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六月。
尽管海拔两千多米,但山区还是不可避免地燥热起来。
白天的太阳毒辣地炙烤着大地,幼宜带来的防晒霜已经用完了。
其实她带的防晒霜是完全够用支教这三个月的,但有一天她发现班上有女孩儿脸上晒脱皮了,从那之后她就每天给班上的女孩儿涂防晒霜,至于男孩子,等晒掉皮了再涂也不迟。
然后两瓶不到两个月就空空如也。
学校里没有空调,教室里只有头顶最中央颤颤巍巍挂着一台吊扇,每次开启的时候,吱嘎吱嘎作响,让人觉得随时都会掉下来。
幼宜站在讲台上,每天上课热得不行,后来校长去赶集的时候她也跟着一起去了,从集市上买了四台落地扇和一台台式风扇,落地扇放在教室的四个角落,台扇放在讲台上吹自己,下午下课后再拿回宿舍用。
哪怕风扇吹出来的是热风,也比之前好了不少。
但学校一共五间教室,光是幼宜教的班级有风扇,其他学生心里不乐意了,纷纷吵着校长买风扇。
校长哪有闲钱买风扇,他办小学的钱都是靠政府的补贴,自己还搭进去不少。
后来有次幼宜和周久安打电话,他听见她那边一直有一些奇怪的嘈杂声,问她在干什么,她说风扇的风太小,在用作业本当扇子扇风。
三天后,望山村小学就收到了一批物资捐赠,除了学生们必备的学习用具外,还有将近一百套桌椅和几台空调扇。
幼宜简单翻了一下,竟然还有女孩子用的卫生巾。
她想起之前偶然跟周久安提起过这边的女孩儿来月经都只能用纸,心里肯定是周久安让人送来的,赶紧给他打了电话过去。
周久安第一句话就是,“要不是装不了空调,我恨不得让他们运几台空调过去。”
他给望山镇镇政府打过电话了解情况,政府书记告诉他,望山村在山上,不好拉电线,电路一直不稳定,支撑不起近十台空调同时运转。
周久安思来想去,才换成了更低功率的空调扇。
校长知道捐物资的人和幼宜脱不开关系,对幼宜一个劲儿地感谢,老泪纵横地说:“许老师,要不是你啊,我们这学校就真的办不下去了啊……”
幼宜觉得自己没做什么,都是周久安的功劳,十分不好意思,“校长,这跟我没关系,又不是我捐的物资,你谢我干什么呀。”
校长摇头,“许老师,这批物资来之前,我接到过一通电话,电话里的人说,物资是以你的名义捐的。”
“我?”幼宜诧异,她不知道周久安还做了这种事情,她以为他是让苏拾安安排,以苏氏集团名义捐的。
“是的许老师,你知道电话里的人怎么说的吗?”
“不知道。”
“他说他是你的丈夫,”校长感慨道,“许老师,你丈夫真是个优秀的人啊。”
丈夫……
幼宜脸上微微泛红,周久安这家伙真敢说,他们明明还没领结婚证呢。
……
教室里换了新的桌椅,空调扇也装好后,幼宜明显感觉到学生们上课都欢乐了许多。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空调扇还没用上几天,意外就发生了。
夏季多暴雨,更何况是山洪泥石流多发的望山镇,在连续一周都下了特大暴雨后,下午放了学,幼宜搬了只小板凳坐在屋檐下,总觉得心里闷得慌。
不是因为气温炎热沉闷,而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心慌。
让她想起了十六年前,那场暴雨夺走了她父亲的命。
入了夜,幼宜洗漱完上床睡觉,屋外的雨声还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快到十二点的时候,她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
“谁啊?”幼宜睁开眼,坐起身扬声问。
“是我,许老师。”门外传来一个小小的女声。
幼宜听出来是教四五六年级的宋老师,赶紧下床去开门。
宋伊人比幼宜大一岁,她不是望山村人,而是望山镇上一户人家的女儿,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回到望山村发展教育事业,已经在望山村小学任教七年了。
她家离学校远,周一到周五就住在学校宿舍,等周末了才回家。
刚穿上拖鞋,幼宜意识到自己现在只穿了睡衣,夜里温差大,又批了件薄外套,走到门口拧开门把手。
“宋老师,有什么事吗?”
门外,宋伊人浑身湿透,衣服紧巴巴地贴在身上,像只瘦骨嶙峋的落汤鸡。
幼宜见状大惊失色,赶紧拉她进来,取了块干毛巾给她,“大半夜的你怎么淋成这样?”
“我房间漏雨,”宋伊人边擦身体边说,“实在堵不上了,才想着过来找你,没打扰到你吧?”
“没有没有,”幼宜摇头,指指床铺,“你今晚就在我这里睡吧,咱俩挤挤。”
宋伊人原本住的是幼宜这间宿舍,后来她听说大城市来了个支教老师,怕幼宜受不了苦,主动向校长提出换到另一间条件更简陋的去住,把环境好的让给幼宜。
幼宜知道后心生感动,把周久安寄来的一些东西分给她,两人一直相处得不错。
眼下宋伊人的宿舍不能住了,幼宜自然做不到把她赶回去。
宋伊人擦干净头发和身体,在幼宜身边躺下来。
也许是半夜醒来,又也许是雨声太大,总之两个人都失去了睡意。
幼宜分了半块毯子给宋伊人,发现她睁着眼睛后,轻声说:“你也睡不着。”
“是啊,”宋伊人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每年这个季节都会下暴雨,但今年总让我觉得心慌。”
幼宜想到之前被山洪埋在地下的那家人,心口微微一痛,“宋老师,这边地质灾害是不是一直挺严重的?”
宋伊人以为她是在担心学校的安全性,伸过手安慰地拍拍她的手臂,“你放心好了,虽然每年都会爆发泥石流或者山洪,但是小学的位置在高地,离山坡又远,淹不到这边来。每次有山洪的时候啊,村民都往学校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