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成恶毒养母:把反派暴君养歪了山水蔚蓝天 > 第103章 善人自有福报

第103章 善人自有福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孙明有着给儿孙启蒙的经验,讲述的语言并不晦涩,且讲课内容详实,言语朴实,对经义亦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毫无疑问,获得了众人热烈的掌声。

评委们也都给出了高分。

孙明却颓丧茫然,丝毫没有得高分的喜悦。书背得再熟,基础知识讲得再好,又有什么用?科举不还是考不过吗?

他给评委们行礼道谢,踟蹰着,不知该如何说才好。

程明达善解人意地问道:“孙老丈熟读经义,但又考了多年,想来应该是考的进士科?”

科举考试除了进士科,还可以考明经科。

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虽然也有时务策,但重在对经义的背诵和记忆。

而进士科,除了帖经,还重在考诗赋和策论,考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即使同样通过科举考试录取做官,进士科的人比考明经科录取的人要更得人青睐。

以孙明对经义的熟识程度,若考明经科,应当不至于垂垂老矣还未考上。

孙明态度恭敬:“正是,学生考的是进士科。”

程明达颔首,给出几道经义题,让他作答。孙明对此早已烂熟于心,答案脱口而出。

台下的乡亲们敛声屏气,竟似自己科举一般提心吊胆地看他应对。

孙明的儿子紧紧地抱着孩子,紧张地屏住呼吸,忐忑不安地望着他爹和评委。

他爹考了那么多次,次次失败。

村人多有嘲讽奚落,说他家是吃风屙沫供个老耗财,他爹是打不死的小强,立不起来的老棒。

还恶心她娘是常有福,不吃谷来不吃糠,吃喝全部靠天上。他娘常气得吃不下饭。他爹更是整日苦闷不已,在村里几乎连头都抬不起来。

被人嘲讽了,也只是苦笑着离开。

他多么希望他爹能够考上!能够狠狠打那些人的脸,让他们闭嘴!

他爹也许把这次讲学当做了救命稻草。他又何尝不是?

他爹一把年纪了,白发苍苍,在台上自揭伤疤,只为求得指导。他心中格外不是滋味,忍着鼻腔的酸意,紧盯台上。

程明达问了经义,又让孙明作诗,听完后,暂时未做点评,又出了一道策论题,让孙明作答。

孙明如同在科举考场上一般,谨慎认真地答题。

听完他的回答,程明达捋着胡须说道:“老丈在经义这一块并无太大问题,若只是默写或背诵,可谓毫无错漏。”

“只是在释义方面,可结合多本注解理解。”

“是、是。”孙明目露愧色,连忙作揖道谢。

程明达心中暗自叹息。乡间求学之难就在于此。

纵然孙明把四书五经背得再熟,可各种注释书籍,他能看到或借到的终究有限。

且若无良师指导,不过是自己琢磨而无方向答案,易陷迷茫,学识上的进益微乎其微。

他心中悲悯,多加一句:“老丈若有空闲,这段时间可来河湾村。众人聚于此,也方便交流学识。”

孙明喜形于色,激动得面庞发红,连连谢过。

程明达朝他点点头,继续说道:“老丈做的诗虽不惊艳,但言语平实,言之有物,并无问题。”

“至于策论——”他捻须沉吟,“我们要读书,但也不能只读书。虽不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实务多知道些,总是有益的。”

“比如朝廷赈灾的方法,河流治理疏与堵,征战策论等,常人无法接触实务,但可通过前人书籍或邸报——”

程明达说着说着,自己便停止了。

邸报是抄发皇帝谕旨、臣僚奏议和有关政治情报的抄本,是朝廷专门用于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抄本,由专门信使送至各郡县。

看邸报了解朝廷最新动向,对于他和他的学生而言,轻而易举。

但对于寻常读书人,难之又难。

他身居高位久了,竟然有些“何不食肉糜”的倾向。

程明达暗自反省,干脆不再提这一茬。

这一切,归根结底,只不过是孙明既无良师,又无书籍可参考查阅。

由此可知,张夫子提出的图书馆,一旦建成,将引起多么大的震动,又将造福多少读书人!

只是图书馆尚未动工,程明达便避而不谈,只说道:“策论一事,也不妨多与大家交流探讨。参鉴前人应对之策,联系今日时务时策,集思广益,或有收获。”

“是,学生谢过夫子指点。”孙明一礼到底,脸庞发红,眼睛也发红。

这么多年了,他终于知道了问题所在!

终于,看到了丝丝希望!

孙明下台后,直奔张梓若,对她深深一礼。

“张夫子,多谢您顾念于我!若非您特意托人转告,我恐怕到死都在苦闷之中而不得解。我今日、今日终于得以明悟——”

孙明声音逐渐哽咽。

张梓若宽慰他:“我不过是举手之劳。主要是您慈善,当日若非您主动给我卷子,自不会有今日的机会。可见善人自有福报。您的机会这不来了吗?

河湾村有许多读书人,且五日之后,还有一场讲学比赛。您若有空,尽管来,读书人之间互相交流,增益互补,总会有些收获。”

孙明眼睛湿润,笑容透着前所未有的舒畅,“是,我定来!”

在他们说话的同时,台上的主持人已经开始宣布优秀奖的名单了。

见识过的村民早做好了准备,拉拉自己今日特意换上的体面衣服,乐颠颠地往台上跑。

没经历过的人满面迷茫,“这是要做甚?”

附近的河湾村村民笑嘻嘻地催促他们,“快上台去吧,给发奖呢!”

县城来的押司和主簿也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想想自己丢人的分数,不大想上去。

县尉拍拍他们的肩膀,“别扭什么?你们学识好大家都知道,不过是大意了,没发挥好而已。

再说,一二三等奖,就那么点人,除此之外,都是优秀奖。站在一起,大哥不笑二哥。”

就这么一两句话的功夫,他们这一群人里又有几个人被点名了。

他们面面相觑,选择让各自的儿子上去代为领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