸免,众人甚异之。

始皇大喜:“寡人得存,乃此子也。”

将军王翦亦言:“真贵人,天意也。”

始皇喟然太息曰:“国之将兴,必有祯祥。”

时扶苏为长公子,举分封,始皇不喜;公子胡亥,仁义不存。

二子相争,余子无为。

乃令翦匿于府,名为祯,初姓王氏,复姓赵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