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
凤川拉萧木一把,自己同时退后。
粉末落在地上,好在温度不高,并未自燃。
高老爷害怕了,抬头的看着萧木,央求着。
“高老爷,您家中这柴房平日都是什么人做工。”
高老爷仔细回想,半晌才出声,高家的柴房并不是随便进的,一个奴才掌管,当日取柴的人需要报备,才能将柴火拿走。
“掌管柴房的奴才是……”
高老爷扫量了一周,拍拍脑袋瓜,恍然:“付子”。
随即大声呼唤,奴才立马出现,见柴房地上满是脏污,赶忙认错,说自己打扫不净。
高老爷这会儿又如同雄狮一般,咆哮:“你看看这是什么,你看看你做的好事。”
付子连忙低头认错,“老爷,奴才该死,肚子难受出去一阵,却弄得柴房如此不净,奴才实在该死。”
凤川注意到这个奴才手微微颤抖,说话时略微含额,一语定:“不是他!”
高老爷和萧木惊愕。
不是他?
凤川看着地上的付子,跺跺脚,“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付子摇头,只知道这东西太脏了。
“最近有什么人常常进入柴房吗?”
他抬头看着凤川,觉察事情不对,恍惚记起,前些天确实有个人从柴房鬼鬼祟祟的离开,后来听外面的奴才说遇贼了,只是打开柴房仔细的检查,没有窝藏贼人,便关上了门。
那日的场景,如今付子还记得。
众人离开后,他特地检查了一遍,现什么都没少,也就关上了门。
凤川点头,转身去了其他地方。
浮水潺潺,凤川侧目,一处鱼塘正于后院老槐树下。
“那是?”
高老爷想起,连连叹气,那是大少爷最喜欢的鱼塘,如今人却不在了。
一个奴才低头禀,今早二少爷落入鱼塘之中,倒是在屋子里养病,还让奴才把这鱼塘找个日子沫了,妥妥了事。
高老爷心中不舍,良德生前最爱的鱼塘,没了可惜。
他只是含糊的问了问二少爷的情况。
身着青色罗布的奴才说二少爷近日来神色恍惚,心中杂事烦扰,怕是大少爷去时冲了门,病魇生魔。
“这……”高老爷一向迷信,说来倒是不安。
“该入葬的东西一件没留,为她打典的都差不多,他不会不依,为何又闹得家宅不宁?”
高老爷念叨一阵子,双手合十对着天不停地拜,祈求家宅能够安宁,凤川叹气,突然想到了什么,她一眼望去,果然鱼塘里已有几条死鱼池底。
她看着萧木,萧木聪慧,问二少爷房间在哪里,按照高老爷指的方向,萧木进屋将高家二少爷押了出来。
“萧捕头,你这是做什么?”
凤川目不斜视,看着一脸恐慌的高家二少爷,语:“长兄已去,你竟然安心的在屋子里歇息?”
“你们放开,刚刚奴才不是说了,良友是掉入鱼塘,身子不爽。”
凤川看着高老爷,轻蔑的哼笑,甩甩衣角,眼睛看向高良友的方向,“你认还是不认。”
高老爷愤怒地看着凤川,本以为他们是好意,如今竟要带走自己的二儿子,他已开始轰人。
争执之中,一个“认”字,让所有人停手。
“你说什么?”
高良友脸上似笑非笑的表情让所有人愣住了,他顿挫的说着,是自己杀死了大哥,嫁祸于袁寒。
“不,不是你,杀死高良德的是柳氏,而你只是帮她置了现场罢了。”凤川叹气,“兄弟之争,女人、家业,伤情最最。”
“什么?”高老爷毫不知情,看着二少爷反问,这一切都是真的?
高良友点头,一直以来,他彻夜难眠,背了良心债,如今说出实话,倒松了一口气。
“爹,对不起!是我害了大哥。”
高良友与柳氏认识时,柳氏还未嫁袁武,两人情投意合,本要谈婚论嫁,可高良德告诉了高老爷,高老爷不同意儿子娶一个戏子进门,便对其下令以后不许与柳氏来往。
高良友起初还算听话,没过多久便无法抑制感情,偷偷逃出去见柳氏,谁料柳氏嫁了袁武。本以为不再纠缠便是,高良友不料,大哥竟然看中了柳氏,柳氏并不喜高良德,频频拒绝,可高良德蛮横无理,硬是占有了柳氏。
袁武察觉了柳氏神态异常,偷偷留意她的一举一动,却无意被高良德撞见,两人吵了起来,高良德动手杀了袁武,柳氏因怕事情败露,所以不希望袁寒报官,不想让丑闻外传。可怎料袁武死后高良德得寸进尺,柳氏倍感受辱,一次偶遇,高良友知道真相,恨的牙痒痒,但考虑为其长兄,便劝慰其放过柳氏,可高良德并不听取二弟的话,质问:“你凭何管我?”
高良友被呛的没声了,还保留一丝希望。
“那个女人并不干净,你小子有什么好依恋的,玩玩吗?我是你的大哥,你敢动手?”
他挑眉笑着,一脸令人厌恶的表情,扬长而去。
高良友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再一次叫住高良德,两人后厮打在一起,高良友的头磕在地上,正巧柳氏经过看到一切,晚上她趁着夜幕去见了高良德,在其不轨之时,一口咬在其脖子上,而她嘴唇含有毒药,她算好了时辰,第二日作之时,令高良友找人刺他一刀,那刻袁寒正在家中歇息,并无证人,高良友便怂恿高老爷报官,声称为长兄讨回公道。
高良友被带回衙门,唐大人一脸无奈,可对于萧木又没有办法,只好审了起来。
袁寒蒙冤,凶犯被抓,他便重获清白,出来不忘感谢凤川。
“你……”
他愧疚的笑了笑,“你真的是女孩子?”
凤川点点头,过去女扮男装怕人现,可如今倒是觉得穿女装没什么,免得幞头一掉,又要暴漏身份,整日还要担心是否被人看出自己身份。
“姑娘从今日起就是袁某人的救命恩人,袁某人没什么像样的亲人,以后姑娘若是有求于在下,在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