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树村还没有通公路,车子行驶到村口,接下来的一段路就要步行了,由于车子在最后一段路上出了点小毛病,下车后赵老师便找了几个老乡帮忙修车。
孙老师因为有些晕车,身体不舒服,到村口之后直接去了村里的卫生站。
如此一来,李晨风便没人招呼了,无奈之下,赵老师只好找了个村里的孩子领着李晨风先去学校休息。
这孩子名叫二牛,看着约莫十五六岁,其皮肤黝黑,面像憨厚,鼻子下挂着鼻涕,一身灰黑色短衣短裤,典型的农村放牛娃造型。
李晨风问二牛是不是还在读书,二牛点了点头。
李晨风又问:“初中快毕业了吧?”
二牛回答道:“没呢,俺还在上小学,三年级。”
李晨风这才想起,黄树村这种地方那里有初中,就是小学很多孩子都不念的,像他这种十六七岁上个小学,能识几个字在一些同龄人中都算是好的了,至少不用做一辈子的文盲。
二牛带着李晨风穿过狭窄的田坎,饶了几段乡间小路,前方地势逐渐平坦,不远处出现了一栋贴着白瓷的二层小楼,看来那应该就是黄树村小学了。
李晨风现在所走的山间小路两侧是村子里参差的房屋,学校的周围是大片的平野,但却并没有其他的房子。
再往前走,李晨风发现道路两侧的平野里零星分布着大量的坟墓,有的青砖砌坟,刻字立碑,有的却只有孤零零的坟丘。
李晨风这下明白了,原来这里是村里的坟地,怪不得没有房屋,只有那黄树村小学的教学楼是个例外。
其实这并不能说明村里人不重视学校,因为在坟地里建学校算是个常态。
纵观全国的各大中小学校,其中很多都是在乱葬岗,万人坑,刑场之类旧址之上修建的。按风水学讲,这些地方煞气很重,不适合修建普通的住房,但学校却是个例外。
一般来说,学校大多修建在城市外围,要求环境清幽,且占地较大,很多的坟地就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至于这些地方的阴气和煞气,因为学校里聚集着大量年轻人,个个血气方刚,正值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如此一来,阳气压过煞气,便没有什么不妥了。
学校的后面是大片的田地,每一块田里都密密麻麻的种满了水稻,山上的旱地也都种满了庄稼,整个村子周围可以说是没有一点闲置的土地。
可即便是这样,村子里称得上富裕的人家几乎是找不到的,大多数都只是处于勉强糊口的状态,有几个生活稍微好一点的都是因为在外面打工赚的钱。
李晨风跟着二牛快要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突然见前方的小路上有一个白发驼背的老人拄着拐杖朝这边走了过来,他的手上捧着几个白色的东西。
小路较窄,两侧是稍矮一些的土坎,老人将要和李晨风遇上,还有老远一段距离就开始侧着身子让路,这时不小心脚下一滑,摔倒在了土坎上。
李晨风见状,连忙过去搀扶。
“老人家,没事吧?”
老人被李晨风搀扶着站了起来,然后连连摇头,嘴里却不说话。
李晨风见这老人家起码七十多岁了,这么摔一跤可不是小事,便说要送他去医院。
老人更是摇头,李晨风不明白他的意思,这时只听旁边的二牛说道:“小李哥,他是我的四叔公,是个哑巴。”八壹中文網
说着走过去帮老人家拍了拍身上的泥土,又用方言在老人耳朵边说了些什么,老人向他打了几个手势,二牛看懂之后对李晨风说道:“我四叔公说他没事,不用去医院。”
老人拿起拐杖,眼睛却不停在地上找着什么,李晨风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这才发现原来刚才他手里捧着的是三个白面馒头,刚才那一摔跤全都掉到了土坎下面。
二牛下去把馒头捡了回来,要还给老人,老人接下两个,把剩下一个推回给二牛,他的意思似乎是要把这个馒头送他。
二牛摇了摇头。“我不吃,四叔公,你留到吃嘛。”
馒头上沾了不少黄土,但是可以看出二牛不是因为嫌弃馒头脏而不要馒头,明显是有另外的原因。
最后,老人收下了三个馒头,向李晨风点了点头,然后拄着拐棍向前走了。
老人走了有一段距离,二牛对李晨风说道:“四叔公生活不容易,家里就他一个人,每个月靠着300块补助过日子。”
李晨风听明白了,二牛是因为老人穷所以才不要他的东西。
进到学校,二牛领着李晨风进孙老师他们办公室休息,自己则是回去地里干农活去了。
李晨风在办公室里坐了一会感觉有些无聊,便走到校门口转了转,突然注意到二牛的那个四叔公并没有离开。只见他将刚才那三个馒头整齐地摆在一座没有墓碑的坟丘前,点了几只香,似乎在祭拜亲人。
李晨风看着这样的景象,心中不禁产生了一种凄凉的感觉,这时孙老师和赵老师回来了,笑着对李晨风说道:“真是不好意思李先生,这都下午了还没招待你吃顿像样的饭。”
“没事儿,刚才不是在车里吃了点东西吗?”
“村里老乡听说你来了,今晚上要请你吃饭,还希望你不要嫌弃。”
“不嫌弃,不嫌弃,其实随便吃点东西就行了,不用麻烦老乡的。”
李晨风真是没想到,自己不过是向学校捐了几本书而已,居然能受到这样的待遇,简直像是个干部下乡一样。
当晚,为了欢迎李晨风,村子里办了流水席,场面十分的热闹,村里人虽然都不富裕,但流水席上却并没有任何的吝啬,农村那些特产的鸡鸭鱼肉全都摆上了桌。
李晨风见村口一些房子上挂着红灯笼,墙上有红绫扎的花,心想如果单是欢迎他这阵势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一问才知道,原来在明天的毕业典礼之后,村里还有一件大喜事,那就是孙老师和赵老师要结婚了。
越是在这种贫困的地方,老百姓越是奉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孙老师和赵老师放弃城市里的生活跑到这里来教书,是很受这里人尊敬的,因此他们的婚礼,这里的人是家家户户都要参与,都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由于孙老师家庭的原因,他的父母是想在城里帮他举办隆重婚礼的,但这样一来村子里的人就没办法参加,于是他们想了办法,那就是举行两次婚礼。
第一次在黄树村,参加婚礼的就是这里的村民和他们的学生,第二次在城里,到时候再宴请城里的亲戚朋友。
流水席之后,李晨风受到孙老师的邀请,希望他在毕业典礼之后能参加她和赵老师的婚礼,盛情难却,于是李晨风便只得改变计划,要在黄树村待到两位老师婚礼结束之后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