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虽然被判流放,但到底是顶级名士,加之又是刚刚从光禄勋升为司徒的袁滂的侄子,因此狱卒也不敢难为他。
一路上好吃好喝的供着,刘安瞧着不像流放反倒像是长途旅行。
刘安是在蔡邕离开雒阳那天追上蔡邕的马车,提出正好自己要回乡,不如一道,也顺路。
涿郡在幽州,朔方郡在并州,两者都在北地,勉强也算“顺路”。
蔡邕见状也没有拒绝,只是长叹一声,悲悯的说:
“未曾想落难之时,却是汝伴于吾身旁,既喜汝之真心,也叹世态人情,竟如此凉薄,悲哉,悲哉!”
为什么没人陪你,你心中真的没点数吗?
作为顶级名士,有的是人想在蔡邕落难的时候陪在蔡邕身边,但是蔡邕这次作大死了。
本就和司徒刘郃关系不好,这次惹到的人又太多了,连三公张颢都状告了,更别说还有恨他入骨的阳球。
灵帝还特意考虑到自己喜欢大赦天下的爱好,下诏蔡邕不得因赦令而免罪,可见其被灵帝也厌弃。
因此那些想送的人不仅要考虑自己安全,毕竟历史上蔡邕在路上遭遇的刺客和毒杀可不是做伪的。
还要考虑此事会不会导致灵帝恨屋及乌,影响自己的前途。
更何况张颢、阳球现在正受灵帝信重,旁人又不像刘安一样知道这俩人不久之后不是罢官就是死了,自然不敢堵上自己的政治生涯。
再说就算不考虑自己,很多人也要考虑背后的家族,因此不敢妄动。
阴差阳错之下就只有刘安一个和蔡邕关系平平的人来相送,蔡邕不免生出一种患难见知己的沉痛感。
不过蔡邕是个很豁达的人,并且淡泊名利,没有对权势的追求,因此难过了几天就又恢复了以往那般神采奕奕的样子。
因为身旁只有刘安,所以蔡邕时常找刘安讨论学问,当他发现刘安的学识虽然扎实但很死板后就开始好为人师的指导。
刘安也不客气的接受,毕竟能够接受当世大家蔡邕的指导可是一桩美谈。
蔡琰和蔡夫人也和蔡邕同行,但是总是刻意避免与刘安碰面,刘安见状,也很识趣的总在固定时间点或者蔡邕叫他过去的时候过去。
路上总会有沿途的官员设宴招待这位名满天下的名士,刘安一般是跟着在此地住一晚,但从不跟着蔡邕进入宴席。
蔡邕因此也对刘安态度更加亲切。
路上也遇见了一回刺客,是一群死士,像后汉书中描述的,刺客被蔡邕的正义感化然后没有刺杀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最后这群死士是被刘安及其侍从合力击杀。
倒是蔡邕对着死去的刺客感叹奸宦当道,忠臣难存,悲矣。
或许这就是史书中的美化加工?
不过后汉书中被阳球收买给蔡邕下毒的官员反水把事情告诉蔡邕,还叮嘱蔡邕多加小心的事情真实发生了。
毕竟连皇帝都不敢杀蔡邕,这些人怎么可能为了财物对蔡邕下手使自己遭受天下人唾弃,到时候别说官途,就是家族都要遭殃。
阳球是自己膨胀的没边了,但是他们可不傻。
临近年关的时候,几人来到了五原郡安阳县,安阳县紧挨着朔方郡,但是治安环境比朔方郡要好多了,因此蔡邕便留在了此处。
如果灵帝真的因此来责难,蔡邕几个时辰就能到朔方郡。
安阳县令对此乐见其成,蔡邕可是顶级名士,呆在安阳县对他也有颇多益处。
见蔡邕打算留在此地,刘安便向蔡邕请辞,他这次护送只是为了获得蔡邕的好感,并不是为了建立更深的关系,比如跟在蔡邕身边,成为蔡邕的弟子。
虽然刘安知道如果他向蔡邕提出这个请求,蔡邕肯定不会拒绝,但估计他在蔡邕心中的好感也会变得无限低。
因为那样做的话,他这次“无私”的护送就会变成有意的算计,对蔡邕这样比较纯粹的人来说,会感到如鲠在喉一般的恶心。
倒不如他主动退去,给蔡邕留一个好形象,这样以后蔡邕在提起他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往好的方向形容,这样扬名的方式更好也更自然。
蔡邕见刘安要走,执意挽留刘安和他一起过这个新年,至少过了年再走。
刘安同意了,新年宴席上,蔡邕兴高采烈的问刘安多大了。
“过了这个年,安便十七了。”
“吾记得汝也成婚了,虽未加冠,但也可取字了,此次与汝一别,不知何时能再见,若是汝不嫌弃,吾愿赠汝一字。”
古人的字一般是由德高望重的前辈或师长取的,蔡邕若是给他取字,那便是说明自己是他认可的后辈,这关系远比一般的师徒关系要紧密。
而且古人习惯称别人的字,这样以后别人每念一次他的名字,都会联想到蔡邕,这等好事,就是蔡邕给他取字狗蛋他也认了。
“蔡公赠字,实乃安之荣幸,怎会嫌弃?”
“吾一路观之,发觉汝人如其名,居安守分,恪守礼节,实为如匪君子。
然此世溷浊,君子难存,愿汝能内方外圆,内外兼修,不至于落入吾这般境地,故吾为汝取字为子和。”
刚柔并济、从容稳重为和,子和二子饱含蔡邕对他的殷切期盼。
而表字中带“子”字也是如今的一个流行,比如鲁肃字子敬,典韦字子满,曹仁字子孝。
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孔子,孔子的七十二门徒大多都有个带子的字,因此被人视为有文化的象征。
子贡、子渊、子路、子夏……
“谢蔡公,安甚喜此字。”
“善!”
蔡邕更高兴了,当晚两人喝得酩酊大醉。
刘安又留了几日还是走了,临走之前,刘安真心实意的说:
“安知蔡公天性纯粹,不忍屈膝事权贵,然如今处境不同,若是有朝一日蔡公被赦免返乡,吾料郡守必然因蔡公之名而宴请蔡公。
蔡公若是不愿为伍,称病不去便是,万万不可去了再与其起冲突,不然若是小人再使奸计,蔡公当如何自处?远走吴地耶?”
“子和之言,吾记下了,此行路远,子和务必珍重!”
见刘安临走之前还在为他打算,蔡邕紧紧握住刘安的手,红了眼眶。
“蔡公亦是,务必珍重!”
刘安走了,他希望蔡邕在听了自己的建议后不会像历史上那样犯傻。
历史上蔡邕被赦免后,五原太守王智邀请蔡邕赴宴要给他送行。
蔡邕不去还好,偏偏去了还一副看不起王智的样子。
这王智能忍?赶紧就跟他哥告状去了。
王智他哥是中常侍王甫,现在最有权势的宦官,张让、赵忠之流得等王甫死了才能出头。
一时间灵帝身边宠信的宦官大臣都诬陷蔡邕。
蔡邕一看,这不完了吗?
于是远逃吴会之地,在吴地呆了十二年。
刘安由衷的希望,听了他的话,蔡邕能够有所警惕,不至于重蹈覆辙。
这样蔡邕就能在他的老家陈留替他扬名,陈留和颖川挨的近,那块谋士特别多,刘安眼馋很久了。
不过这些事他也管不着了,他现在要回到家乡,走关系当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