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看了看刘表,说道:“景升兄,我以天子承制之命,拜你为荆州牧,即刻上任。?八一?中文网w?ww.”
刘表惊讶地看了一眼袁绍,说道:“本初,公路已经派人上任了,我再去……”
“公路的命令算什么?他的命令能和天子的承制之命相提并论吗?”袁绍冷笑道,”你不要到荆州治所江陵去,而是直接去襄阳找蒯越。”
刘表若有所悟。
“南阳已经被公路占了,他也不会让你领荆州,所以你要一路潜行到襄阳找蒯越帮忙。”袁绍说道,“大将军被杀后,蒯越心灰意冷,回家了,但作为多年的老朋友,在我们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一定会义不容辞、鼎力相助的。”
“还有前长水校尉蔡瑁,他家是襄阳第一门阀,势力极为庞大。我们和他过去也是朋友,虽然多年不见,但这个忙他肯定还是愿意帮的。他家住在距离襄阳八里的汉水江洲上,家里有数百门客,都是武功离强的好手。你到了襄阳后,只要得到了他们两人的帮助,也就等于得到了襄阳所有门阀的支持,那时你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兵有兵,荆州还不是囊中之物?”
“袁术占据了洛阳后,你立即收回南阳,控制荆州七郡。”袁绍微笑道,“袁公路是个庸才,攻打洛阳勉强可以,但要指望他攻打长安,铲除董贼,简直是白日做梦,所以,有些事我们必须要自己做,千万不要指望别人。”
陈琳、刘表先后离开大营后,袁绍命令大军停止了攻击。
袁绍认积张杨。张扬当初进西园军任职军司马,就是袁绍受大将军何进所托,亲自举荐给蹇硕的。张杨为此数次登门拜谢。能够攀附上袁阀这棵大树,张杨当然是求之不得了。只不过他们谁都没有想到,两年后,两人竟然对决战场,成为生死仇敌。
袁绍亲自手书一封。劝张杨投降了事。董卓都到长安去了,你还打什么打?你是信任我还是信任董卓?
逢纪自告奋勇,带着这封信进城劝降。
张杨的大军粮草尽绝,而援兵又久盼不至。已经走投无路了,这时听说袁绍要招抚自己,二话不说,降了。
袁绍随即整顿军马,陈兵黄河。
………………
四月初。董卓到达长安。
公卿百官相迎于长安城三十里以外。董卓下马和众人一一见礼,互道辛苦。
看到御史中丞皇甫嵩,董卓非常抱歉地说道:“义真兄,洛阳之事尚请原谅,我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希望你能谅解。”
皇甫嵩一笑置之。
回城的路上,董卓特意邀请皇甫嵩与其共乘一车,征询解决京畿危机之策。若论打仗,董卓自认不比皇甫嵩差,但若论治国。董卓还是很敬佩皇甫嵩的。
当年黄巾暴乱,京畿告急,社稷动荡,先帝急召皇甫嵩问策。皇甫嵩不慌不忙,献了四条平叛之策。后来的事实证明,先帝当时如果全部听从了皇甫嵩之议,社稷也许早就稳定了。
皇甫嵩叹了一口气,说道:“要解今日危局,就看相国能不能忠心辅佐天子,以德治天下了。如果相国还是不能放弃严刑峻法。血腥杀戮,甚至肆意践踏大汉律,胡作非为,其后果……”
皇甫嵩看看面带笑意的董卓。继续说道:“在前朝的历史上,这种败亡的例子比比皆是,相国应该非常清楚。”
董卓挥挥手,无奈地说道:“以德治天下?我倒是想以德治天下,可我总要先保住自己的性命吧?我如果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保障,我还治什么国?义真兄。我是真心求教,你就不要拿这种话来敷衍我了。现在的形势你都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早回长安,你大抵也能猜出几分。我已经走到绝境了,再无退路了。你以为我真的愿意回到长安?我真的愿意接受李翊的制衡之策?我堂堂大汉国的相国,握天下权柄,掌二十万雄兵,竟然受制于一个武夫,被一帮叛逆任意****,眼看着社稷倾覆却无力挽救,我这也算是辅弼重臣?我当真无力回天了?”
皇甫嵩专注地看着他,连连摇头,认真的说道:“我不是敷衍你,如今真的只有这个办法了。”
皇甫嵩接着把三方制衡的后果详细说了一遍。北疆左右逢源,一家独大,实力越来越厉害。关中被困,受制于人,越来越穷苦。州郡失去制约,权势膨胀,联盟势必要解散。最后的结果是皇权没落,关中崩裂,州郡互相征伐,而北疆也将因此失去对制衡的控制,陷入生存绝境。李翊所建议的这种外部制衡虽然可解一时之战乱,但它的确是一个亡国之计。所带来的将是无穷灾难。
皇甫嵩提出了自己的内部制衡之策。这个建议他在给李翊的信里曾经说过,但李翊没有听他的。反而反其道而行之,走上了根本相反的一条路。
内部制衡是董卓、李翊和士人在朝堂上的三方权力制衡,也就是说,董卓要做出巨大的让步。
皇甫嵩说:“周公、伊尹、霍光之所以能够成功辅佐幼帝治理天下,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威望和权势,而是因为他们都是天下最厉害的权术大家,他们知道何时应该制衡权势,何时应该独揽大权,何时应该适度放权。治国和打仗有时候很相似,都要根据不同形势迅制定出以最小代价换回最大胜利的决胜之策,而今天的决胜之策就是内部制衡。”
董卓沉思良久。皇甫嵩这个办法是有道理,如果今日朝堂上的相国是皇甫嵩,那么这个办法的确能挽救目前的危局,可惜,今天的相国是他董卓,没有人相信他,包括皇甫嵩自己。那皇甫嵩提出这个建议干什么?
董卓笑着问道:“义真兄能说得具体一点吗?”
皇甫嵩说道:“联合袁绍袁术,打击掣肘李翊。”
皇甫嵩解释道:“相国退出洛阳,看上去暂时摆脱了危机,掌控了主动,但其实是把自己送进了绝境,把主动让给了北疆。北疆一旦解决了灾民、屯田和戍边问题,实力大增,他想干什么都可以,无论是打长安还是占洛阳,都是举手之劳,所以当前最迫切问题是制约北疆。”
“相国把朱儁留在洛阳干什么?当真是因为可以取得李翊的信任?相国显然另有目的。相国一定知道朱儁根本不赞成北疆的做法,他会想尽一切办法破坏制衡,而相国正是想利用朱儁破坏制衡,从而有效牵制北疆。”
“另外,相国还想利用朱儁的种种做法激怒李翊,挑起北疆跟关东诸侯的争斗,迫使李翊和袁绍、袁术等人反目成仇,大幅削弱北疆的实力。不过,相国的这个计策只能应急,不能彻底解决危机。”
“要想彻底解决危机,相国必须要联合袁绍袁术,怂恿他们攻占洛阳。外部制衡的关键就是洛阳,谁都不能进洛阳,谁进洛阳,制衡就要被打破,所以李翊会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洛阳。”
“只要双方在洛阳打起来,李翊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北疆的兵力和粮饷损耗也会越来越大,北疆将变得步履维艰,岌岌可危,而李翊将因此陷进洛阳那个泥谭无法自拔。尤其重要的是,洛阳战事一起,相国就把当前的危机悄悄转嫁给了李翊,相国可以迅掌控主动了。”
“相国和袁绍袁术联手,肯定要做出很大让步,但这种让步是值得的。相国可以因此得到各地州郡的粮食和物资,可以迅恢复朝廷因为远征大漠而遭受到的巨大损害。朝廷有实力了,天子有威势了,那时,无论是北疆还是各地州郡,迫于大汉天威,只能低头认罪。如此一来,内部制衡就可以迅实现,而社稷也能因为大人的天纵之才得以迅稳定下来。”
董卓对皇甫嵩所描叙的美好前景没有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和袁绍、袁术握手言和。
正如皇甫嵩所言,董卓为了牵制和打击李翊。他在离开洛阳前下令杀了袁隗一家,想以此来激怒袁绍袁术向洛阳起猛攻。同时,他为了给双方创造攻击的机会,又故意留下了朱儁。
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种办法竟然是转嫁危机,控制主动,把外部制衡转化为内部制衡的先决条件。
他有点洋洋得意了,对皇甫嵩也更加佩服,只是他对联合袁绍袁术没有信心,对割让权柄的事更是一百个不愿意。
洛阳之祸历历在目,如果自己不是及时独揽了大权。恐怕现在早就像何进一样给埋在北邙山下的乱坟岗里了。
朝堂之上的确需要权势制衡,但那是大臣之间的制衡,而不是大臣联合起来和自己对着干的制衡。
皇甫嵩先劝说自己以德治国,然后又抛出这个建议。无非就是想削弱自己的权势,打击李翊的势力,扶植袁绍袁术等士人,然后等将来天子长大了,主政了,时机成熟了,再把自己和李翊当作逆臣贼子给杀了。八壹中文網
董卓暗暗地骂了几句,脸上堆出景仰之色,连声夸奖。然后问道:“义真兄,此时,袁绍和袁术会愿意向天子请罪?我看很难啊。”
皇甫嵩拱手说道:“只要相国忠心为国,这事就不难。”(未完待续。)
ps:昨晚写完书太累了,忘记定时布,现在才出来,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