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复自信一笑,朝刘安说道:
“复这里确实有一人选,此人极为机敏,颇有急智,才智十倍于我,又曾在袁本初手下任事,所说之话定能使张孟卓信服,是极佳的人选。”
古人是很谦虚的,才智不逊与我或者与我相当就是这人比我要差但是还行。
才智十倍于我就是才智和我差不多。
百倍于我就是这人才智比我强一点点。
刘安闻言,当个合格的捧哏,奇道:
“不知是何奇士?竟才智十倍于志才?”
戏复仰起头:
“此人名唤郭嘉,字奉孝,若主公能够收入麾下,则如虎添翼。”
“既然志才如此盛赞,想来此人必有奇才,不知此人如今在何处?”
“此人目前在在下的府邸。”
“好,那此事待我见过这位郭奉孝再定夺吧。”
刘安接下来将董承告诉他的关中形势告知众人,问道:
“不知对于如今关中局势,诸君又有何看法呢?”
“李郭二人不过粗鄙武夫,只知抢掠不懂治国,大失人心。
往日不过依仗与西凉结盟,凭兵力强行镇压关中,一旦其与西凉反目,实力大减,日后执政必不长久。
立觉得,吾等可早做打算,派使者去往关中献礼,以示吾等忠君之心,同时窥伺关中局势,日后也便吾等奉迎天子。
立愿为使者,请去关中。”
刘安没有立刻答应。
牵招见状说道:
“此等小事何须别驾出事,还是让招去吧!”
程立没有再说话,而是看向刘安。
刘安突然想起当初他和程立私下里讨论逢迎天子之事时。
程立并未完全同意逢迎天子,他提出了另一种计划。
“此举乃是一步妙棋,如今虽然汉室倾颓,但是人心思汉,若能高举天子旗帜,莫说袁冀州,便是后将军乃至其他所有诸侯亦难以匹敌。
届时借天子之威荡平宇内,则天下可定矣!
然此事亦有诸多弊端,天子虽无权,却有名。
如今坐在龙椅上的天子虽当初得位不正,但是到了如今已然成为天下人眼中的天子,更是明公的学生。
明公依仗天子之威夺得天下,日后必然为其所累,况且传闻这位天子少年聪颖,过几年到了该亲政的时候,明公让还是不让?
若是不让,岂不成为汉贼?
明公身为汉室宗亲,又美名远扬,虽然不及天子威信,然亦不比其他诸侯差,何苦来哉?
唯一所忧,无非是其他诸侯逢迎天子之后以此来攻伐明公。
因此依立之见,不如寻机会暗中将天子除去,届时天下再无天子,明公便可在宗师中寻一懵懂稚子为新君,如此当无忧也。”
程立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逢迎天子为的是那个名声,为的是正统二字,以此来平定天下是最正统的方法。
但对于刘安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方法。
因为现在论正统二字,刘安作为宗室旁支是所有诸侯中相对来说比较正统的了,又是独立政权。
曹操是半独立,因为袁绍是他的举主,按二重君主制,袁绍是他的小君主。
所以虽然他不必事事听从,但也不能公开讨伐。
只有举着天子名号,以大君主讨伐小君主,才能做到名正言顺。
而刘安的幽州刺史的任命是刘辩给的,幽州牧是刘协(董卓)给的,冀州是自己打下来的。
所以理论上来说他和袁术只是同盟,袁术充当盟主的身份。
他愿意当小弟袁术就能压他一头,他要是讨伐袁术,也没人真的能指出什么错处。
而且刘安不像曹操那样名声比较差,他属于诸侯中名声比较好的。
所以一旦刘协死了,他反而能在一众诸侯中出头。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荀彧等人都很推崇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呢?
他们蠢?
自然不是。
一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最正统的方法,是没有错的的,而且天子在手,马上就比其他诸侯高一截。
二来,你不迎天子,别人迎了怎么办?
比如某个曹阿瞒,人家拿了天子,马上就稳压你一头。
想要一绝后患,简单,把天子杀了呗。
但是这种建议对于荀彧、戏复乃至于刘安身边的其他士人来说,可以但没必要。
反正选逢迎天子也能通关,何苦让自己背上谋害天子的恶名,这样万一以后刘安死了,很影响再就业的好吗?八壹中文網
再说了,这种大事不能和别人商讨,所以谁说的肯定就是谁做呗。
干这种事,万一事发,那是九族都要完蛋的呀。
(九族:你清高!你了不起!)
在这个种族观念很重的时代,一个主公不足以让他们背叛宗族。
更何况,万一主公为了杀人灭口,事后把自己杀了怎么办?
算了算了还是不说了吧。
(贾诩:谁点我名?)
只有程立,够聪明,够虔诚,也够信任他。
才会愿意提出这样的“毒”计。
只是谋杀天子事关重大,一旦失败或者事情泄露,对刘安影响很大。
他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
所以刘安之前一直在犹豫。
但是现在,看着程立热忱的目光。
刘安下定决心。
君既然敢将身家性命托付与我,我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拼了!
“别驾乃我心腹,又是高位,别驾出使关中最能代表我的诚意,还是仲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